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研究
2014-04-29周萌萌彭小军
周萌萌 彭小军
【摘要】本文首先,基于Eviews软件对我国2008年~2010年的居民收入、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协调,发现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在多方面都表现为滞后于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从经济发展状况和宏微观经济政策方面考察影响居民收入的宏观微观经济因素,发现为提高我国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国家应加大城镇化、开放和工业化的实施力度,有选择性地加大投资力度和和适当控制城乡收入差距,矫正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最后,提出了一些旨在提高我国居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关制度安排。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关键词】我国居民收入 经济发展 劳动生产率 关系
一、引言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是一种新的提法,它意味着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富强国家的同时,也着力使百姓富裕起来,由“国富”转到“民富”,使百姓不断提高收入水平,拥有更多财富,共享发展成果。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经济增长与百姓收入增长不同步,甚至两者的差距还在扩大,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当前的收入分配格局和严重的贫富差距已成为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这无疑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也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因此,有必要对“两个同步”进行深入研究,使这一计划和设想真正落到实处。
二、运用Eviews软件对我国2008年~2010年的居民收入、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数据进行分析
模型设定:lnY=B0+B1*lnX1+B2*lnX2+U1
其中,被解释变量Y为居民收入,解释变量X1为经济增长,解释变量X2为劳动生产率。与变量的选择互相对应,选取全国31个省份2008年到2010年的实际居民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如下:
表1 2008~2010年我国居民收入、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
应用Eviews的最小二乘法程序,输出的结果如表2
表2 OLS实证分析结果
(一)经济意义检验
参数B1=2.001 B2=-0.987,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居民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可引起全国生产总值2.001个单位,就会使劳动生产率下降0.987个单位,说明居民收入增加与地区生产总值是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与劳动力的增加呈负相关关系。这是由于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导致居民收入的增长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进而引起的劳动积极性不高,劳动生产率低。
(二)统计推断检验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决定系数R-Squared=0.99,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较好,解释变量能对被解释变量99%的离差做出解释。
(三)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由EViews得出参数估计结果得知,B1的P值为0.000,B2的P值为0.0000,均小于给点的显著性水平a=0.05,接受备择假设H1:B1不为0,B2不为0。
参数估计与检验结果可表述为:lnY=2.001*lnX1-0.987*lnX2
三、真正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途径
(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居民收入的投入力度。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政府是公共收入的主要分配主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一般是以政府为主体,通过组织、导向、协调来具体实现的。面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现实,政府应该通过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来解决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通过构建合理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秩序,使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全面缩小。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初次分配的公平。在再分配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完善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保护,努力实现全国范围的完全覆盖。
(二)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公平和效率是互为补充的。初次分配关系作为生产领域中的一种经济关系,与生产关系是直接同一的。因此,没有分配关系特别是初次分配关系的合理化,生产是不可能发展、效率也是不可能提高的。实际情况也证明,收入分配差距特别是财产占有差距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以调节,就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因此,国家只有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确保初次分配制度和财产关系的公正合理,才能真正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三)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让每个居民都充分就业,居民才能得到维持生活的保障。因此,必须拓宽就业渠道,想方设法让居民充分就业。应积极发展具有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政府应积极鼓励居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为城市劳动者提供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提供适合居民创业的项目,为那些想创业、有想法的创业者提供机会和市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兴农惠农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走科技兴农之路继续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能办,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地区的稳定就业。只有这样,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才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不断增长。
四、结论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提出是富民政策的具体体现。“十二五”期间,淡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而将“民富”作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是执政理念的一大跨越。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居民收入与国家的GDP同步增长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才会真正得到提高,国家才会更加和谐稳定,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才会更快实现。
参考文献
[1]詹国枢.一升一降中有深意存焉[N].京华时报,2011-03-06(1).
[2]李连仲.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1(4).
[3]金辉.“两个同步”概括“十二五”分配改革要义: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研究员[N].经济参考报,2010-12-10(2).
[4]朱绍建.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偏低的原因和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17):3.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基于时序TOPSIS法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测度及省际差异分析》,基金编号:研人文2014006。
作者简介:周萌萌(1989-),女,山东滨州人,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统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