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管理模式下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4-04-29方高永
方高永
【摘 要】现代化的企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只局限于企业内部、静态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成为开放、动态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基本的理念原于价值链管理理论。通过价值链管理的运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面对着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还保持着充沛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研究空间。本文以价值链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为视角,分析财务管理工作的框架结构,提出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实施策略。
【关键词】价值链;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策略;ERP
一、价值链及应用
价值链思想,其重心是将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采取相应的措施,具有针对性的消除经营活动中的那些非增值的部分,并尽其所能地完成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平稳可持续地发展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企业决策上的应用,通过优化企业的价值链,将指标数据反映给企业,做管理决策的依据。二是在企业的价值链的管理上的应用,价值链管理本身也是企业的管理当中的一项目,它也是项目管理的方法或工具,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了解企业在经营市场中所具备的竞争能力。价值链在利润指标上的应用,通过对价值链上每个环节及组成部分的分析,结合企业的自身的能力,来判定企业的利润的增长点或者存在下滑趋势点,压缩成本空间,为利润的增长找到最佳的路径。
价值链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内部的、横向的和纵向的价值链三种类型。内部价值链是指那些在生产经营中直接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以及其他间接的通过商品或服务来提供的价值的相配套的活动。纵向价值链是指与供应商以及客户等价值链的连接,随着经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要想获得价值的最大化、最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就应当选择价值链中最具有挑战的以及竞争激烈的环节去参与。横向价值链通常是指行业之间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地位,它不仅可以了解同行业的企业间的价值的增值过程,还可以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职能进行了优化,带动企业提升自身的价值。
二、分析在价值链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活动中最终的期望目标值,它也是企业的最终的期望目标。其主要指标有以下几种: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者相关利益均衡等指标。而站在价值链上去考虑目标是基于价值的增值角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价值链的是由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以及增值流组成。在销售中,客户对商品或服务的购入都是看中的是本身内在的价值。而企业将其购入的商品或服务通过供、产、销等流程来实际其价值的增值或附加的增值。在这一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是价值链的目标。站在链条上每个环节能否升值,空间多少, 竞争的潜力有多大等都是价值链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价值链的财务管理中的工作目标就是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例如:客户常见的看重的重要因素有:商品的价值、形象及服务价值等 ,只有让客户的价值实现了,并且是其最大化的价值,才能保证双方的利益,实现共赢,从而完成最终的企业经营目标。
三、价值链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框架
1.财务预算管理,这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事前的管理,是为了应对新环境的变化的管理。在预算管理中要摒弃传统的预算管理的缺陷,例如:传统的编制局限性性较强,框架于企业的内部。在编制的基础上以及财务指标上过于单一化。企业应当通过内部的价值链的重组来整合企业间的业务流程,重新考核预算编制的基础,关注提升公司价值的因素,重视企业的资金流的管理,积极收集相关信息开展分析,预测企业的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编制全面的财务预算,带规避金融风险。
2.财务分析管理,这是企业能够实现其战略目标管理的基础,财务分析是伴随着整个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由报表分析、成本分析以及投资分析等组成。通过价值链将上下游企业与企业自身串联起来,通过分析该链条上的各增值点,确定企业在此链条上的优势,为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做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财务控制管理,这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事中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价值链管理下,每一个价值的增值的环节都应当在企业财务系统中如实地反映出来。将价值流与业务流相结合,能够反映出财务上的相关数据,实现对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的时时监控,了解企业的动态走向,及时地提出财务管理上的建议,未雨绸缪,为企业的财务控制起到促进作用。
4.业绩评价管理,业绩评价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后程序,是事后的管理过程。通过对企业的所有指标包括财务上的与非财务上的各类指标。例如:净资产收益率、员工满意度等,以及处在价值链上外部的关联关系等组成一條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的增量评估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向战略评价方式转变。
四、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实施策略
1.价值链管理是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通过价值链管理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掌控价值的动因,将其应用在企业的战略决策与业务的筹划中。当然,就目前来看,将价值链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也处在探索认识的初级阶段中,尚需大量的投入与开发,因此加强完善价值链的开发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实施起至有效的保障作用。
2.加强价值链条上的相关各方协作关系
处在价值链下的各方应加强协作,不应当局限于单个个体的利益为着眼点。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处理企业与供应商及销售方的关系。加强企业之间的利益的联盟关系。在链条上,每一个企业所做出的决策都会涉及到链条上的其他利益相关企业的决策的变化。例如,一个采购计划或者是生产计划等即要从自身利益出发,也要着眼于在价值链上的整体的增值表现,实现相互协同合作,消除各方的界限。使得企业与相关联方的关系由交易型竞争关系向伙伴型合作关系转变,由企业单一追求利润最大化向双边互赢或是多边共赢的转化。
3.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信息技术做为一个支撑的平台为价值链下的财务管理提供手段,在当前的竞争市场环境下,竞争已不再局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转化为价值链之间的竞争。通过价值链既要将物流、资金流传递,更重要的是也要关注信息流的传递。要想在价值链上取得核心的竞争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信息流的传递,做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处理好企业与上下游的关系,及时地与供应商、客户和服务商的协调,将价值链上各个环节上的生产与经营都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基础,落实到对客户的服务工作上,合理安排资金流、物流等工作,增加客户的满意度,而这一切工作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快捷服务。通过信息的交换,将以往大量的人工成本节省下来,将更多的人工成本服务到其他的财务管理中去。所以,电子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管理的工具存在于价值链的财务中,同时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加强ERP系统的建设
ERP系统,也叫企业资源计划,它做为一项工具来促进价值链财务管理的实现,基宗旨是通过将企业的内部的业务流程,以供需链的形式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子系统,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来实现企业的管理,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基于价值管理的要求,在供需链上建立财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与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等等子系统,通过ERP所提供的功能与工具,站在管理的范围与深度上有助于提高企业价值活动。价值链管理理论如果离开了ERP系统的支持,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通过对ERP的系统的应用,管理者将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配送再到售后服务等工作当作是一个价值链上的整体,通过整个流程的运做,实现其附加的价值。在财务管理子系统中,由于有ERP的应用,可以轻松地查找企业的成本结构,资金流向、物流辅助等等相关信息。更好的帮助企业开展财务经营筹划,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连宏玉.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1期
[2] 薛春芳.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
[3] 徐文成.财务集中管理的新视角--价值链分析与信息集成策略[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
[4] 呂固江.基于价值链的财务战略研究.经济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