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研究
2014-04-29曹丽艳
曹丽艳
【摘要】音乐教育是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保证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不断进行教学研究。笔者通过对内蒙古五所高校450名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心理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是喜欢音乐课的,但由于大部分学生音乐素质低,对作品的理解不够,再加上不重视音乐课,所以获得的收获少。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教师也需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在音乐课上有大的收获。
【关键词】内蒙古高校;大学生;音乐学习心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藝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课程目标明确规定:“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针对以上目标,内蒙古高校的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如何呢?笔者以内蒙古5所高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学院、赤峰学院、集宁师范学院)450名不同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着重研究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当前的音乐学习心理状况,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推进内蒙古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发展尽绵薄之力。
一.关于大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调查与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状况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那么内蒙古这5所大学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怎样的呢?
表1表明学生最喜欢的音乐类型是通俗流行歌曲,共159人(占总人数的35%),然后是中国民歌,共101人(占总人数的22%),排在第三位的是草原歌曲,共80人(占总人数的18%)。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喜欢流行歌曲是很正常的,演唱或聆听积极向上的通俗流行歌曲,如“怒放的生命”、“天路”、“我和你”、“爱的奉献”等也能陶冶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但是由于有些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较差,导致他们有时分不清好坏,庸俗的低级趣味的音乐作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音乐素质选修课引导学生要选择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流行歌曲来演唱,除了流行歌曲外国内外还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值得学生们了解、学习。
表2表明,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喜欢的欣赏课依次是电影音乐欣赏197人(占总人数的44%)、中国民族器乐84人(占总人数的19%)、西方音乐欣赏79人(占总人数的18%)、中国音乐欣赏75人(占总人数的17%)、音乐剧54人(占总人数的12%)。这里民族器乐和西方音乐欣赏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可是从人数上看并不乐观,说明学生的音乐修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最喜欢的是电影音乐欣赏,值得关注。 通过表3可知,选择提高自身音乐修养的人最多,说明学生真的希望通过音乐课来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这很值得高兴,但是从选择“消遣娱乐”的人数(45人)和“容易通过考试”的人数(17人),“学校要求”的人数(69人)上来看,可见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并不重视音乐课,有些学生并不想选修音乐课,觉得没什么用,这与北京大学学生争着上音乐课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学生音乐素质低对音乐课存在偏见;另一方面说明音乐课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争着来匕课。
表5表明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所得的收获不大,而且选择没有收获的有20人。学生的收获是:了解了许多外国作品并学会了如何赏析音乐作品;了解了许多西方音乐体裁,对西方音乐有了兴趣;知道了许多音乐知识;知道了很多著名作曲家和他的作品;通过音乐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学会了分辨乐曲情绪的变化;了解了许多音乐作品及其背景,提高了自己的音乐修养等。上音乐课有一些收获,收获的内容没有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的目标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上课根本不注意听讲,有些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习音乐以外的课程,当然没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作为老师也要多加思考,学生是喜欢音乐素质选修课的,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收获更多,那就是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意见与建议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内蒙古高校的学生音乐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课程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①由于大多数学生音乐素质较低,音乐基础知识缺乏,他们喜欢音乐但是由于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往往是片面而肤浅的,导致他们就会只关注感官上的欣赏而不会从音乐语言的角度去欣赏音乐。建议大一的学生先必修或选修《音乐基础知识》这门课后再去选修其他的音乐课程,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②读了河北师范大学王丽娜的《论我国当代大学生音乐文化的构建》一文,非常赞同她的“必须把音乐作为文化来定位,确立把音乐作为文化来教授和教育的思想”。有了这种理念作为支撑,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就不会只讲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完作曲家之后欣赏一下音乐就算完成任务,还应该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讨论音乐语言、音乐形式在音乐中的作用,音乐作品的创作在不同时期有什么时代特征和新意,音乐对时代和社会所产生出的深刻影响,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和音乐的功能。学会思考诸如“艺术作为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东西”这样的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所规定的目标。
③笔者做过调查,对比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你比较喜欢先讲创作背景后听音乐,还是先听音乐再讲创作背景”这样的问题,选择先讲创作背景,后听音乐的人比较多,但是笔者比较赞同西北大学王朝刚的体验对照教学模式:听乐曲谈感受讲背景对照体验做总结。先不给学生讲解乐曲的有关背景知识,而是让学生听乐曲,听完之后让学生描述他对这段音乐的感受;然后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观点再通过听乐曲去感受乐曲中的节奏、旋律以及表现形式;最后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乐曲的美妙之处。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本来就不重视音乐课,如果上课一味地采用灌输的方式教学,势必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体验对照教学模式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得到的收获也会更多。
④为了上好大学生的音乐课,建议教师课下多学习、研究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方面的文章、论文,如首都师范大学冯兰芳老师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回顾与展望》、《北京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概况》、《普通高校艺术实践的目的、价值及研究的方法》;河北师范大学王丽娜的《论我国当代大学生音乐文化的构建》等文章都非常值得学习。认真学习有关艺术教育的政策法规,如《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4000)、《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4010)、《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能够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提高音乐课教育教学水平。
⑤大学音乐课最后的结业考核也非常重要,只让学生选一个曲目,写一篇小论文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再加上一些音乐知识的考核,如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分别是什么;享有“交响乐之父”的著名作曲家是谁;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作曲家是谁;“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谁等,以及乐曲听辨的考核,如让学生听辨“嘎达梅林交响诗”中的主部主题“1812序曲”中的两个副部主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部主题等。
结语
音乐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滋养心灵、陶冶情操、美化人格,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都能在音乐教育课上受益,提高非音乐专业音乐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是音乐教师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