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一年三学期的必要性探析
2014-04-29杨代强熊建国
杨代强 熊建国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实施的一年两学期制缺乏弹性和灵活性,不便于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实施,致使高职教育目标难以实现。改革一年两学期制,实施一年三学期,是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诸多问题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学期;改革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众多的本科院校率先试行了三学期制,使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得到了整体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在各校区间更均衡地配置,推动了开放性办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2011年,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首次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同时,也鼓励高职院校试行三学期、分段式的教学改革。
2 传统的两学期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学期制采用的是两学期制,即一个学年分成春秋两个学期,中间有寒假和暑假隔开。每一个学期的时间基本一致,教学时间为20周。这种传统的两学期制学习周期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运用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校企合作方式,不能很好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其主要弊端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2.1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难,学习的效率低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然而,传统两学期制一方面使得整周安排的各类专业实训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甚至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学周期长且僵化使得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实施缺乏灵活度,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行业企业差距大、综合素质提高难和学习效率较低。
2.2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运行缺乏弹性,教科研水平难提高
在传统的两学期制的教学周期安排下,由于教学任务贯穿整个学年,教师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进度,几乎抽不出时间到兄弟院校参观交流,到高校、企业参加培训进修。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横向课题的研究也得利用教师个人的休息时间、假期等来进行。因此,教学任务繁重的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改能力、科研水平都难以提升。
2.3教学管理体制僵化,教学资源配置难优化
在两学期制下,教学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强调各专业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的统一性,限制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场地、信息、设施设备等教学资源配置与调整,也约束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师资、课程、设备等各项资源的利用。
3 一年三学期的探析
3.1三学期制的概况
三学期制是国际通行学制,是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熟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方便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勤工俭学。也有利于教师利用假期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所谓的“三学期制”,是指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即春季、夏季、秋季三个学期。各个院校根据季节、校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划分。通常,秋季(9月中旬—1月中旬)、春季(2月中旬—5月中旬)和夏季学期(6月中旬—8月中旬)。
3.2三学期的优势
3.2.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技能
一学年三学期,教学周期长短结合,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可以让高职院校各专业更好地契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既可以做到以“学生学好”为标准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同时,也可以让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交错结合。在长学期,可以安排学生在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模拟情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短学期中安排技能训练、工学结合一体化项目,使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形成先有对知识的认知,再强化系统的、专业的技能,经过经验积累与理论的提升,螺旋式上升,逐步养成职业素质。
在三学期下,因为长学期缩短,所以课程授课时数自然缩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要求对课程进行改革。打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界限,对课程重新规划,项目化设计职业单项、综合技能培养型的课程,设计一体化课程,从而培养和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还可以利用长短学期的结合安排学生参加技能考证培训及考证,模拟与各类专业技能相关的竞赛培训,从而丰富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更加强化了学生技能的培养。
3.2.2有利于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淡旺季。长短结合的三学期可以根据行业的淡旺季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工学结合,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熟悉专业技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在企业设备相对空闲时,可以安排历史一体化课程;在企业生产所需时,安排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技术实习。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还可以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行业优势和专业技术等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技术的新动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格局的调整。
3.2.3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校企科研共同发展
在三学期下,由于教学时间安排分段,因此在学生进行集中实践学习的时间段内只需要较少的教师授课和管理。这样一来,有更多的教师可以腾出时间或进行知识进修,或参加技能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转变成“双师型”、“双教型”教师。
另外,分段式设置教学模块,使学院在教师学年工作中可以有专门的时间段安排科研工作,也保障了高职教师定期下企业的制度落实到实处,缩短了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岗位的对接的零距离。三学期的合理安排让原本只擅长理论教学的教师可以深入企业参与企业技术、管理实践,为上课收集案例等教学素材,收集横向课题素材,开展与企业间联合的科研管理活动。
4结束语
由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实施一年三学期有众多的好处,既解决了两学期制学习周期制约学生学习效率较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难的问题,还解决了教师教学与科研运行缺乏弹性,教科研水平提高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因教学管理体制僵化,教学资源配置优化难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实施一学年三学期势在必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推行“三学期制”的必要性[J]邓学国科技资讯 2007(35)
[2]关于独立院校实行三学期制的思考 周楠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4)
[3]高职院校多学期制改革探索 黄东 广西教育 2012.2
[4]浅谈高职院校实施一年三学期的必要性 李兴光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2
[5]浅谈上海大学短学期制[J]王福友 现代大学教育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