APP下载

筑梦彩云南

2014-04-29潘樱梅

大学生 2014年2期
关键词:上学读书老师

潘樱梅

我在柴静的《看见》里知道了外国人卢安克,

他在广西——我的家乡支教了十多年,可我之前对此一无所知,

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怀着空泛的悲悯与同情。

他教的孩子没几个上大学的,

但他哲理般的话让我动容:“如果自己不去做,那就不会有希望。”

我并不对自己能给彩云边上的孩子带去多少知识与勇气抱有期待,

因为面对他们的苦难我力不从心。

但我希望自己至少能有一点点撼动大山的力气,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出发了。

热爱夏天

云南的天空如此高远,山林清秀,一座座村庄偎依着大山,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此行,我准备的一节语文课是“热爱夏天”,一节电影欣赏课是看宫崎骏的电影《龙猫》。在正式上课前,我四改教案,就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懂得热爱大山,怀着敏感而谦卑的心,尊重森林的主人。山里的孩子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简单纯粹,我要教的道理他们早已知道,他们用一个个善意的举动教会了我们更多。

语文课上,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充满想象力:“每当中秋节,美丽的秋姑娘就画个又大又圆的月饼给月亮吃。”“荷花像创可贴把手指包起来,只要闻到荷花的香味,你就会知道夏天已经在我们身边了。”还有孩子用炽热的语言表达对家乡夏天的热爱:“大海草山的夏天不太热,感谢夏天把春天留了下来。”“夏天,我要你留在草山,留下来陪伴我们,和我们一起玩吧!”电影课上,孩子们说:“因为龙猫是大山的神,只有尊敬山神的人才能看见它。”“我们要做个像种地的小凯那样勇敢的人!”美术课上,他们把山里形态各异的植物树叶、花瓣,变成了纸上生意盎然的夏天。平日里,孩子们把从小到大收集的云母石送给我们。他们用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和我们交朋友。队友对我说:“我们那里的山也那么青,有条大河蜿蜒而过,以前我没发觉它的美,心想着,我要读书,我要逃出这个鬼地方。现在才发现它的踏实,空灵,好在不晚。”

“爸爸为供我读书死了。”

群山也是一堵天然的屏障,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不那么轻松。

10岁的小玉读四年级,弟弟小涛读二年级。一家六口人,无固定收入。爷爷患有前列腺炎,卧床六年,无钱治疗。全家靠消瘦而勤劳的妈妈勉强支撑,年迈的奶奶会帮忙打理家中的田地。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最高的山峰上时,小玉和弟弟就起床做早餐。他知道,妈妈天未亮就进城进货了。吃完并不能填饱肚子的早餐,他们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他们在没有免费午餐政策前,基本不吃午餐,太阳高照的中午,他们只是眺望山下村庄中的缕缕炊烟。孩子们平常走的小路宽不过一米,稍不留神,就会摔进一旁的山涧里。云南天气多变,去时暴晒,回时暴雨的情境并不少见,一到雨雪天,孩子们的安全更加没有保障。

小玉家的房子“环堵萧然,不避风日”,是用石头堆成的,几根陈旧的木桩无力地支撑着天花板,千疮百孔的屋顶用旧报纸糊着,整个屋子阴暗湿晦,仿佛一场暴风雨就会把房子刮倒。屋子里一个橱柜、一张桌子、一套陈旧破烂的沙发外,没有值得一提的,显得空荡荡的。去家访的支教队员会说:“你不去这家看看,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家徒四壁。”“没来之前,我都不敢相信中国还有这样的家庭。”

家访中,常年卧床的爷爷坦然、镇静地谈起自己的病情,问到是否会让孩子继续读书时,爷爷喃喃地说:“只要孩子们愿意读书,就会让他们继续读书。但家里面没有钱啊!”说到这里,风烛残年的老人眼眶湿润了。小玉帮着妈妈种地干家务,对爷爷奶奶十分孝顺,很少让家里人操心。

小玉的爸爸在2007年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为了治病家里负债累累,一年前,爸爸在打工时意外去世。说到爸爸,小玉哭了,家访的同学也都哭了。家访后,大家一起交流,几个大男生讲小玉家的情况,说不出几句话就哽咽了。我告诉大家:“在一次阅读课上,小玉举手发言造句,他说:‘我非常爱我的爸爸,因为他为了供我读书死掉了,所以我要好好读书。”这样直白的话,在我们听来如此沉重。我很遗憾我们没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小玉一家,以后的路还得他们自己走。对于他们来说,我们只是过客,碰巧停在那里,说几句慈悲的话。

“但愿她能多认两个字。”

村里的家长们认为孩子读书是件好事,起码会识字。小梅姑娘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她家里没有固定收入,家人的健康都有问题。爸爸有肝炎,去昆明的医院看过两次病,花了三四万元,他的眼珠是淡黄色的,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妈妈贫血,家里穷,一直没能有效治疗。哥哥去年因吃坏东西致直肠腐烂,医疗费花了8万余元。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全家的年收入四五千元,要供养6口人。基本靠贫血的妈妈打理仅有的4亩地,爷爷和腿脚不太利索的奶奶搭把手。地里主要种洋芋,丰收的年头可以收获18吨,但是2012年收成不好,只有七八吨,而且个头比较小。房子是1985年建的,之后再没有翻修过,残破的老房子摇摇欲坠, “家里日子很难过”,但也得撑下去。

谈到孩子的学习时,家人眼中都闪出熠熠的光。爸爸担心小梅的学习让她转学到现在这所教学质量相对好,却离家较远的小学。每天早晨,小梅伴着鸡叫声起床,自己做早餐,然后上学。此时,妈妈已经到菜地里找猪食了。学校4点放学,等小梅沿着曲折的山路走到家已经6点了。小梅很懂事,家里大部分家务都是她来做。平日里她没有零花钱,偶尔得到一块或五毛,就攒下来买文具和学习用品。爸爸常常向老师询问小梅的成绩,并表示家里会尽全力供孩子读书,“但愿她能多认两个字。”一位家长告诉我,他这辈子都在山里种洋芋、收洋芋,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一定会供兄弟俩读书,直到供不起。

遥远的上学路途

在这个乡镇,像小玉小梅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根据家访获得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我们发现学校撤并政策使得乡村教学点萎缩取缔,山路曲折,让上学的路程变得更遥远。有位小朋友一年级是在本村教学点念的,二年级却必须到这所小学念书,7岁的他,上学单程需要走大约两个小时。山里多数居民没有能力购买摩托车,也没有多余劳动力接送孩子上学,迫使孩子不得不步行上学。所幸的是,校方将一到四年级学生的教学时间调整为11:00~16:00,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上学的负担。

撤点并校之后的小学大多布局在乡政府或较大的村委会所在地,经济发展情况要好于偏远的自然村,附近村庄的儿童上学能享受极大的便利。副班长小琼从家到校不到五分钟,早上有充足的时间吃早饭,饿了的话还可以跑回家吃东西。放学后,小琼有更多时间学习、休息,这些有利条件帮助她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绩,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很融洽。相对的,小梅起早归晚,还得帮家里做家务,她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成绩不太理想。平等的教育权利下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在此充分体现出来。

上学距离变远削弱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学校撤并后,家长与老师几乎不再可能在学校之外的地方认识,也没什么“交情”,大大削弱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家访中,腼腆的家长害羞地告诉我:“我文化水平低,不敢和老师交流,家长会都不敢大口喘气,除非老师找上门来,不然不主动与老师联系。”当孩子的老师不再是同村的熟人,而只是一个有知识、地位崇高的老师时,朴实的村民便怯于建立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在家长看来,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挣钱供孩子上学(无一例外,受访的所有家长都表示他们在孩子教育方面最担心的是后续教育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至于孩子在校表现如何,学习成绩好坏,他们无能为力,或者说完全没有主动过问的意识。这实际上使很多孩子处于一种只能依靠自我调整,无法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的境地。

孩子上学距离变远后,家长最担心安全问题。几乎所有的孩子上学都靠步行,有的孩子上学走的是公路,家长担心孩子与小伙伴们在路上玩耍,发生交通意外;有的孩子上学多是山路,山高路陡,路途遥远,一旦遇到雨雪天气,漫漫的上学路更是对这些不满10岁的孩子充满了挑战与危险。家长说:“平时也会担心他,但农忙哪有空闲呢?”此外,有的学生偶尔运气好,能搭上顺风车,可能是三轮车、拖拉机或大货车,这些车安全性都不是很高,又容易超载,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有时,一辆7人座的面包车里能塞进10个大人,5个小孩。如果出现交通意外,无疑是对多个家庭的致命打击。

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一天就吃两顿饭,有的甚至不吃早饭就来上学,回家吃晚饭,除了上学,还有两三个小时是在走路。孩子们的早饭种类很单一,有的不能吃饱,遑论营养均衡。“家里的早餐一般都是前一天晚上的剩饭或是熬一点稀饭,小孩经常早上都吃不饱就去上学。”编号为2的个案记录着,“没来得及在家吃早饭的话,最多会给孩子一块钱到街上买点糕点填饱肚子。”事实上,一块钱买不到足以饱腹的食物。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小学推广营养午餐计划,学生能够吃到免费的面包、牛奶和鸡蛋(暑期上课不提供免费营养午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但学校海拔高,人手少,营养午餐种类匮乏。陪同家访的老师说:“我们当然希望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午餐,比如豆浆(乡村学生不是很喝得惯牛奶,但又没得选,不喝也得喝)、青菜和肉类,但是学校买不到菜,厨房的人手又不够。往往是学生都吃饱了,再煮老师们的饭,间隔的时间长,中午有课的老师只能饿着肚子上课。”

此外,学生上学距离变远后,学校不得不缩短每天的教学时间,老师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同等甚至更多的教学任务,这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而且对学生的整体成绩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得他们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时竞争力受影响。

“我么,就留下来。”

毕业于宣威师范学校的杨校长是当地人,教书15年。34岁的他,脸上写满沧桑。他的爱人和孩子在市里,一家人常年分居两地。路程远,山坡陡,只有在山里头常年跑的老司机,才敢面对这“九拐十八弯”的天途。因此,杨校长和家人聚少离多,他不能经常照顾年迈的双亲。2013年,杨校长有机会调到市里的学校,思来想去,他放不下这些孩子,留了下来。我们问原因,朴实的校长回答:“我的孩子有她妈妈照顾,我么,就留下来,继续和这些孩子在一起。”

杨校长和老师们非常热情,专门请他的哥哥(村里的大厨)变着法子给我们做菜,顿顿不重样。还记得我们第一天就吃到了用洋山芋油炸的猪肉,鱼头豆腐汤,大盘鸡,咸香的豆干等;第二天是碎末牛肉,木耳洋葱炒猪肉,萝卜干酸豆角炒肉末,嫩豌豆尖打汤,茼蒿菜汤里加了臭豆腐。平日不会有这么丰盛的菜肴,老师和学生基本以洋山芋为主菜,加点肉末。我们很过意不去,但杨校长坚持以这样的标准招待我们。后来,我们才知道,路上遍地的花田是洋山芋,红豆可以煮酸菜吃。吃饭时,校长总会站起来给我们盛汤:“尝尝会泽的特色菜,别的地方绝对没有!”早餐的米线是我的最爱,滑滑的米线配上肉末、酸豆角、豆芽丝,淋上一层当地人做的香油,让人胃口大开。我们都知道,把这些菜运上山不容易,所以吃饭时格外珍惜。平时吃饭,我们要是不到齐,校长和老师们就不会开动。

“你们也和我们一样。”

这次去支教的同学里也有从山里走出来的,和孩子们的生活经历相似,他们通过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过程,更容易让这里的孩子接纳与效仿。

在“中国梦”的主题讲座上,被我们任命为“春蕾教学名师”的小叶老师讲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小叶初中成绩不好,但是他想要去分高的遵义四中读高中,他告诉爸爸,如果考不上,他就不读书了,打工或者在家种田。爸爸支持他靠努力上自己喜欢的学校。为此,小叶发奋读书,三个月时间里总成绩提高了100分。“当你知道从小到大坚持的梦想不能实现时……”小叶几次停顿,久久吐不出一个字,“如果自己不能读书了,那会有多么痛苦,那种感觉,真是生不如死,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生活的艰难磨练意志,也锻炼能力。领队上初中时,妈妈生了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装肉的罐子放在高高的房梁上,轻易不让拿。每次吃饭,妈妈吃肉,其他五口人眼巴巴地看着,眼珠子看着那白肉,瞪得都要掉出来了。爸爸说:“要不,不读书了吧?”领队坚定地拒绝:“不!就算只吃白米饭,我也要继续念下去,绝对不给家里添负担。”现在,领队已经连续三年参加支教,在为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帮助的公司里担任副书记,在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的家园担任副秘书长。大学里所有的开销,领队是靠勤工俭学挣来的,大二起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还时不时会寄些钱回去补贴家用。领队告诉孩子们:“坚持,让我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有担当的人。我们和你们一样,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在云南山区长大的烁烁为一些孩子不懂得珍惜读书的不易机会深感痛心,他掏心窝子地告诉孩子们:“你们想当医生,想当飞行员,可是,你们没有遵守纪律的意识,会让多少病人和乘客受苦?读书不是靠别人的怜悯,而是靠自己的认真与踏实。”那个夜晚,连续兢兢业业工作的烁烁积劳成疾,突然昏倒了,大家齐心协力把他背下山。第二天中午,我去看望早晨刚从山下的县医院转回卫生所休息的烁烁,琳琳姐端来用蘑菇炖的浓鸡汤,他称赞说:“喝了这鸡汤我一定会很快康复!”

“成为你,我就满足了。”

队员小桃是农村孩子,小时候自卑寡言,在小学老师的开导下日渐变得开朗。她鼓励内向的孩子说话时看着她的眼睛,这样会更加大方自信。孩子们对小桃说:“老师,能成为像你这样的人,我就满足了。”小桃很惊讶,因为她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我做的只是聊天的时候、课堂上、告别的留言里,告诉他们‘我能行,有梦要追。”小桃很满足于“桃姐姐”能激发孩子们向上的心态,她更钦佩孩子们面对困难时阳光的笑容。

在“你和我”这堂课上,我被邀请向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在讲述从小到大的生活时,讲到自己如何学会选择、学会倾听,心怀梦想,懂得感恩,那时,我明白了自己是怎样一步步长大的。我们给孩子们搭起一个看世界的窗口,孵化为梦想奋斗的愿望,也希望他们能明白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为了梦想不怕吃苦的勇气。

我知道,有人批评短期支教的效果。出发前,我曾担心我们会是一阵风,不仅没有留下什么,反而掳走太多。事实并非如此。就像我们团队的名字,“筑梦”,要相信是有东西可以相信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奋斗争取到的,它就是梦想。即使我们付出的努力要加倍,不知结果,但付出的过程就是一种收获。在作文里有孩子写:“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成为像小梅老师、小雪老师那样的人,考到复旦大学,做一名记者。”我想,我们不需要把他们拉扯成一棵参天大树,但能埋下一颗希望之种,也就够了。

我终于有了一点撼动大山的力气,他们和我们,都同样走在“逐梦”的路上。

责任编辑:张蕾磊

猜你喜欢

上学读书老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上学啦
我们一起读书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