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社区康复对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4-04-29田伟利
田伟利
【摘要】目的 探究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社区康复对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社区医院的脑梗塞患者100例,全部进行积极的社区康复,首先给予脑梗塞的常规康复治疗,之后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所有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和社交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康复前和康复后的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和社交功能评分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前,说明及时、尽早进行康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康复应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社区康复;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01-02
和谐社会提出了很多让人期望达到的东西,其中生活质量问题就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语[1]。生活质量又被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J.K.加尔布雷斯所著的《富裕社会》一书中。此后,生活质量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80年代初,中国开始结合国情对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及有关问题进行研究[2]。
脑梗死好发于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大约25%的患者发病前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史。发病前的前驱症状有头晕、头痛、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起病速度较慢,病情经常几小时或者1~3天达到高峰[3]。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在我社区医院治疗后的脑梗塞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45岁~74岁,平均年龄57岁。
1.2研究方法:
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全部进行积极的社区康复,首先给予脑梗塞的常规康复治疗,之后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所有患者康复前后的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和社交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护理方法:
100例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关节的被动活动、饮食干预等常规康复后,再针对各自的情况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早期康复训练。其中功能训练有步行训练、步态矫正练习、肌力及耐力练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练习:语言交流训练、劳动作业治疗等;咨询、辅导服务类有心理辅导;家庭环境调试辅导;社会生活技能辅导等。医药服务类预防措施有推拿、按摩、针灸等[4]。
1.4诊断标准[5]:
应用简化后的Sf-36量表对10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的评分,主要内容有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和社交功能,评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康复后的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和社交功能评分均高于康复前。见表1。
3 讨论
社区康复本来是为了住在社区基层的广大因疾病导致生活障碍的患者就地、就近、省钱、省力、及时地得到康复治疗和服务而产生的,以解决患者们“康复无门”的困苦,而且,让因脑梗塞而导致生活障碍的患者在社区进行康复训练,不仅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而且康复治疗简便廉价,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社区康复在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还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使社区康复达到有效地、可持续发展[6]。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到,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前,说明康复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康复应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4]罗颖,徐程莹.康复训练和出院后康复督导对脑梗塞康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0):153﹣154.
[2]吴矿文,江滨,梁杰,等.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适宜技术在社区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27.
[3]劉亚梅,毛淑芳,刘岩,等.公众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认知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4):2692﹣2693.
[4]徐德强,李勇民.欠发达地区社区康复工作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4):209.
[5]王庆龄.社区康复在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35):7506﹣7507.
[6]方志莲.脑卒中的社区护理现状与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1):116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