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防护

2014-04-29黄瑞华张惠芝黄怀姣

医学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防护危险因素

黄瑞华 张惠芝 黄怀姣

摘要:外科护士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比一般护士更多的接触各种危害因素,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性最大的是经血液传播疾病,外科患者常有开放性伤口、其次为机械损伤、化学物理因素的影响、心理社会因素的压力等。了解外科护士在职业活动中的危险因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对护士的伤害,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外科护士;危险因素;防护

1危害因素

1.1生物因素 外科护士在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密切接触,如防护不当有可能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沾染到皮肤或粘膜上,尤其是在抢救外伤性创伤的患者时,往往患者情况紧急、病情危重,需要护士争分夺秒的全力配合抢救工作,患者多有开放性的伤口,护士是首当其冲最先接触患者的,特别是在抢救大型灾难时,由于患者多,在繁忙的抢救过程中,非常容易疏忽了对自身的安全保护,因而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机会多,因此也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我国又是乙肝、丙肝高发的国家,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我国人口中的20%,随着艾滋病在国内的蔓延,艾滋病患者逐年增多,外科护士被感染上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的几率也大为增加[1]。

1.2机械因素 机械性因素包括被安瓿玻璃割伤,注射器针头、输液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刺伤等等,一个护士在一生的护理工作职业中,无一例外的均有被注射器针头,玻璃安瓿割刺伤的发生。在外科手术中被缝合针及手术刀片刺伤、割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机械损作引起的主要危害后果是经血液传播的各种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此外,病原体还有可能通过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引起局部或者全身的感染,由此引起的疼痛也可影响日常工作,针刺伤口还有可能存在破伤风杆菌感染。

1.3化学因素 外科消毒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有含氯消毒剂、碘酊、碘伏、过氧乙酸、戊二醛、甲醛等等,在化学消毒剂被广泛的应用于伤口的清创消毒、标本固定以及地面、操作台的消毒等,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可以引起职业性哮喘和职业性皮炎,用于空气消毒时还可以灼伤呼吸道粘膜及肺粘膜,此处还可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还有紫外线灯照射,大量接触可引起紫外线眼炎、皮肤红斑、胸闷、恶心等不适,外科换药室内浸泡手术及换药器械的戊二醛气体对护士的身体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1.4药物因素

1.4.1化疗药物 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使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不仅可以对患者產生不良反应,对长期大量接触此类药物的护理人员也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在护士配置化疗药物的周围空气中能够检测出致癌物质原形,护士的尿液中也能够检测出药物的原形,由于长期接触的蓄积作用,其严重后果有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基因突变而致癌、致畸,也可引起自然流产及宫外孕。

1.4.2抗生素 外科是抗生素使用率最高的科室,新一代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是滥用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医院的生态环境,在医院环境中菌群具备了高耐药性,护理人员长期与之相处,机体系统受到严重的影响,尽管从未用过此类抗生素,但体内已经产生了对其的耐药性,在身体处于疾病状态时用普通常用的抗生素时都不能有效的得到控制。

1.5物理因素

1.5.1运动功能性损伤 外科护士由于工作的性质需要经常的搬运患者、为患者翻身、配合手术时要长时间保持一个腰部过伸过曲的姿势,因此下腰背部疼痛,静脉曲张及颈椎病相当的普遍。

1.5.2物理性刺激 外科护士常需配合术中造影,透视下穿刺,骨折复位,取金属异物等,如少量多次的接触射线可引起蓄积作用而致癌致畸。

1.6社会心理因素 外科突发事件多,工作节奏快,抢救任务多而重,护士人力缺乏而致工作负荷过重;护理工作的特殊作息破坏了人体的生物钟;再者社会地位低、报酬低,得不到领导层的重视;由于整日处于忙碌的工作状态,无遐顾及患者的某些需求,而患者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导致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发生冲突,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身心健康;患者投诉机制使用过度,忽视了护士的人格权利,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

2安全防护

针对危害因素的防护,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强化自身防护的重要性,要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工作。

2.1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 经血液、体液可传播多种血源性传染病,这些疾病包括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及梅毒等,外科护士因职业的特殊性应做到防患于未然,平时应接爱乙肝疫苗注射,并追踪检测有无HBV抗体以及抗体滴度的高低。外科患者通常情况紧急,病情危重,开放伤口多,护士有较多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的几率,感染的几率非常大,因此在抢救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时,应尽量避免接触患者的伤口,在进行操作时,如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要戴手套,操作前后要严格按预防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进行7步法洗手,勤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必要时用有效消毒液泡手。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如更换伤口引流袋、抽血、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如护士的手部皮肤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如操作中手套有破损应及时更换,如皮肤或粘膜破损处不小心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先用皂液彻底清洗,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后用0.5%的碘伏液涂抹,如被血液或体液溅入眼内,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彻底的冲洗。

2.2针对机械损伤的防护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小心谨慎,尽量避免被玻璃碎片,注射针头、手术刀片、逢合针等刺割伤。在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时,不要将缝合针、刀片对着自己,传递的过程中要看清认准,减慢速度,手术结束在整理用物时要小心分类,利器要置于利器盒中,利器盒应耐刺防渗漏,不能放入塑料袋中,防止刺伤,医用垃圾应分开放置,要有明显的标志,使用过的注射器避免针帽回套,必要时可单手回帽或用止血钳、镊子回帽,锯玻璃安瓿时应遵循消毒、锯痕、纱布衬垫的方法完成,一旦被刺伤应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方向挤出血液,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然后再用碘伏消毒,如果是被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患者的血污染的针头刺伤,必要时应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还应定期血清学追踪检测。

2.3化学损伤的防护 外科护士临床工作中的化学危害因素主要来自于化学消毒剂,因此在接触化学消毒剂时要配戴口罩、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防止损伤皮肤、眼睛及呼吸系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时要紧闭门窗,以免增加空气污染,影响消毒效果,护士要离开消毒场所,消毒完成后,开窗通风换气,用于固定标本的甲醛应稀释10倍,并置于阴凉避光处,接触甲醛时必须要戴口罩,标本固定好后,应密闭盖好。紫外线光线消毒时要关闭门窗,护士离开消毒场所,必须进入时要戴好防护眼睛,口罩,以保护眼睛和呼吸道,消毒后开门窗通风换气。

2.4对药物因素的防护 包括化疗药物及抗生素,在配制化疗药物时应戴手套,口罩,帽子,护眼镜,如不慎溅到皮肤及粘膜时应立即用清水清洗掉,以免残留在皮肤粘膜被吸收,配制中操作台用防护垫,以吸附溅出的药物,防止药物蒸发,造成空气污染,配制完成后用清水擦洗操作台,配制完毕后应立即使用,尽量避免暴露时间,用过的化疗药物安瓿用塑料袋紧密包裹后及时处理,以免药物挥发污染空气。配制抗生素时应戴好口罩、帽子、手套,药物如溅到皮肤应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净,以防止药物从呼吸道及皮肤吸收,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给药途径及排泄途径。

2.5对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护士在工作中要依据护理操作过程中的用力原则,利用物理的杠杆作用,遵循节力原则,在不损作自身的前提下,以最小的力量有效地完成工作。对X线的防护如在照射范围内,条件允许时可穿铅衣保护、佩戴铅眼镜及铅颈围,尽量减少X线照射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0 min内。

2.6对社会心理压力的防护 外科护士面对着各种职业伤害,心理承爱着巨大的压力,因此要加强心理调节,提高适应能力,不斷加强职业教育,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和防范方法,注意休息,生活要有规律,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增加科室成员的谐和气芬和凝聚力,学会利用各种方法如听音乐、外出踏青、多看轻松愉快的娱乐节目,使紧张情绪得以释放,从而提高抗压能力,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2]。

综上所述:外科护士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患 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存在着被传染的高度危险性,此外,各种理化因素也对外科护士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影响,外科工作忙,护理任务重,护士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导致身心疲劳,因此应强化安全理念,增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了解可能危害自身健康的各类因素及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自身身心健康[3]。

参考文献:

[1]杨淑玲.经血传播疾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5.

[2]王妮,王桂华.外科护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防护[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98.

[3]肖秀芹.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因素及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4,20(12):53.

编辑/肖慧

猜你喜欢

防护危险因素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镁合金的腐蚀特性及防护探讨
木结构建筑的鉴赏与防护
低温冻害对浙中地区枇杷生产的影响及防护对策探讨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