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感情朗读指导漫谈
2014-04-29张玉
张玉
低年级朗读是语文的教学基础。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引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逐步形成朗读能力。
低年级 语文 朗读
小学语文低段课标明确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低年级学生朗读总会唱读、顿读不当、语音语调不适等问题突出,影响对课文的感悟理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呢?
一、给予方法,使学生会读
朗读不是一个简单地看字读字的过程,而是一种创作的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课文,学生识字量大很多学生汉字识记困难,遇到轻声、儿化等不会读,在朗读时不会停顿,读不准重音。
(一)会读字
中国的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借助汉字的声旁记字音形旁记字形,这种几何学效应的学习效率,势必事半功倍。当学生遇到形声字的时候将形旁和声旁进行分类讲解,时间长了就会看到学习效果。在教授《语文园地三》这节课时,里面有个形声字“炒”,学生扩词时为“炒锅”“炒面”……当提问到一名同学时,她扩大到了“炒架”。这个时候,我刚要讲解,其他同学就纷纷举起手来。一名同学站起来说:“吵架的吵不是火字旁,是口字旁。”这个时候我适时追问了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说:“炒是跟火有关的,吵架不是火字旁。”我又让错误的同学用“吵”字扩了几个词,进而借助形旁记住了字。汉字中还会出现轻音变调的现象,遇到这样的词语,要引导学生逐一掌握。如:“笋芽儿”“脚尖儿”等读法是“儿”不能读出来,而是跟着词语的音接着把舌头翘起来,一带而过;如“篱笆”“妈妈”等朗读轻声的技巧是前面的字音正常读,最后的字音读成轻声音。
(二)明停顿
停顿指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语意、句子、段落等停歇。低年级往往很少出现长句子,因而指导学生会按标点来停顿较为重要。低年级常见的标点有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它们停顿的时间长短依次是逗号最短,句号、问号、感叹号比逗号稍长。除此之外,还要指导学生按照语意来停顿,在句子中没有标点的地方根据意思恰当地停顿。
(三)知重音
所谓的重音词,指需要强调突出的语意的词语,能体会文章的感情色彩。如《两只小狮子》一文在写了一只“勤快”的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整天”“扑”“咬”“非常”这些词语读重音,就能把句子读好。除了读出重音之外,突出轻音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朗读时,那种表达轻巧的动作、静寂的环境、深沉的情思、内心的感奋等的重音,使人听来轻柔含蓄,深切感人,令人回味,可以重音轻读。如“细长的葫芦藤上长出了雪白的小花。”“雪白”的是纯净的样子,所以读的时候要重音轻读。只有重音轻读,才能使人感受到那洁白美丽的色彩。
(四)明语气
像疑问句、感叹句这样特殊的句子,要用合适的语气、语调朗读。如疑问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发表感概让学生自己发现感悟感受问句、感叹句的读法,如果还读不准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引领。
二、搭建平台,使学生能读
教师只是教给学生朗读技巧还不够,还得给学生搭建使用方法的平台,让学生不断地实践,最后变成自己的朗读能力。
(一)从生字入手,读出感情
以往教生字时,教师只是注重将生字的读音读准确,强调学生易错字音。教学时很少引导学生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其实有些词语还附带着感情色彩的,遇到这样的词语时,就是朗读词语的训练机会,化整为零地教学,为课文的感情朗读打下基础。如《荷叶圆圆》中“亮晶晶”一词,在读准确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启发学生想象,联系他们熟悉的事物帮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孩子们回忆妈妈带的珠宝首饰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的亮光,当孩子们想起来后发出“哇啊”的感叹。如“笑嘻嘻”时,先让他们做一个笑嘻嘻的动作,并带着这个动作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辅以表情和体态,能帮助学生恰如其分地理解词语,加强语言的感染力。
(二)从重点词入手,悟出感情
重点词是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读准重点词感受文章精髓,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能够将自己的感情读出来。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首先要让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情境,抓住重点词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感受,使用方法读出体会。如《雷雨》一课,出示第1段“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这一段教师引领学生感受到雷雨来临之前的“闷”的特点,进而抓住这个特点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读出闷的感受。学生通过试读找出了“压”“一动不动”“一声不叫”这些词。教师先找一名学生试读,发现没有读出文章要表达的感受,教师再通过范读让学生自己比较感受谁读出“闷”的感受,比较之后学生自己总结教师是怎样读出来的呢?于是学生明白要将“压”字读的很慢拖得很长,同时读句子时语气要下压,这才能读出感受。
(三)从实践入手,升华感情
单纯地朗读还不足以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还要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为学生创设运用想象的平台,真正进行了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如《两只小狮子》一课,为学生设计了读说结合的环节。在学习完“刻苦”的狮子时,当学生的朗读基于一定的水平后,为学生创设了朗读情境:“烈日当头的夏天,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雷电交加的雨天……大雪纷飞的冬天……”让学生独自朗读填空,进而让感受深的同学引领填空,将其他学生也都进入情境感受到了这只小狮子的刻苦,借助语言实践,使学生既提升了运用能力又真正与文本进行了对话。
总而言之,要使低年级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朗读中,进而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做有心人,时时处处为学生创造学习、锻炼的机会,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
参考文献:
\[1\]陈丽娜.谈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指导的基础性.
\[2\]卢江.朗读教学中四个问题.
\[3\]卞光华.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发挥个性的朗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