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紫阳县旅游文化策略的反思

2014-04-29张斌

华夏文化 2014年2期
关键词:道教民俗文化移民

张斌

近年来,陕西省紫阳县紧紧把握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截止2012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亿多元,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由于紫阳处在南北过渡带上,历史文化多元,文化对旅游业的支撑力呈现“散,弱”等特点,文化对旅游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紫阳旅游业同周边县市的差距,影响到旅游业的做大做强,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紫阳文化旅游策略进行反思,重新梳理紫阳的历史文化,准确定位紫阳的核心文化。只有对核心文化准确的定位,才能赋予旅游资源更多的文化元素,从而打造独具特色的紫阳旅游品牌,促进紫阳旅游健康发展。

一、为什么要反思

紫阳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有民歌文化、道教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红色文化等多达十余种文化现象。这些多元文化在紫阳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进发出盎然生机,呈现出一派绚丽的景观,完全可以支撑紫阳旅游文化的建设。紫阳官方和民间普遍把道教文化视同紫阳的核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本地旅游文化建设与外地旅游者自身文化需求的脱节,造成以道教文化建设代替旅游文化建设的现象,造成紫阳文化对旅游业的支撑力不能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紫阳旅游业的做大做强。

旅游文化的研究应该从普通的游客旅游行为出发,从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习惯,以及旅游者对文化消费的自身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本地区某一类文化现象出发。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旅游业的这一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

紫阳发展道教文化,这对本地文化发展是必须的,但有没有人考虑,把它作为本地的核心文化,作为旅游文化品牌来宣传,外地普通游客是不是喜欢?是不是需要?即使黄金周紫阳出现过旅游的旺季,看起来很热闹。但这些游客绝大多数是本省的一些散客。并没有多少外地的旅行社组织过大型的团队来此旅游。这说明这一品牌并没有得到旅游界的普遍认可。这种状况也是本地旅游业深层的危机。

比如,我到少林寺旅游,不是冲那里的佛教文化,像我这样一个普通游客,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我不懂,好像这样的文化离我也十分遥远。我去少林寺,只因为十个字“武术的故乡,神秘的地方”!我认为这十个字是真正的旅游文化,因为这十个字能说服我到少林寺去旅游,因为这十个字唤起了我对少林寺强烈的兴趣。以此类推,世界上有几个真正懂得道教文化的人,所谓的善男信女也不过是抽抽签,算算卦,研究道教文化,做做学问可以,但把它做为旅游文化的核心,就值得慎重讨论一下了。因为它不能说服外地游客来此旅游,唤不起普通人对这里的兴趣。当然,那些真正的道教徒除外。

如果道教文化仅紫阳有,是唯一保存完整的文化,那另当别论,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或许能吸引一些好奇心强的人。然而,道教几乎成了中国的国教。道教文化比比皆是。本省的汉中地区在三国时期就盛行道教,张鲁在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四川盛行“五斗米教”(道教的分支)历史悠久。比较起来,仅道教文化而论,紫阳处于劣势。

二、道教文化是紫阳的核心文化吗?

道教从来都没有成为紫阳的核心文化因为儒家文化才是官方认可的主流文化。到北宋,才有了张伯端云游到紫阳,在紫阳洞修行,创立道教南宗。张伯端在紫阳修道究竟居住了多长时间,至今无考。而后,他也是回到浙江,并在浙江坐化成仙。依据现有史料,张伯端是中年弃官从道,以此推论他在紫阳不过数十年,当时紫阳人迹罕至,这数十年他究竟能够宣传多少道教文化,又能对紫阳文化影响多大?南宋,整个陕南都是宋、金和宋、元反复争夺的战场,战争环境里,人们更崇拜英雄,而抗金英雄杨泗将军成了人们的普遍信仰。这就是对泗王老爷的信仰。元朝是蒙古人统治,蒙古人信仰佛教。这个时期,紫阳仍然是佛教发展迅猛的时期,现存紫阳沟观音崖上的石刻可以证明当时这里兴建的是佛教寺庙。

明朝朱元璋禁山,这里少有人烟,即使明朝中期,陕南开始了大开发,紫阳仍然是佛教盛行。东明庵就是一个例证,因这东明庵是皇族寺庙,“先有东明庵,后有紫阳县”,说的是东明庵在设紫阳县前就是这里的一个管理机构,是政教合一的机构。这更能说明佛教曾是这里的核心文化。

明清大开发,湖广移民大量涌人大巴山,这些移民带来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形成独特的紫阳地方民俗风情,不同地区的移民文化信仰、生活习俗、语言都有很大的差异,大家共同遵守的只有这种新的地方民俗,紫阳当时的民俗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宗教信仰。随着社会发展,民俗文化渗透在紫阳人的血脉之中,塑造和影响了紫阳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实际上紫阳的民俗文化是紫阳的核心文化。

假设北宋年代,紫阳曾盛行道教,是本地核心文化,然而,在历史的长河里,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历史上的移民,不断改变着地域文化的结构。文化是人的文化,离开了人,没有任何文化可谈。当移民数量占强势,或在政治经济方面占强势,外来文化将取代本地文化。据紫阳县志记载:明代置紫阳县时,本地仅147户,1507人,而且,这之前曾有一次自发的移民,即,巴山流民,中原大批破产的手工业者和农民流窜到大巴山中。联系明初的禁山政策,紫阳的本地土著实在少得可怜。

明末清初,紫阳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当地人或死于兵火,或逃亡他乡,或被吴三桂部将吴世瑶的军队胁迫到四川。

清代的“湖广填四川”运动,大批移民来到紫阳,在紫阳安家落户,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他们带来了南方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紫阳传统文化里深深烙上了湖湘文化的印记。有人会问,很多移民不是湖南的,他们带来的不会是湖湘文化吧?这里有一个被研究者,甚至移民后代长期忽视的问题,即移民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一次完成的,江南移民大都先移至湖南,在湖南生活过一、两代,然后才移民到大巴山中的紫阳。由于湖湘移民数量庞大,湖湘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也深深根植于紫阳文化中。

紫阳文化的核心是紫阳地方民俗文化,而这种地方民俗文化是对各种不同文化兼收并蓄的结果,紫阳人的核心价值是“家国情怀”。

三、应该如何定位紫阳的核心文化

一般来讲,一个地名,如是既有地理意义,又有人文历史的内涵,自然会成为旅游的首选,如延安,即是一个地名,又是革命圣地,令人向往。紫阳这个地名,因得自于紫阳真人张伯端的道号,虽然有道教色彩,但历史的厚重感不强,不足以使紫阳成为即是地名,又是充满道教文化的人文历史概念。也不足以引起普通人的旅游欲望。而武当山、青城山,这些地名,才即是地名,又是有浓厚道教文化气息的人文历史概念。

紫阳应该联合周边县市,自觉将自己纳入大巴山生态旅游圈,大巴山是古代巴蜀文化的发祥地,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地区。也是历史上流民的家园,移民的乐土。

将紫阳的核心文化定位为紫阳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其底色为独具特色的紫阳山水田园和历史遗迹,紫阳的民歌文化和茶文化都是围绕这个核心的本土文化形式。紫阳民歌是陕南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而紫阳的茶文化是一种存在于紫阳百姓生活中的活态文化,其民俗文化色彩更是魅力无穷。

紫阳的民俗文化和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一样有功利性,民众创造了民俗,民俗服务于民众,这种文化虽然一直没有得到官方主流文化的认同。但这一文化的灵动性和包容性一直在主动适应着官方主流文化。地处大巴山深处的紫阳小社会,一直没有独立于整个中原文化之外。历史上的很多大事,都与这里息息相关。从鸦片战争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很多紫阳人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抛洒热血。土地革命时期,紫阳人民创建了川陕根据地紫阳苏区,抗日战争中紫阳人民曾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联队开赴抗日前线,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三百多紫阳儿女赴朝参战。这些历史也证明了紫阳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家国情怀。

紫阳的民俗文化为旅游文化的创意提供了无限大的空间。特别是从核心文化中提炼出紫阳文化的核心价值为家国情怀。从这一核心价值出发,结合紫阳的自然山水、历史遗迹、建筑、民间艺术和民俗进行旅游创意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属于自己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核心是创意。紫阳旅游主要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寻找旅游资源与其他地区的差异,从而突显自己的特色,无论其挖掘过程是否考虑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着眼点仍不能脱离资源。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市场、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离开了创意,文化旅游亦将会失去生命力。

紫阳旅游最大的优势是山水田园,这些真山真水满足了外地游客自然审美的需求。紫阳人的家国情怀,同样可能引起外地普通游客的共鸣。紫阳是紫阳人的紫阳,也是中国人的紫阳。在历史的长河中,每逢中原战乱,这里都是中国人的天然庇护所。古代的战乱,近代的战争,这里容纳了无数的生灵。紫阳地处大巴山深处,这里从来不是世外桃源,自古都与中原、江南及北方文化息息相通。

当外地游客行走在紫阳的田园山水之中,享受美丽的大巴山风情,在这里体会家国情怀,很容易将城市的繁杂忘记。当他们了解到紫阳人建设家园的情怀,看到艰苦创业的三线建设遗址,艰苦奋斗修建的梯田,还有古代保家卫国的杨泗将军庙(泗王庙),以及红四方面军的战斗印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可以引起一些共鸣。这些是我们热爱紫阳的理由,当我们大声喊出这些理由,将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恩与敬畏强有力地表达出来,并获得紫阳以外的普通人的认同,紫阳才有可能在自然审美、文化审美两个层次上对外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四、紫阳旅游与旅游文化建设的关系

我们把紫阳旅游文化定位为以“家国情怀”为核心,以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遗迹为底色。在这种明确的定位下,如何开发紫阳旅游资源,开发哪些旅游资源,也就不言而喻了。

紫阳的当务之急是开发任河一线的旅游资源,从而拉开旅游景点的距离。目前的情形是紫阳旅游景点过分集中,外地游客早上来玩,下午就能离开,这样不能带动相关产业,尤其是宾馆业。因此,以木兰峡为重点景区的任河风景区的开发就成了重中之重。

任河一线并无道教文化的踪迹,相反,“家国情怀”的文化的印记特别深。比如可开发寻找古广城的旅游项目。紫阳人的早期家园在哪?据考证,古代广城县应该在今大坝塘一代,因为这一带出土了大量南北朝时期的文物,而今天的广城镇一带仅有一个校场坝的遗迹,可能是当时驻军的营地。另外,广城有一个八庙堰,这个堰是有人文价值的,它体现了60年代初期人们建设家园的那种精神。

又比如,可开发联合镇的风景游,这里有千亩梯田,有改河造田的遗迹。有明清移民修建的江南风味的庞家院子,至于庞家院子的兴衰,更能体现出家国情怀。特别是夏季,联合也是避暑的好去处。

任河一线大多数乡镇是革命老区,如毛坝镇有红一纵队遇难处、刘伯承遇虎处,麻柳有黄草梁土地委员会遗址,瓦庙有“三七暴动”若干遗迹,向阳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安康地委机关遗迹。包括任河都曾在土地革命时期漂流过红军的宣传标语(将革命口号刻在竹筒上从上游放人河中,任其漂流,向中、下游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称红色漂子),这些红色旅游资源都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汉江一线的旅游轮廓已基本确立,旅游业的基础设施配套也日益完善。目前的关键是充分利用汉江这一黄金水道,加快旅游景点建设,把景点建设向上、下游两岸推进,如上游的汉城、焕古,下游的洞河水乡,都是古镇,特别是洞河还是回民的家园,是回族移民躲避战乱的乐土。应组织人力,挖掘历史文化,赋予旅游景点更多更能引起游客共鸣的文化元素。

文化是旅游的底蕴,而历史才是文化的底蕴,离开了本地的历史,无法建立真正的文化旅游。

(作者:陕西省紫阳县档案史志局,邮编725300)

猜你喜欢

道教民俗文化移民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西夏道教补议
签证移民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Immigration移民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