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语境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化研究
2014-04-29刘中华
刘中华
摘 要 毋庸置疑的是,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的所有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冯·诺依曼也无法想到他发明出的计算机能够对后世的全球造成巨大的影响。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只能靠纸笔将设计师脑海中一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不仅耗时,而且非常麻烦。当前,数字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并且基本上已经代替了绝大多数的手绘设计。中国的民族文化一直是设计师心中绝妙的灵感来源,在当前数字化语境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化是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 数字化语境 环境艺术设计 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化语境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化涉及了三个大的领域的内容:计算机和数字化、环境艺术设计、中国的民族文化。这三者看似是相对独立的三项内容,但是对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却能迸发出很多意外的光彩。当前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地步,离开了计算机很多的事情都无从谈起;环境艺术设计则是一种对美的追求的体现,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开始追求美、追求精神方面的愉悦。当然,即便人民生活较为艰苦,内心中还是有对美的憧憬,所以环境艺术设计永远不会过时;中国的民族文化则是中国的符号,是美的绝妙体现。
1环境艺术设计相关概念
其实环境艺术设计通俗地说就是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的总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名字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我国高校模仿国外的称谓,设立环境艺术设计系,由此该名字便流传了下来。环境艺术设计包涵的内容很广泛,既包含了公共项目的设计,也包括了人民个人相关设计。前者包括了园林景观、绿化等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家庭的装修设计。
最初环境艺术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水平较差,人们疲于生计,无暇对精神生活进行过多的追求;二是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也决定了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较为滞后。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有时间也有意识地追求更多精神层面的美好事物,环境艺术设计又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2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化研究
我国自古至今就是一个多民族广泛融合的国家,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与地域相关,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每个民族所在聚居区域的景观、各民族人民的服饰和装扮、民族本身的文字、绘画与雕塑风格都是截然不同但是都各具特色的。尽管各个名字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中国人,对着这种民族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并不会像很多外来文化一样有一种天然的隔膜。在这话总情况下,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与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相结合,一定既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够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化,其实就是将民族文化融入到设计中去,其核心仍然是设计的主题,而并不一定是民族符号。那么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主次,不能够因为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就喧宾夺主,因为毕竟民族的特色不可能大范围地移植到城市中去。
3数字化语境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化
当前数字化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在两个方面体现出了数字化的特征:首先是设计工具开始数字化,借助于计算机和大量的专业软件,设计师可以很快捷、迅速地将脑海中的灵感转化成图画。并且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计师可以寻找大量的素材,激发自己的灵感;其次是将数字化本身作为设计的内容来进行,体现出的是一种特别的现代美感。
在数字化语境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化则比计算机与设计、民族与设计更加复杂,具体的应当特别注意下面的几项内容:从计算机和网络中直接提取民族的符号、色彩、建筑特征等,将其重组、磨合,寻找这些民族元素的融合点;合理运用民族文化的再现,不能够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民族文化的特色才是环境艺术设计民族化的重中之重,失去了民族文化本身的内涵就有舍本逐末之嫌;民族文化的数字化再现要合理,二者都不要超过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就得不偿失;把握好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平衡,数字化代表现代,民族文化代表传统,二者结合的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结合不好就会不伦不类。
4结语
在当今的环境下也只有在当今的环境下,计算机、环境艺术设计和民族文化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绽放出十分灿烂的效果。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一切能够提升中国文化特色的方法我们都要尝试,一切能够代表中国在世界上的符号的因素我们都要加以利用。数字化是手段,民族化是内容,将这二者结合进环境艺术设计,其中包含的精神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接收的。当然,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化上当前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并不十分成熟,再加上数字化的发展,未来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必将更为灿烂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净宇,李家泉.从图腾符号到社会符号:少数民族色彩语言揭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07(14):155-156.
[2] 徐思淑,周文华.城镇的人居环境----云娜城镇人居环境的传统经验与继承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08(11):108-109.
[3] 潭有进.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02(1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