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更加历史地评说历史人物
2014-04-29费元度卞张芳
费元度 卞张芳
摘要:甘地主义为甘地独特斗争方式的基因序列,印度特定环境和甘地个人经历是甘地独特斗争方式的基因密码,问题分析和历史评价这把钥匙可以厘定甘地独特斗争方式的基因优劣。认识和做到了这三个方面,就能真正做到历史地评说甘地这位历史人物。
关键词:历史人物;评说;历史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8-0024-03
收稿日期:2014-06-06
作者简介:费元度,江阴市周庄职业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23)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历史教学;卞张芳,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23)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教学。
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坚持这样的评价原则,才算是历史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笔者试以《圣雄甘地》为例,尝试引导学生更加历史地评说历史人物。
一、甘地主义是甘地独特斗争方式的基因序列
在这堂课上,许多教师(或让学生)用大量的时间讲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过程情况,而且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式的讲述,最多是划分几个阶段式进行讲述。笔者认为这是教学立意不高的缘故。不是不能讲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过程情况,而是教师更应该从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得出甘地斗争的独特方式、甘地对这一独特斗争方式的苦苦坚持及甘地坚持这一独特斗争方式的思想动因。分析和认识甘地坚持这一独特斗争方式的思想动因应该位居历史教学诸能力要素这一金字塔的上位和顶端。上位和顶端的东西分析不透,历史教学只能在末位和低端的知识间游走,对历史表象的过分关注会让学生永远找不出历史的本相。
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主要是因为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认识和判断。而笔者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一部思想观念史,因为创造历史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基本行为离不开其思想的支配。这一认识对于人教版选修④《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尤为适合。我们不能透彻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支配历史人物行为的思想及其变化轨迹。认识了历史人物行为背后的思想动因,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解剖就会像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和得心应手。
甘地思想的核心被称为甘地主义,可概括为:(1)哲学思想——存在就是生命,合乎真理就是肯定生命,要对人的生命保持善意。任何暴力行为都会使自己失去立场;以暴制暴,世界将积淀凶残;不必去伤害对手,反而要关心对手恕罪。力量不是来自蛮力,而是来自坚毅的意志力。(2)政治主张——非暴力革命实现印度的自治或独立。人必须有勇气接受多次打击,表明自己虽不还手但绝不退缩,以唤起人的本性,使对方减少恨意,起尊敬之心。坚信敌人的压榨与破坏,对于并无反抗的自我,只会衬托敌人的丑陋灵魂。让全世界人看到事实的真相,看到印度人民的善良,看到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是非正义的。(3)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4)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甘地主义是甘地一切行为的基因序列。尽管民族独立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的终极目标,但我们推崇的实现终极目标的手段即暴力斗争与甘地主义的精神和原则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认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甘地看来恰恰是为真理而付出的坚毅和顽强。身居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民族很难用统一的尺子来衡量同一种行为。难怪爱因斯坦在评价甘地时曾说,后代子孙将无法相信,世上曾活生生地出现过这号人物。但历史会说,历史上确实曾经出现过这号人物,并一度改变和影响着印度的历史。特殊的环境才会有丰富多彩的历史场景,多元的思想、多元的行为才会演出生动多姿的历史话剧,它们的价值和作用在于留给后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评说,更多的启发,更多的借鉴。
二、问题分析和历史评价能厘定基因优劣
高中历史教学要有质量,离不开学术研究的滋养。高中历史教师要在善于学习前人成果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和科学取舍。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也应有自己学术研究的一席之地,如果什么都是人云亦云,照搬照抄书本和他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独立思想,那么将永远营造不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历史课堂,也永远写不出属于自己的真正带有启发性和学术味的历史教学论文、论著。
在对甘地进行总的评价的时候,教师不妨有选择地出示1915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印度民族独立的领袖尼赫鲁及英国当时驻印度总督蒙巴顿、马歇尔、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列宁、共产国际M.N.罗易、30年代斯大林与苏联史学界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分别对甘地评价的相关材料。出示这些材料后,教师可让学生说说对甘地评价中出现的几种主要倾向,然后结合当时的形势让学生判断哪些评价相对客观一些,并指出相对客观的理由。
在评价甘地的过程中,有一些关键问题是永远也绕不过去的,师生应该客观地面对这样一些问题。如甘地仅仅是印度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反映吗?目的正义性与程序正义性具有普适意义吗?暴力斗争与甘地倡导的斗争方式孰是孰非?是什么造成了甘地身上的这些矛盾?甘地的真正追随者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对甘地评价的多棱反映了什么问题?如何准确评价甘地主义?学生心中的疑惑之处也是教者的疑惑之结,而要弄清以上问题的前提是弄清印度的国情,方式是历史地看待。
印度特殊的土壤、人物独特的经历决定了甘地独特的思想和独特的斗争方式。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甘地同样也代表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否则甘地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追随者,他的事业就不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力。
要引导学生懂得,一个坚持仁爱和真理,能够宽恕置自己于死地的仇人的人内心是多么的坚强。我们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简单地、套用公式的评价显然是苍白无力的,简单地称非暴力运动暴露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一结论不是历史地评价甘地和他领导的这一运动的正确方式。国人研究历史往往喜欢套用规律,缺少个案研究和实证精神,正像对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结束后的春天过去归结为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有学者指出,民族工业在一战后并不是都像张謇的企业一样衰落的,张謇的企业的衰落有其自身方面的因素,而且是比较重要的因素。没有个案研究和实证研究,光简单地得出武断的结论,往往不能说明复杂的历史问题,只能把历史研究引向歧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往往是通病,但不能简单地把一切都归结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复杂问题简单化,多因问题单因化。如土耳其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为领导阶级的资产阶级斗争就比较坚决。印度“圣雄”甘地心中有理想和主义,他的理想是实现印度的独立,他的主义是甘地主义,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主义,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用简单的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来评价甘地领导的这场运动是不够的。
甘地领导的斗争,因程序手段的正义性与目标的正义性达成一致,故被坚持“现代化范式”的学者认为是人类斗争的一种普遍适用范式。但是,这种程序手段的正义性与目标的正义性要达成一致,往往会在民主和法治程度较高的国家才会成为现实。暴力和非暴力是人类在社会变革中通常可能采用的两种基本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常见形态。在人类追求和平、民主、独立的正义事业中,暴力和非暴力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坚持一端而排斥另一端,往往会对历史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这一分析出发,我们并不否认甘地主义的积极作用,但甘地主义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1]
甘地斗争方式变通甚微,这正是甘地主义的产物,这也是甘地不是一个真正政治家而是一个虔诚宗教和主义信仰者的原因。甘地在历史上闪烁的光辉,毕竟全靠他非凡的品格。这两点也是甘地思想和斗争模式能够起到较大影响和不能复制的一个重要原因。离开特定的环境和历史,很难比较出暴力和非暴力的优劣。暴力固然通常换来的是暴力,即所谓以暴易暴,但正义的战争也往往赢得和平,如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非暴力固然会换来善遇,但也往往赢得暴力的结局。[2]任何斗争手段不能无限制地使用和过分夸大其作用,甘地斗争方式的局限在实践中也在所难免。
甘地身上的许多矛盾实际上是印度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造成的,对当时的印度来说,毕竟独立性比现代性显得尤为迫切,传统性的东西毕竟比现代性的东西容易拿捏,并可以作为反对造成印度灾难的现代性的工具。对甘地评价的多棱其实是甘地的复杂性与评价者在自己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和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阶层意志及观念等的一种反映。在某一特定时空适合的东西,换了一个时空就不适合,更何况甘地把一种方式作为不可逾越的高山,更何况甘地的斗争方式全凭宗教情结和个人影响,这也是甘地主义和斗争方式不适合抗战时期的中国和后来追随、模仿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
一些学者对甘地主义的评价有助于我们解决教学疑难。这些学者对于非暴力主义的评价大致界定在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一种付诸实践的政治思想和策略路线,非暴力主义在具体的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历史作用问题;二是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原则和信仰,在整个人类理想社会构建中的价值评判问题。前者着眼于具体历史进程中的政治评价,而后者则着眼于人类理想社会构建,从终极意义上探讨非暴力主义在人类文化道德建设上的价值问题。从政治史的角度或政治实践层面来看,非暴力主义在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毕竟有限,不可逾越的“非暴力”手段的局限性影响了印度人民以革命暴力争取民族解放的进程。但是,作为社会生活原则和信仰,在整个人类和谐理想社会构建中多少会得到有益的启示。[3]甘地的道德情操和以和平为导向的斗争方式,甘地对理想、真理和仁爱的执着追求在越是存在矛盾和暴力的当今世界越是弥足珍贵。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真、善、美和自由、平等、和谐的追求仍赋予甘地非同凡响的影响。他所创立的基于真理、道义和个人精神力量的非暴力斗争理论,不仅是印度人民伟大的思想财富,而且以其广泛的世界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这就是甘地留给当代和未来的思考及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2][3]柴俊青.甘地非暴力主义评价问题再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
(责任编辑:张志刚)
Guiding the Students to Comment on Historical Figures in A
More Historical Manner: A Case Study
FEI Yuan-du & BIAN Zhang-fang
(Jiangyin Zhouzhuang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Jiangyin 214423,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Gandhi doctrine is the gene sequence of Gandhi's unique way of struggle, the specific environment in India and Gandhi's personal experience are its genetic code, and the problem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evaluation can judge its merits. Only by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these three ways, can one truly comment on Gandhi in a historical manner.
Key words: historical figures; comment; historic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