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研究

2014-04-29马慧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36期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

马慧玲

摘要结合财务工作实践,从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预算编制、资产管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职业判断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S-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6-13085-02

2013年底,财政部颁布了新修订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对会计要素的各部分内容作了较大范围的修订。现以会计科目为例加以说明。

对比新旧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可知,新制度增加了“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累计摊销”、“非财政补助结余”、“非科研支出”、“其他支出”等科目;修改了部分科目的名称,如:“现金”、“预付合同款”、“应缴税金及附加”、“合同预收款”、“科研成本”、“事业支出”等科目,将“应付工资”和“应付社会保障金”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将“科研成本”、“科研收入”分解为“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和“科研收入”、“非科研收入”,将“对外投资”分解为“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调整了“固定基金”、“事业基金”、“结余分配”的核算内容[1-4]。

修订后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科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名称更符合实际内容,这种调整更有利于财务人员理解和掌握会计要素的内容。

新制度的实施对于规范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真实反映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科研项目预算的影响

科研项目预算是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是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课题专项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原制度会计核算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均通过“科研成本”核算,因此,在项目验收时经常存在“有预算的用不掉,无预算的要支付,结题时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间大量调账”的现象。

新制度要求“科研支出”与“支撑业务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分离,这样可以使科研人员在项目申请时,便提取谋划该项目经费如何分配,开支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等,有助于财务人员更好地界定和归集科研费用,避免科研经费被挤占挪用。

2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是科研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失真从会计管理的角度来讲,主要包括会计事项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不仅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更危害到部门未来的发展。会计事项也称会计交易事项,凡足以使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事项或行为称为会计交易事项。会计处理方法,一般也称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会计确认方法、会计计量方法、会计记录方法、会计报告方法。这些方法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通常包括:收入确认方法、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外币折算的会计处理方法等。由于科研项目的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不相同,使得科研成本内容的归集和分配界限模糊。

而新制度的实施,更为准确地界定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新制度在收入和支出两大类中增设了“非科研收入”和“非科研支出”、“支撑业务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其他支出”。从而明确界定了科研行为,确认会计事项,便于会计人员选择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为增强会计信息完整性,新制度不仅将基建会计纳入单位“大账”统一核算,还要求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此外,新制度对各项具体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及信息披露等作出明确的要求,有利于科研单位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化、日常化和规范化,扩大会计信息的影响力。

3对资产管理的影响

根据原会计制度,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新增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形和无形损耗及其他原因,往往会造成其价值的减少。未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只增不减,造成账实严重不符,无法如实反映资产实际价值和残值。

为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合理确定成本,新制度增设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用于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和无形资产价值的摊销。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按照实际计提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完工交付使用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新制度虽然没有规定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计入科研成本费用,而是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但与原制度相比准确地计算各会计期间科研活动的成本费用,从而有利于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地开展。

4对结余分配的影响

年末结转时,原制度将各项收入结转至“事业结余”的贷方,将各项支出结转至“事业结余”的借方,其借贷方差额转入“事业结余分配”;而新制度根据资金来源和性质不同,对期末结转作出规定:①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本期发生额结转至“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贷方;将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中的财政补助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至“财政补助结转”的借方,最后,将“财政补助結转”借贷方差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再区分情况分类进行处理。②期末,将科研收入、非科研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贷方;将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其他支出等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的借方;最后,区分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贷记“银行存款”、“事业基金”。③期末,将科研收入、非科研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至“事业结余”贷方;将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以及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至“事业结余”的借方;最后,将“事业结余”借贷方差额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记或贷记“事业结余”,贷记或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再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分配。

5对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职业判断主要表现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两个方面。收入的确认、或有支出的估计等都扩大了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范围,使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难度增加,从而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努力提高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新制度强化了单位的预算管理,规范了科学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核算,完善了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加强了资产和负债管理。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确保科学事业单位各项经费能够真实地用于科学研究,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3〕29号[Z].2013-12-30

[2] 李为民.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2(8):46.

[3] 时学敏,刘荣贵,李芳.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S1):184.

[4] 佚名.关于印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Z].2012.

猜你喜欢

科学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我国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分析
关于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核算的浅析
新制度视角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初探
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标准化建设探索
试论述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