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板书设计 预约学习的精彩

2014-04-29王洁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学情板书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入课堂教学,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已比较普及,但它不能完全代替板书。板书能形象化地呈现教学的主体内容,清晰地体现教学思路,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既是教师智慧的凝聚,又是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种课型,不断优化板书设计,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一、基于学情设计新授课板书,激励学生思维参与

“学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关注学情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不少教师在备课中也有对学情的分析,但是过于简单。如把学习者认知基础的分析单纯理解为知识点的罗列,没有具体分析每一类学生在面临新的教学内容时已经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更没有思考和解决的对策。

【案例一】“镁的提取及应用”教学片断

新授课“镁的提取及应用”一课中,传统授课方式中教师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地按照镁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存在逐步呈现板书。

整堂课上下来,从板书角度观察:主体教学内容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较好落实了知识。但是课堂气氛可能比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教师的提问也多是牵引式的,无法激励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此堂课只落实了“知识技能”的目标,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症结在于教师没有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把教学重点放在探究镁的性质方面,而轻视了镁的提取和应用。其实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镁的部分性质,而镁的提取中涉及很多化学思想方法,值得探究的核心内容在板书中没有体现。如:物质提取时需要富集,产物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绿色化学思想,在选择试剂时要考虑经济成本等等。因此,板书的重点应放在镁的提取和应用上。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后的板书左边不变,而右边则分为三大部分:镁的存在和用途;镁的提取;镁的性质。

教师首先展现了镁的用途,使学生深感镁及镁合金材料应用广泛,前景美好,产生了学习的愿望。接着呈现镁元素存在于地壳和海水中,特别是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此时学生感到十分好奇:从海水中怎么来提取镁?于是教师让学生设计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接着就学生自己提出的工艺流程提出疑问。然后一起探究疑问,在探究过程中落实了知识,优化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化学素养。课堂中板书一直伴随着学生活动逐步展开,整个板书可以看出这节新授课的“新”和“动”:“新”是指教学理念新,教师创造了情境和活动机会,让学生组织合作交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从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起来:多思考,多动手,让学生多一点体验,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于板书是随着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和生成的,因此板书与预设可能不完全一致,但是预设板书设计的基本框架和教学思路是可行的。

二、基于知识建构设计复习课板书,提高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复习课课型主要目的是系统复习所学知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并使知识呈现系统化。它不是机械重复,而是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形成综合思考能力。

【案例二】“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教学片断

在传统课堂上,很多教师先复习原子结构,再复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然后复习化学键和晶体结构相关知识,边讲述边与学生进行互动完成内容的复习。主要板书如下:

从板书上可见,教学的中心在于知识点的罗列。整个过程主要是知识的再现,而忽略了让学生主动内化知识,违背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应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在本课中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边引导边进行板书,先请学生自己列出本章的重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3)化学键和物质结构。然后根据学生列出的重点,教师只作点拨引导:(1)元素周期律由什么决定?(2)原子结构排布的特点导致了什么现象和结果?这两个问题一提,学生一般就会主动构建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到知识的相互联系点,将刚才的重点联系起来,同时也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可以优化成以下板书:

像这样学生才会灵活应用,才能动用知识系统的力量而不是某个知识点去解决出现的问题。一旦形成知识系统后,学生将牢固储存、方便提取和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三、基于直观有序设计实验课板书,在探究中达成学习的最佳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才能使化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根据教学需要,教师要尽可能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做”中学。实验课上,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以一起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板书。板书主体设计要有序进行,每一步都可以借助简图的形式表示,直观形象且可以增加趣味性,最好不用繁琐抽象的文字表示。学生借助有序的过程、直观的形象,可以迅速掌握实验步骤的主要方面,领会每一步实验步骤的意义,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学片断

这是一个定量实验,它和初中的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实验相比,步骤多,操作烦,要关注细节和规范,还要进行定量分析和误差分析。如果学生一开始抓不住实验重点,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另外,这部分知识考查的重点是误差分析和所需要的主要实验仪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将内容呈现清楚,但太过具体,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更看不到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的不同。如果教师将板书设计成简图形式,就可以既抓住主干知识,又直观了解实验关键细节,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创造出最佳的学习效果。

以上板书不仅清晰呈现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又与氢氧化钠和硫酸进行横向比较,以较少的板书语言和简图传递了较多的知识信息,建立了三种物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联系,又十分清晰地呈现出其间的不同。以上板书以直观的简图代替抽象繁琐的文字,增强对实验仪器和关键点的感知,引导学生思维,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能简单迅速地掌握实验内容和结构,并牢固保持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益。

总之,板书设计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通过板书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

(王洁,江苏省天一中学,2140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学情板书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高中美术课堂板书设计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