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逃逸的时代之殇
2014-04-29
作文志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病症。当代知名导演陈凯歌曾表达这样的观点:我们处在千载难逢的时代,不可能对身边的时事装聋作哑。因此,他敏锐观察了时代发展中的问题,据此创作出了《搜索》这样关注现实问题的作品。“文以载道”的观点流传已久,因此关注时事,关注现实问题是高考作文必然会涉及的部分。2014年高考作文18套卷子中,关注时事问题的作文题依然比重不少。比如,北京卷的“老规矩”,安徽卷的“演员与编剧之争”,广西卷的“老王生病”,广东卷的“胶片与数码时代”,辽宁卷的“科技改变生活”等,都直击时代问题。
本期,我们深入来探讨一下,遇到这样的时事材料,该如何展开写作。
二人谈
观点一:关注现实社会,养成写作习惯
嘉宾:郭家海
职业:江苏常州高级中学教师
“写作是存在的一种重要标志。”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我们存在于这个复杂多变的系统中。对一个青年人而言,不表达或回避对复杂现象的思考都是缺乏存在价值或存在价值不足的体现。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高考积极引入时事材料对考生进行能力考查必将成为一种方向。
要做到在特殊的考试中轻松写作,就要在日常学习中养成关注现实的习惯,养成积极练笔的习惯。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
“关注时事”的“关注”包含三个意思:(1)留心时事事件;(2)关注专家、权威人士的分析;(3)根据自己的兴趣对一些时事事件分类积累。一般老师、家长也许也会提醒孩子关注时事,但是,估计大多流于第一层意思。其中,信息关注的角度、方式还会有诸多问题,导致“关注”了时事,但是,对写作仍几乎没有价值。例如,角度方面,国际新闻驾驭难度大,体育事件多不为语文教师感兴趣;方式方面,看电视或读新闻乃至转述新闻给孩子听,都零碎而飘忽,除了记忆力超常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记住。
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重点在“分类”“深入”。在广泛关注的基础上,选择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重点类别,这些重点类别应该是既有深度价值又利于自己表达的方向,例如文学、历史、科学、教育、民生等方面,这些方面的题材既和日常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又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背景和沉痛的现实意义,自然也是命题人所要考查的学生素养的重点。“深入”不仅相对于时事事件的吸取要文字化、完整化,更指向于要关注专业人员的分析评论。仅仅“知道”一件事是远远不行的,还要知道这件事的原因、背景乃至发展趋向。另外,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的看法是不同的,遇到不同看法的时候,显然就不是观点问题了,还要分别关注其分析,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一件事。
二、养成辩证分析的习惯
第一点是不是“写作”?是写作的准备,也是写作。说是“写作”,因为已经涉及选材、中心和书面表达。真正有效的“关注”是一定要分类整理的,“分类”就涉及选材和观点,“整理”就需要组织材料、压缩提炼。
上面强调了“分类”和“深入”。“分类”起到集中汇集同类事件的作用,“深入”涉及多种不同观点分析的问题。这时候,就可能出现“矛盾”——真正自由的讨论必然会有矛盾,有矛盾就需要我们“辩证分析”。“辩证分析”不仅指对时事事件不同观点、不同分析的“辩证分析”,更指在了解、学习了别人的观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自己的分析。只有具备了这样两个步骤的练习,我们的思维才能活跃,我们的表达水平才能提高,我们的素养才能提升。入门以后,可以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出现后,首先尝试进行性质分析、原因分析、后果分析等多种方式的分析,然后再关注专家学者的分析,进而将自己的分析和他们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习、思考,同时还可以和朋友、老师一起分析讨论,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关注现实生活、参与生活,才是有价值的学习。
三、养成积极联想的习惯
日常我们积累的各种时事事件常常是碎片化的,写作是要在一个中心下适当地、丰富地使用,是有比较大的难度的。这就需要平时养成“联想”的习惯。上面提到的“分类”是联想的重要策略,但是,在特殊写作环境下,无法查阅过去的积累,运用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要丰富第二步“辩证分析”,即在思辨分析中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联想——同类联想、相反联想等。既联想同类性质的时事事件,也联想相反形式的时事事件;既联想国内同类或相反事件,也联想国外同类或相反事件;既联想当下同类或相反事件,也联想过去同类或相反事件;既联想课外同类或相反事件,也联想书本上学过的、日常阅读文章中提到的同类或相反事件……如果我们把这个习惯养成,写作中只要再在语言上略加注意,好文章自然而成。
说到底,学习就是好习惯的养成。写作也是如此,时事题材的文章写作更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的素材自然是“米”。但是,如果不掌握一些淘洗“米”的方法,不进行一些淘洗“米”的练习,纵然有“米”,怕也难为“巧妇”。
观点二:要让存在配时代
嘉宾:高临阳
职业:90后写作者
我很少转微博,但曾转过一条印象很深的,来自作家北村。原话是:“中国当下的文学和影视不配享有这个深刻、厚重和痛楚的时代。”一个“不配”,点破当下创作之空洞,之肤浅,之隔靴搔痒。
写历史,要映射现实,连孤岛时期上海上映的古装商业片也在把时代的脉;写未来,要启示现实,《圣经》的末日审判不啻耶稣对人类的又一次告诫。我们所写的每一个字,都应该长着脐带,一头是笔,一头是血淋淋的现实。维柯《发现真正的荷马》,就是结合古希腊社会时代风貌去考察荷马;胡适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进化思想,用新文学横扫旧文学。
反观当下,首先是离时代太远。没观过世界,哪里来世界观?不感觉时代,怎能有时代感?感觉首先要看。如果你的微博关注列表,百分之八十是明星,那你怎么能了解卫星看到的世界。如果你一打开电视就看“芒果”,那你怎么能尝到森林野风和雨露的成果。都是在刷微博,有的人刷成脑残粉,有的人刷新宇宙观,刷的力度和质量是不一样的。除了看,还要体验,要把自己扔进生活里。毛姆说,成为一个作家简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给他二十万珐琅,让他流浪。你看蹦极和自己蹦极是两回事,就和你看女神与和女神谈恋爱是两回事一个道理。作文时遇到的每一个时事命题,你参与过比你听说过,要有发言权得多,当然,最有发言权的是命名者。这个无法考前准备,只能无时无刻不在准备,从教室走到操场是第一步。
其次,你要泡时代,不能被时代泡。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坏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蝴蝶与蚊蝇齐飞,真相共谣言一色。不被信息流冲走,扎下根,就意味着对时事有自己的观点。评论家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巴尔扎克是法国社会的镜子,但他们何尝仅仅是镜子,他们是署名的镜子,是有自己观点的镜子。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某种意义上,还不如一片空地。空地还意味着可能,跑满马则容易受伤。你要在时代的草场,放养出自己的马匹,它可以走得慢,它可以个头矮,但它必须是亲生的。VIP不一定是very important,也可能是very impossible。你在作文中转抄大V的观点,就像在秀深V一样,是卖弄,是挑逗。你要在作文中发自己的声音,音量不大,但是真诚。很多人写作文痛苦,因为他们像播音员,在“念稿子”,连表情都无法做主。有人说,一些小孩子的作文远比大孩子灵动得多,因为他们真实。这也许是成长的代价。
所有追着时代跑的人,都理应得到尊敬。贾樟柯用影像关照那些被时代巨轮刮倒的普通人;独立电影作者用摄影机介入时代;写作者有什么理由不用笔,对这个时代抒情?能生在这个时代,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应当感到无上兴奋。要让自己的存在,配得上这个深刻、厚重和痛楚的时代。
标杆文
数码时代,珍存点滴
◇广东一考生
家中有不少老照片。
最古老的一张属于妈妈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外曾祖母的。她一脸安详地面对镜头,黑白略微泛黄的相片,丝毫无损她的雍容气度。每当母亲提起她时,总有新奇的渴望,那是因为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她从香港给家里捎回了不少好东西。母亲一脸自豪地叙说着家里拥有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引来晚上全村的大集会。诸如此类的尘封往事总能带来一段温馨的记忆,当然还有逝去的伤痛。她的照片不多,屡次搬家之后便只剩下这张了,我们的万千思绪,便全由这照片来承托。
我还见到过父母的婚纱照,寥寥几张,或是深情地凝望,或是自然地偎依。甫一铺开,那爱意与幸福总能触动我的心弦。当然还有我刚出生时在父亲怀中的笑脸,那时父亲两鬓尚未斑白,正值年轻。这些照片都被父母装裱起来,仔细珍藏。每当父母从照片下经过,我总能看见他们沉浸于记忆中的深沉的微笑。
然而,时代的脚步却总不会留恋往昔。生产胶卷的柯达早已倒闭,CMOS感光元件与不断进步扩充的储存卡为海量拍摄提供保障。或许在从前,我们还要细细取景,不想浪费手中的胶卷。而今,我们只须轻按快门,“咔嚓”便是一张。有时候嫌一张不好,便有事没事多拍几张,说是多留点纪念,其实都不过是丢进了记忆的垃圾箱。而今我们每次出游归来,把单反里的十多个G的相片复制到电脑上,接下来便是三个字:删、删、删。又或是空闲时,翻看手机上动辄成百上千张照片,大多都不记得自己当初在干什么,于是兴味索然,无心而观。
有人说,这是因为照片太多,在茫茫的照片之海中稀释了本应珍存的生活记忆。此话确有道理,我们随手一拍,大多是日常琐事,拍完就忘。在照片中找记忆,再也不是先前的把玩珍珠了,而成了沙里淘金的苦差事。
说到底,这便是数码时代人与信息的困局。人生而有涯,而信息无涯,我们不断地加快脚步,想要接住扑面而来的更多信息,比如照片。殊不知,这只会落得庄生两千年前的偈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已经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回望生活的点滴。生活的美好记忆,便是道旁串串遗落的珍珠,迤逦不断。为什么不停下来,看一看,再出发?
在数码时代,我们本应有更好的技术条件,去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为何不将这些生活的沙子放进蚌壳,结成令人惊艳的珍珠?数码时代,我们更应珍存生活的点滴,让这点滴的记忆相伴一生。
【深入品味】本文是一篇开合自如,情理相彰的说理散文。文章先从母亲保存的关于她的奶奶的照片说起,开口很小,便于发挥。“我的外曾祖母”留给了“我”妈妈,以及我们整个家庭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全靠一张黑白照片来传递眷恋,可见,黑白照片曾经在情感的维系上,是多么地重要!紧接着作者写到父母时代的照片,温馨、甜蜜、美满,依然荡漾着挥之不去的情愫。写到此,文章自然过渡到当今的数码时代,作者列举了柯达倒闭,旅游无心而观的现状,很有说服力地证明了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的情感稀释,最终表现出人与科技的困局,得出“数码时代,我们更应珍存生活的点滴,让这点滴的记忆相伴一生”的结论,可谓水到渠成,情理相彰了。纵观全文,除了极个别的错别字、字词瑕疵被扣除2分以外,文章扣题准确,语言准确且富有表现力,是不可多得的标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