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思维培养
2014-04-29焦健
焦健
【摘要】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搭建开放式的数学课堂以及优化学习方式、营造竞争氛围等方面综合着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教师应当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设置数学开放课堂,营造生动氛围;二是创设竞争学习机制,激发学习动力;三是鼓励一题多解研究,训练思维能力;四是引导开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研究
数学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其中发散思维能力是重要的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要给予他们充足的空间,善于循循善诱将学生的思维拓展開来,以发散思维培养为抓手,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升.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立足工作实际开展优化与改进,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提升,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设置数学开放课堂,营造生动氛围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习惯于按照灌输讲解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开阔性,学生往往难以全身心投入师生互动之中. 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课堂的转变,打造开放式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参与搭建良好平台. 一方面,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活动,要求每一名学生在小组里面进行认真的思考与讨论活动,大家畅所欲言分析解题的思路、方式方法,重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集聚学生的集体智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宽度,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营造了生动氛围. 另一方面,笔者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分析活动,阐述自己是如何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既要讲解解题过程,还要阐述自己的思维方式. 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操作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在讲台上灵活运用,如图形面积计算中的“切割”“拼凑”等等,以这样的开放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竞争学习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动力对思维发散性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竞争机制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思维活动之中,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笔者将学习目标任务落实到小组这样的载体之中,每一位小组成员需要相互合作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在学生基本完成小组合作环节的学习之后,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间的汇报交流活动,解题探究类的内容要求各个小组汇报解题思路,不同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补充完善,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念,寻求从不同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同小组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鼓励小组提出自己的创新看法,在这样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促进了思维水平的提升.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建立竞争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导向,在思考与解题过程中勇于创新,既要通过常规途径思考,也要另辟蹊径研究问题,采取双轮驱动的方式让数学学习更为精彩,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鼓励一题多解研究,训练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能够让学生学会变换思维的角度与方式,减少思维定式的束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更具深度. 数学教师应当运用思维引导的方式开展一题多解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工厂原计划月烧煤1440 吨, 前21 天用了总数的,以同样速度进行,可比计划多用几天?”在这一题的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出每天实际用煤量,算出可用总天数减去30天,得出可多用天数,列式:1440 ÷ 1440 ×
÷ 21 - 30 = 5(天). 也可以剔除“1440吨煤”这样的量,以总数“1”为单位进行计算,计算出每天烧煤数占总数“1”的比例,接下来求出可用天数,减去30天得出可多用天数,列式:1 ÷
÷ 21 - 30 = 5(天). 还可以从“21天”用煤所占总数“1”的比例关系入手,计算出可用总天数减去30天,得出可多用天数,列式:21 ÷ - 30 = 5(天).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能够运用不同方式求出正确的答案,可以实现活跃课堂氛围、巩固教学要点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目标.
四、引导开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具有较为重要的运用意义,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题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运用分解、切割的方式,将不规则图形转变为多个规则的图形,从而有利于运用规则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与综合,求出整个图形的总面积. 这是常用的教学方式,许多学生的思维也陷入了这样的定式之中. 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进行解题. 有学生在经过思考之后提出了相反的解题思路,即对图形进行“扩充”,通过对不规则图形进行“规则图形粘贴”,最终形成整体的规则图形,以新图形的面积减去粘贴的规则小图形面积,从而得出原来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这样的思维方式站在原来解题的相反思维方向进行思考,同样可以寻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求异思维在这样的学习中得到了有效运用. 求异思维是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创新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思维综合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氛围、方式方法以及学习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