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我国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2014-04-29肖云华
肖云华
摘 要 文章论述了社会转型发展背景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当前问题探索了相应的路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转型 县域低碳经济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研究单元,城乡联动的汇合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过度带,兼具综合性与区域性的特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面对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挑战,在迎来新发展际遇的同时,要面临更多约束力的因素,如生态环境、技术进步、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分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等,这些约束性因素将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和转型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质”的内涵和外延才是关键。
1 社会转型发展背景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我们现在往往把转型当作加强社会管理、加强民生工作、民生改善等。事实上概念是不一样的,转型是一个战略问题。从社会学的研究上来看,人类社会就是一部社会变迁的进步史,社会变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转型就是社会变迁当中的“惊险一跳”,就是从原有的发展轨道进入到新的发展轨道。
2 我国县域低碳经济发展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2003年3月,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五个统筹”,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指的就是县域经济;2004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壮大县域经济”;2004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区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后的历次会议都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要求并切得了提速发展。
3 县域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但在新的形势下低碳经济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1)教育落后,人才稀缺影响了县域低碳经济的后续发展能力
县级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整体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条件制约的必然结果。教育经费投人不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反过来又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
(2)经济结构不合理使县域低碳经济陷入了困境
乡镇企业,因低层次过度竞争带来的小而散、小而低和产品结构趋同现象,而且中小企业可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和直接支持很少,在竞争中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县域不合理的低碳经济结构导致了其在体制转轨和买方市场条件下陷入了困境。
(3)管理体制改革长期滞后制约着县域低碳经济的发展
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完成,审批权与事权的关系没有理顺。县级审批权限过小,审批效率低下。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职能转变在县级尽管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仍滞后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政府与社会、市场、企业的关系上,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4 我国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1)科学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规定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对县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是战略失误,可能会南辕北辙,做着错误的事。战略正确不一定全盘赢,但战略错误必将导致满盘输。因此,歙县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应根据歙县的经济发展需求、基础条件和科技水平,紧密结合本地的主体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2)加大财政政策向低碳经济倾斜力度。发展清洁能源、改造传统落后产能都需要充足的财政资金安排。县级应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进一步向节能减排领域倾斜,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充分运用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发展低碳项目,发展环保经济,对企业技术改造进行补贴,鼓励开发新能源,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开发出适合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经济型新能源。
(3)大力宣传倡导低碳经济理念。要以党政干部为重点,强化宣传和教育,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观念,树立碳源、碳汇、碳交易、碳排放、碳捕捉、碳封存、碳生产力、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生产、低碳路径等观念,并将这些观念贯穿到各级各部门的决策层面,形成全局需要又切合局部实际的正确思路。要通过广泛宣传,使低碳经济发展观念为广大群众所了解、所认同、所接受,从而将之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做到节油、节电、节水、节气、节材,促进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普及和低碳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4)积极推进低碳技术开发与升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县域资源生产效率。一方面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推动县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新兴产业的建立、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的发展,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另一方面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领域寻求技术突破,以更大限度提高资源生产率。从长远来看,发展县域低碳经济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加大技术性、知识性投资和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投进和技术人才的储备。
参考文献
[1] 张慧,罗萍.低碳经济下广东省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的发展思路[J].特区经济,2012(02).
[2] 许冬兰.生态环境逆差与绿色贸易转型:基于隐含碳与隐含能估算[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3] 朱丽雯,胡萍.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对外经贸,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