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信息技术在粮食安全领域应用水平对策研究

2014-04-29周铝王全春陈蕊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年3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信息化应用

周铝 王全春 陈蕊

[摘 要] 粮食安全信息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粮食安全管理涉及3个核心问题,即粮食生产安全管理、粮食流通安全管理及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每一个都离不开信息化支撑。通过多年建设,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我国粮食安全信息化管理还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其完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本文主要探讨从加快建设粮食安全信息预警系统、大力发展粮食流通物联网技术、加快建设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几个方面提升信息技术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管理; 信息化; 应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55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119- 03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粮食安全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完善粮食安全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行的粮食安全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要求,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求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粮食安全各环节的管理水平和效能,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完善粮食安全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粮食安全管理的信息化需求

粮食安全管理涉及3个核心问题,即粮食生产安全管理、粮食流通安全管理及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每一个都离不开信息化支撑。

1.1 信息化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安全管理水平

粮食生产安全是粮食流通安全、粮食储备安全的基础,是确保粮食安全最重要的环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和治本之策[1]。粮食生产状况由以下各种因素决定:耕地数量和质量、农业基础设施(如水利灌溉措施)、农业科技水平、自然气候、病虫害疫情、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收割水平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动态监控粮食生产增长率、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率、粮食播种面积变动率、种植业中粮食所占的比例、粮食单位面积收获率、受灾面积系数、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率、科技投入增长率和粮食收购价格指数变动幅度等,从而获得与粮食生产有关的信息,及时进行生产调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1.2 信息化有助于提高粮食流通安全管理水平

我国粮食流通总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50%,流通量巨大。如何在流通领域保证粮食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粮食物流的内容已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带来了粮食流通模式的大改变,即正向加强动态的物流管理为主的模式转变[2]。流通过程中粮食的空间、时间、数量、所属、质量、卫生以及服务态度、效率等属性的变化频率加快, 要求提供及时有效的相应信息。只有将信息化贯穿于粮食物流的全过程,才能及时对此做出反映,进行及时的监控或调节,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粮食行业应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流通管理水平,提高粮食流通信息掌控能力[3]。

1.3 信息化有助于提高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水平

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它具有蓄水池的作用,是调剂国内粮食余缺最直接有力的手段。由于仓储设施落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粮食储存和流通领域效率差、成本高,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约250亿千克。

粮食储备管理要求掌握粮食数量是否真实,质量是否完好,收购贷款资金是否正常使用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粮食储藏还要求掌握直接影响储存粮食品质的温度、湿度、水分、害虫等因素的变化。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粮食储备信息,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2 信息技术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粮食行业开展了多种形式、规模的探索,将信息技术逐步在粮食安全管理中推广应用,形成了基于信息化的粮食安全管理新局面。通过多年建设,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粮食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

2.1 政府和粮食行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提高

当前信息化已深刻地改变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各级政府和粮食行业对信息化在粮食领域的应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把信息化作为改进管理、提高效率、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来抓。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共有12个省份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了粮食信息管理体系,对粮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支撑。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机构高度重视粮食信息化建设发展,从粮食信息化编码标准到粮食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围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功能拓展,粮食行业对计算机的应用进行了中长期规划,并结合粮食实际需要,完善了国家粮食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和粮情测控及机械通风控制系统标准化软件的开发编制工作,为粮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4]。

2.2 信息化对粮食生产安全管理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在现有粮食生产水平条件下,保障粮食安全的焦点就是落实粮食生产的面积问题,没有面积的保障,就没有产量的保障,也就没有国人生活安全的基本保障。粮食生产除了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外,粮食生产用耕地、农田水利等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病虫害疫情、科技发明及其推广应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农民的积极性、涉农相关制度与政策等都会对粮食产量造成重大影响,将最终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各地粮食生产不同程度开展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查询与动态跟踪、分析粮食生产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与消除粮食安全隐患等工作。

河南的信息化应用比较典型,信息化已经成为河南粮食生产的助推器。“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系统”实景监控功能的应用给农民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导和建议,比如:什么时候适宜浇水;在病虫害发生之前提出预警,是什么样的病虫害,喷洒什么样的农药,用量是多少等。另外,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将传统的粮食生产管理提高到一个以快速调查和监测、适时诊断和分析、高效决策和管理为标志的全新的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化农业的新阶段。

2.3 信息化对粮食流通安全管理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随着信息技术在粮食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对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助推、保障和服务作用不断显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数字粮库”的建设以及各类业务系统的开发,对完善仓储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加快粮食物流和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江苏省大力推进“数字粮食”建设工程,已成为全国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省;常州粮食仓储物流集成系统,实现了业务流程管理智能化、仓储保管技术数字化、粮食机械作业自动化、信息管理集成化,提高了物流中心的劳动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使业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仓储数据及时、准确;RFID (射频识别)技术在追踪粮油物流动态方面的应用逐渐被国家和粮油企业所认同;此外,无线、双无线粮情测控技术、通风智能控制模型、“四合一”保粮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仓储管理技术在粮食仓储方面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5]。

2.4 信息化对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储备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粮食部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在各省市部门的支持下,分布各地的国家级粮食储备库逐步实施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建设工程。比如广东省通过实施省级储备粮管理系统,对储备粮计划管理、粮食出入库管理、储备粮质量动态管理、储备粮安全管理、储粮药剂管理、器材库物料管理、行政与事务管理等业务工作实现了信息化运作,进一步地规范了储备粮管理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储备粮业务管理水平[6]。

中储粮总公司政策性粮油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减轻中央储备粮统计战线上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报表信息的正确性和及时性,而且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RFID技术、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最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粮库管理,在对储粮数量变化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基础上,对检测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对异常粮情提出处理决策建议,为科学、经济和安全储粮提供技术保证和科学决策依据[4],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粮食部门粮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管理效率,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提升信息技术在粮食安全领域应用水平的对策

信息技术在粮食安全领域应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粮食安全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各地在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上虽然有点的突破,但都没有形成体系,缺乏有效整合,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提升信息技术在粮食安全领域应用水平。

3.1 加快建立健全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粮食安全预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粮食安全是一个由多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系,其中包括生产、消费、储备、贸易等环节,而生产又受可耕地资源、气候、灾害、生产者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构建完善而高效的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对预防粮食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面对信息时代对预警科学化的要求,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应加快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设立国家、省域和县域三级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可以防范大的、突发型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饥荒,又可以防范不法粮商囤积居奇、有效地平抑粮食市场价格。良好的粮食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地防御与化解粮食安全风险,可使政府从“消防员”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从而减少粮食供给波动对社会层面的经济与政治损害[7]。

3.2 大力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粮食流通信息系统

粮食流通过程涉及主体多,流通信息分散,信息获取方式复杂,对粮食行业应用信息化技术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应用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将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粮食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是基于RFID、传感器、互联网的系统。粮食物流、仓储管理、质量追溯、宏观调控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已经起步。

今后应大力发展基于物联网的粮食流通信息系统,主要在粮食收购、粮食仓储、粮食物流等各个环节完成基于RFID的区域粮食流通应用,实现粮食流通信息化管理。

一是加大信息技术在粮食收购环节的应用。应用以RFID技术为主的粮食收购信息化技术,通过开发粮食收购卡,集成粮食收购品质和价格信息,为农户实时结算提供技术保障。

二是加大信息技术在粮食储藏环节的应用。今后在粮食储藏方面应积极开发并推广RFID、无线网络传输等数字化技术,实现粮食仓库的全过程管理。

三是加大信息技术在粮食销售、物流环节的应用。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相关的数字技术组织粮食现货和期货交易,实现粮食交易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加强粮食流通安全追溯管理控制方法的相关研究工作,比如对散粮汽车运输方式进行实时跟踪、监控与调度。

3.3 加快建设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粮食产品是我国人民广泛食用的农产品,粮食质量安全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对粮食质量要求和粮食安全意识的提高,粮食质量溯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5]。针对粮食产品在来源、生产、检验、加工、储藏、流通等核心环节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需要开展粮食产品可追溯方法与系统的研究。建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对完善粮食质量安全体系、提高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快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例如,开发粮食龙头企业可追溯系统,实现基于产品批次编号、原料批次编号、生产班组的多角度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向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提供公开准确的粮食产品质量安全信息[8]。

信息技术在粮食安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相比,粮食安全信息化建设起步慢,差距大,还存在技术发展不平衡、信息孤岛、人才缺乏等问题。而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储粮数量大、储期长,而且粮食流通量大。面对这些问题,还需要不断进行多方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国敏,卢婷婷,周庆元. 我国粮食安全综合评价:1978-2010[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14(2):64-73.

[2] 孙小平,欧阳超,吴刚,史惠琛. 信息化技术在粮食仓储物流企业中的创新应用[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9,16(5):40-42.

[3] 王金奎,商永辉. 信息化技术在粮食仓储管理中的应用[J]. 粮油食品科技,2012,20(1):63-64.

[4] 唐柏飞,姚磊. 提高粮食信息化水平促进粮食流通新发展[J]. 中国粮食经济,2012(12):46-49.

[5] 胡非凡,吴志华,崔丽爽. 2012年中国粮食物流回顾与2013年展望[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38(2):5-8.

[6] 钟朱彬. 广东省储备粮管理信息化实践[J]. 粮食储藏,2013(1):49-53.

[7] 肖顺武. 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 16554-16556,16577.

[8] 朱海鹏. 粮食龙头企业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与实现[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信息化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村科学储粮与粮食安全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