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2014-04-29王浩
王浩
摘 要 新世纪前后,计算机开始在我国普及。进入到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计算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领域并逐渐发展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工程造价的管理,因为它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能够盈利,工程施工是否顺利等等。当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起传统的人工编制预算要迅速也准确的多。本文就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体现出的特点引出话题,分析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 工程造价管理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预算编制活动是一项十分庞大又复杂的活动,但是又因为其非常重要,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十分高,所以经常带给预算人员很大的难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其中各项因素的变化也无从把握,而海量的数据由人工完成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一个极微小的数字错误在建筑施工中就可能被放大为很大的问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出现完美解放了预算人员的压力,预算的编制变得更为快捷又更为精确,极大地提升了预算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够针对各种变量及时作出应对。
1传统人工概预算手段的缺陷
传统的概预算编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第一,预算人员的工作量极大。预算人员不仅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整合分析,并且这些数据和信息还是瞬息万变的,稍不注意数据和信息就会变动,按照之前的数据编制的预算就会变得不科学、不合理;第二,不同地区的相关政策是不一样的,而建筑企业不可能仅在一地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在新的城市进行施工时,往往无法对该城市的相关政策有较为详尽的了解,预算编制过程就会遗漏这个因素的印象;第三,预算编制速度太慢。因为工作量极大,即便预算人员的设置较多,也无法迅速地完成任务,那么在招投标时就会被动。
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体现的特点和优势及具体应用
相比于传统的概预算编制,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具备下面的优点:第一,节省预算人员大量的时间。计算机对于数据和信息的处理与分析是人工的数倍,在输入相关数据和信息之后,计算机管理技术能够极快地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第二,更为精准。计算机的计算一般来说是不会出现错误的,这样得出的工程造价的具体数字更为准确;第三,基于网络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能够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例如某地的相关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便捷;第四,在调整和修改过程中较为便捷。需要调整和修改,只用修改某一项具体数据即可,基于这项数据的所有信息计算机都能够自动地变化;第五,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功能十分强大,计算机的管理系统能够对以往建筑企业所做的所有预算进行分析,能够据此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基于上述优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设计下面的几种系统:数据获取及处理系统,能够根据原始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也能够在网络中搜寻数据;决策建议系统,能够综合全盘地考虑投资和产出比,进行决策上的建议;成本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数据和企业的基本情况对成本的控制设计规划,确定总体造价和每一部分的具体造价;其他管理系统,例如招标和投标的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对企业本身的数据进行分析,还能搜寻竞争对手的数据,进行评估,得出最佳的造价。
那么,在造价管理的具体环节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主要依赖于各种软件来发挥作用:例如概预算软件就是专门处理数据,得出工程预算的软件;而项目管理软件则是依托于工程的造价对项目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管理,使每一个过程都能够严格按照预算进行。
未来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并且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当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还是要人来进行操作,计算机得出的结论也需要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再加工才能够投入使用。未来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会实现自动化,完全将人力解放出来,投入到更高层次的决策层面上去。
3结语
在未来,计算机技术和建筑行业这两大领域都还会持续地发展并且迎来较大的革新,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行业尤其是计算机的信息管理技术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是巨大的,能够最大程度地解放人力和物力,给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契机;另一方面,建筑行业的需求也会不断促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二者不断促进,协调发展,会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虽然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有很大推动作用,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迎来广泛的应用,未来建筑企业也应当积极研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升自己企业的竞争力,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李建峰.工程计价与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04(11):201-202.
[2] 杨斌.浅谈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9(07):168-169.
[3] 周仁强.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和编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05(16):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