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与强化途径
2014-04-29肖耕文
小学数学是一切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以后其它一些学科的学习。就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而言,学习掌握一些教学策略和强化途径并加以熟练运用,对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上升、螺旋发展的。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它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过程,有着明显的阶梯性特征,尤其是数学概念的学习,更受年龄因素、已有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小学生处在成长发展期,他们记忆力强,记住概念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理解概念并加以灵活运用却需要一个过程。由于认知方面的影响,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记忆最初仍以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往往采用死记硬背为主的方法识记概念,忽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通过对事物的感知、分析、理解而抽象出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概念的理解,容易出现记得不牢、概念混淆、运用不灵活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处着手,注意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
精心设计,安排有序。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小学数学概念的系统性,摸清概念发展的脉络,研究如何落实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教育规律,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次序,让教学准备的预设更加全面多元、富有弹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保障。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适当采用孩子的语言授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对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多进行赏识教育,以增强学生自信心。经验表明,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学科,往往学得更加认真。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讲解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已有的知识点讲起,讲清概念的前后联系,做到前后兼顾,内容衔接。讲解概念语言要精练,阐述要清楚,做到既讲解透彻,又通俗易懂,使学生接受理解得更快、更全、更深。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有的文字概念虽然叙述简练,但寓意深刻;有的公式概念虽然直观明了,却比较抽象。因此,概念的每个字、词、句都有其深刻内涵。在教学中,要注意概念的引入方式,把好概念教学的每一环节,关键的地方重点讲,重点的地方讲关键,帮助学生区分重点、分析难点,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以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寓教于乐,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概念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做到寓教于乐。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情境,对一些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实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把课堂搬到室外,融入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如在圆周率概念学习中,就可以设计成实地教学课。我们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在操场上画大小四个圆,让他们各自用绳子测量圆的周长,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不管圆的大小如何,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例不会有变化。这时再揭示:这个固定不变的数,数学上叫做圆周率,值为3.14。接着再作圆内接多边形,让学生测量多边形的周长,进行分析后会发现: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越接近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例也越趋向于3.14。此时,再让学生任意画一个圆,量出直径和周长加以验证。学生在这样的操作演练过程中,既能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又能在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体会到数学逻辑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如在讲授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时,可安排学生分别记下用不同方式(步行、公交、坐自行车)从家到校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请家长配合),让学生通过计算速度变化来强化对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并结合生活经验将具体的概念抽象出来,再利用这些关系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由感性向抽象过渡,逐步缓解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还可通过游戏丰富教学手段,如组织学生进行24点扑克牌游戏比赛,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而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通过比赛领略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诸如此类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主动思考争论,加深学习印象。由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从而开始主动探索数学的未知领域,变“学会”为“会学”。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一方面,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大量地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当下的学生也不同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他们的知识面更宽,素质和接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新时代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应当跟上时代发展新潮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功能强、信息快等无可比拟的优势,不断在教学上创新,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讲堂,在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如在讲概念之前,可以利用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容量大、资源丰富,可从不同角度为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等优势,先播放与概念有关的背景资料,以其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有优势,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在新课导入时先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讲课中,播放事先设计制作好的所要讲解概念的课件,将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这样的教学不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讲解,反复辅导,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直接参与揭示概念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从而缩短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达到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四、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经验告诉我们,数学概念获得后,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课堂上听懂了,却不会用概念去解决问题;后面的概念刚学,前面的东西又忘了;学过某一概念的例子后,对一些在此基础上稍加变化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点转不过来;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太清楚,出现混淆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概念进行及时的巩固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对原有知识进行推广运用,做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促进新的概念的学习。
强化记忆,温故知新。记住数学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要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发其记忆素质潜力。基本概念不是一次讲清了事,要反复重述,加以巩固。对需要记忆的概念、公式、法则、口诀等,采取各种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也可根据教材设计引入一些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采用轻松幽默的课堂语言讲授,加深学生记忆。如前文提到的圆周率概念教学中,在介绍祖冲之的故事时,用“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来记忆,这样一来学生们即使想忘怕也不容易。
通过类比,巩固概念。在讲授新概念时,将过去所学知识进行类比,在列出概念和逐个比较的基础上区分概念的异同,对概念本身和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体会。除从整体上认识概念外,还要真正弄清这些关键字、词的深刻含义,这对深化概念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联系,深化理解。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我们可以在讲授概念时,注意分析概念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密切联系数学概念的现实中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启发学生观察,举一反三,更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巩固所建立的数学概念。
引入范例,挖掘内涵。学生在接受概念之初,对一些关键点往往存在模糊认识,影响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我们应适当地举一些范例和反例让学生判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又能使学过的数学概念在头脑中更清晰、更明白。不仅要充分运用肯定例证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同时要及时运用否定例证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进而帮助学生真正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
如在讲到梯形的概念时,首先让学生知道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从而揭示梯形的上、下底和高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对标准的图形能有较强的理解。再辅以变换各种图形,让学生明白:只要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与它们的长短、位置无关;上底和下底之间的高,与虚实线无关。通过这些概念的教学,过滤梯形的其它非本质特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概念。这时还可以结合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懂得,梯形加上两个直角三角形就等于一个直角四边形,无论怎样变化,结果都是一定的。这样的训练能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练习课、复习课同样感到新鲜,避免乏味、厌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五、多措并举,有的放矢,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素质
数学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认识过程,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也相当复杂。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坚持有的放矢,通过多项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教育,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因材施教。学校、班级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容忽视,个体的基础不同,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要在照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做到课堂提问不一样,作业练习有不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对所学内容都能吃“好”、吃“饱”,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不断超越。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尝试题、拓展题和实践活动,以满足他们更高的求知需求,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
注重练习。在概念揭示后要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概念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强化练习,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的作业题加强练习。强化训练对巩固所学概念十分重要,我们应在这个环节上多下功夫,精心设计一些与概念密切相关的习题,根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编拟各种题型,安排专门的练习,通过训练来巩固所学概念,提高解题能力。
提炼归纳。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概念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对概念进行归类整理,可使学生逐步形成概念体系。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所学概念的基础上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复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理解记忆数学知识;可以将前后知识加以正反向推导,相互比较印证;可以将概念及相互关系列成直观的表格等等,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有关概念进行研究,注意其发展变化,使概念系统化。
引导反思。当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要带领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特别是对容易出错的概念必须进行反思。比如采取反问和判断,区分对错概念;有意设计错误解法和易错习题,让学生模拟、辨析、讨论,找出出错的原因并加以纠正。通过反思,进一步强化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将概念引向运用,让学生尝试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把数学概念教好,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必须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认真实践,在总结中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肖耕文,江西省龙南县龙南镇第二小学,34170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