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2014-04-29刘启砚
刘启砚
^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与别的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上课离不开计算机,而现在很多农村学校的计算机配置离满足教学所需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农村学校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呢?在此,我从价值观念、课堂管理、教学组织引导等角度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转变信息技术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是新课程体系下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它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因此,过去那种“一切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的观念必须要转变,我们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应付高考的工具。不仅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学生也要转变观念,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整个社会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得到充分的支持,信息技术教育才会有成效。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新课程的理念才能在课堂上实施;学生的观念转变了,教师的努力才会有作用;学校领导的观念转变了,教学条件才能得到较快的改善,信息技术教师才不会是一个“勤杂工”。教育不是独立的,这些转变,还需要社会的支持。
对课程的认识要转变,对教学的认识也要转变。新课程标准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更多的考虑学生如何学,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態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不是只管完成教学任务。
二、做好课堂管理
信息技术教学因其环境的特殊性,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课堂教学,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管理好课堂,我认为应在教学准备,管理机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下功夫。
1.精心作好教学准备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设备的使用,练习任务的设计等方面。
学校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足,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教师要准备丰富的案例来吸引学生,但又不能让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案例本身,还要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这就要教师对教学作好精心的设计。
教学设备落后,数量不足也是农村学校普遍的现状,教师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并做好准备。如学生座位的安排,课前把能处理的故障排除等。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教师还需要事先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学生的需求、兴趣等,设计出适合学生且在现有设备条件下能操作的练习任务。
2.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制定一套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课堂上,对学生要有必要的约束措施。信息技术课和其他课不一样,那么就要让学生知道不一样在哪里,他们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的制止纠正,不能任其漫延,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
课堂管理应本着关心学生的原则,教师平时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状况、学生的想法,管理才能对症下药。通过沟通,学生知道教师是关心他的,就容易理解教师的做法,避免产生对立情绪。
课堂管理要发动学生参与,如上机练习时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让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做同学的小老师,使他们有成就感,就会更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还能协助课堂管理。同时,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够的同学也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对在课堂中表现得好的学生要有各种形式的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对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的同学口头表扬,把做得好的计算机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等。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初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差异很大,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学必须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努力的目标。
三、做好教学的组织引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农村初中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在讨论、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普遍表现出有较多的困难,不知从哪里入手,这时就必须要有教师的引导课堂教学才能继续。教学中遇到问题,教师要灵活的组织引导学生,适时改变教学对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学生实际情况等灵活组织安排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