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2014-04-29李伯良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10期
关键词:模型思想数学模型建模

李伯良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模型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概念、理解知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模型又是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让人们看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寻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数学模型 小学 模型思想 建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4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将“模型思想”确定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模型思想是人们体会和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途径。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较于其他核心概念而言,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师比较陌生的一个概念,教师必须主动学习新知识,重视模型思想的培养,打造新时期新风象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情景,感知建模价值

数学本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要学会将数学理论知识、方法、规律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引入课堂,以情景方式展示给学生看,描述数学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活泼的数学课堂氛围。如:在平均数一课的学习中,按照班级位置的安排分成4-5个小组,小组的人数不尽相同,其中第一小组11人,其他小组都是10个人,布置20道题让学生做,5分钟后统计每组学生的总做题道数。结果第一小组做题18道,第二小组15道,后面三个小组都是17道。问:如何判定哪个小组的学生做题速度最快?这个时候,学生会提出疑议:第一小组虽然做题总道数多,但人也多一个,不公平,这个时候,教师就很顺理成章的将学生引入到平均数教学中。在这个例子中,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经验,很快就能从具体的问题中抽象出平均数这个概念,这也就是一次建模的过程。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自然文化、大众文化等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新奇、跳动、有趣的熟悉,通过恰当的引导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让学生学会用生活经验来感知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的无处不在。

二、构建数学模型,直指问题关键

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到数学模型中,鼓励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而模型思想的培养则是在建模活动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追本溯源,让学生对数学模型有更直观的感知。如:古人在狩猎中要统计数量,于是出现了自然数,自然数就是在古人狩猎中产生的模型。学生在面对具体的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时,一旦建构正确的数学模型,那么就表示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和根本,利用数学模型将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认识原先的研究对象,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例如:在认识负数时,用温度计让学生找到正负分界点0的位置,标写出正负温度,得出“温度计越往上温度越高,数越大;温度计越往下温度越低,数越小”的结论,将温度计与数轴联系起来,建立数轴模型,引导学生感知正负数的性质和特点,拓展学生对“数”的认识范围。

首先,对数进行分类,巩固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写下若干个正负数,问学生如何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下,从最先的分成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变成分为正数、负数和0三大类,在讨论中,学生对数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也有所加深。

其次,加强沟通,构建数轴模型,教师拿一个温度计横放着,问学生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直尺,上面有刻度和数。然后教师将温度计横移到黑板上,沿着温度计画出一条线,并将温度计上的刻度简单画出来;接着再将温度计竖放着,画一条直线,数轴模型也就构建出来了。

再次,完善认知,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放到这个数轴模型中呢,从将1、2、3……自然数放到横轴右边,到将0放在横轴与竖轴的交叉处,再到将负数放到横轴左边,以及这些正负数的排列。这样,学生对数的认识也就更加全面而系统,一下子抓住数的核心。

三、有效渗透模型思想,发展学生模型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时刻离不开建模,模型思想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认识模型,构建模型,潜移默化的渗透模型思想,发展模型思维。渗透模型思想的过程中應注意概念的统一,小学中的数学模型是广义上的模型,它将数学上的概念、公式、定律、规律、法则等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得数学教学就是在一个大的模型中进行的。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说要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运用模型来教学,那样既不符合实际,也完全没有必要,甚至会适得其反、过犹不及。模型教学不要求教师抛弃传统的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的固有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适当运用建模思想开展教学活动。

从小学数学知识上来说,其建模的实际问题并不多,教师要学会抓住两条主线:一、利用文字和符号来表示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比如说,数学中常见的相遇问题,其中包含的“路程和”数学模型鲜明刻画出两个物体相向而行的运动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复杂的数量关系。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复杂的规律,如:探索规律,用火柴摆出如图1所示的六边形,要摆出25个六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191根火柴又能摆放出多少个六边形。用含字母的式子将规律表示出来,然后解答第二个问题。在大家的共同交流和讨论中,学生很快就能写出规律表达式:5n+1。

图1 六边形探索案例

结束语

随着模型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小学教师要积极学习建模思想、方法,对小学知识进行汇总分析,挖掘建模重点。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知识的联系,逐步渗透建模思想,加深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使其主动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数学问题、现实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友新.合理定位有效渗透——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3(10):15-17.

[2]蔡妙婷.渗透模型思想培养数学思维[J].读写算(教研版),2012(22).

[3]刘爱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彰显模型思想的教学价值[J].教学与 管理(小学版),2013(11):40-42.

猜你喜欢

模型思想数学模型建模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明暗交织话建模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初探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