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营养专业食品毒理学基础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2014-04-29慕金超刘春芬
慕金超 刘春芬
摘要食品毒理学基础是食品营养检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文针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食品营养检测专业食品毒理学基础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进行研究,旨在探索提升高职食品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高职;食品毒理学;考核和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6-13139-02
AbstractFood Toxicolog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food nutrition test speciality. Through reform on assessment mode of Food Toxicology in grade 2012 food nutrition and detection speciality,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od Toxicology;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食品毒理学基础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食品安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食品毒理学是食品安全性的基础。主要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及其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以评定食品的安全性。它以“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意识,使学生掌握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由于食品毒理学基础理论性较强,内容繁杂,生涩难懂,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缺乏相关的先修专业课程和知识,使得食品毒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枯燥,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沉闷,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采取放弃的态度学习。期末考试试卷不及格率很高。
笔者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食品毒理学基础教学考核评价的改革实践,探索提高食品毒理学基础的教学效果和提升其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措施[1]。
1食品毒理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它使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教育,教师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内容,掌握着教学目标、进程和结果。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激发学生创造性、批评性思维,起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同時由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差,不同学科之间也缺乏相互融合,学生所涉及的知识面狭窄,在使用所学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极大困难,在学习或实际技术应用过程中,缺乏交流技巧的训练与培养[2]。
食品毒理学基础与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添加剂、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保藏原理等)密切相关,因此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繁多,不容易理解掌握,学好该课程需要的知识要丰富。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认知与感知速度较慢,知识范围较狭窄,推理能力较差,对概念、理论性知识掌握得不深、不透,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
笔者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取PBL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课前完成任务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锻炼文字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真正体现双能并重: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并重。将传统实践课程示教、演示与学生自主学习、讨论、PBL案例演练相结合,有很强的原始创新性。教学过程中“先问题,后内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90%的时间退居幕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教学核心”、“知识源泉”或“信息提供者”转换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即由“教”师转变为“导”师[3]。从而使得学生的作用更加突出,素质更加全面,思维更加活跃。
2食品毒理学基础考核评价模式改革的若干探索
该课程考核以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的表现与成果为考核内容,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食品毒理学基础课程建立过程评价(任务考评)与应知评价(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评价的重要性。笔者加强全面考核,尤其是学习态度方面的考核;注重比较每个学生的提高程度,给与鼓励;加强学生查询文献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考核;加强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不考死记硬背的知识。例如营养121及122班的食品毒理学基础尝试进行教学和考试模式的改革,重视平时学习态度的考核、课上考核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4]。建议每个项目都从学习态度、课前准备、课上表现记录、课后总结、综合考核等多方面考核后综合给出成绩。
2.1过程性考核
2.1.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考评占总成绩的30%,主要从准备的态度、查阅资料是否充实丰富、对问题的理解是否正确等方面考核,从引导文书写内容采集,主要从学生预习情况、出勤情况、分工合作情况和引导文书写情况等表现考评。
2.1.2课上汇报。
课上汇报占总成绩的30%,主要从准备是否充分,表达语言和条理是否清楚,讲解的知识是否准确等方面考核,从课堂表现采集,主要从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及分组讨论表现考评。
任务成绩包括课前准备和课上汇报两项共占总成绩的60%,注重任务的操作过程及最终完成的质量,主要考核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方案设计能力、技能训练过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技能训练报告的质量以及任务完成的质量和信息处理能力。
2.1.3课后总结及作业。
课后总结及作业占总成绩的20%,主要从教师授课后是否对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得到提高和作业方面考核。可从引导文中增加内容和修改采集,也可以从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和从作业中采集。
2.2终结性考核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开卷考试,主要考核和评价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及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时间 100 min,满分100分,期末成绩考核占总成绩的20%。
期末考试试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注重基础,兼顾能力。既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又注重思维能力训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考查,试题难易适中,与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相符,题量应当适中,使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题型内容比较新颖、灵活。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期末试卷的命题一直是教师的难题:一般命题,多数学生不会;命题过于简单学生成绩分不出等次。有阶段采取题库抽题考试的方式进行,但是教师对学生辅导的难度很大,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好,但理解能力一般。虽然也能区分出学习成绩等次,成绩呈正态分布,但是达不到检查学习效果、促进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命题时要着重突出知识的运用和问题、案例的分析,如“河豚鱼食物中毒”等食物中毒案例分析、“对于红心鸭蛋、福寿螺、瘦肉精等食品问题的出现,你认为合理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大豆等食物本身并不含有胰蛋白酶,却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此,你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吗?”以及“什么是PCR技术?PCR反应体系由哪几部分组成?”等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5]。
2.3评定标准
2.3.1评定指标。具体的评定指标见表1。
2.3.2学生成绩认定。
以往学生成绩认定是依据《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成绩计算方法(2011年)食品毒理学基础》,按照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任务成绩×20%+期末成绩×60%来计算的。笔者将成绩计算方法修改为:学生课程总成绩=课前准备30%+课上汇报30%+课后总结及作业20%+综合考核20%=100%。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及格率,也调高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42012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毒理学基础考核结果
营养121班共36人,男生10人,女生26人。90分以上(优秀)为13人;80~89分(良好)为13人;70~79分(中等)有8人;60~69分(及格)有2人,无不及格现象,平均分81.2分。营养122班共32人,男生8人,女生24人。90分以上为5人;80~89分为13人;70~79分有9人;60~69分有5人,平均分78.4分。
2.5食品毒理学基础考核模式改革结果分析
该次考核结果显示:学生的分数大部分为80~89分数段,为38.2%,90分以上为18人,不及格的为0,考核成绩好与平时学生的积极学习状态密不可分。62名学生(89.9%)认为考核改革后的食品毒理学考核评价方式较合理。通过教学改革和考核改革后,學生的学习主动性变强,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兴趣较浓,大部分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很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结语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食品毒理学基础的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更好地检查学习效果和促进学习,笔
者对食品毒理学基础教学考核模式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继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改善和完善现有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探索出适合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毒理学基础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 田薇,黄云飞,苏德.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2):252-253.
[2] 秦红,詹月华.食品毒理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首都公共卫生,2010(6):103-104.
[3] 马良,张宇昊.PBL教学模式在食品毒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37(2):171-174.
[4] 刘翠娟,慎爱民,杨治伟.实验教学及考核模式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5,21(3):42-43.
[5] 索化夷,蓦宇,阐建全.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J].科学咨询,2012,34(1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