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肖邦24首前奏曲的和声手法及其表现意义

2014-04-29马丁元章雅轩

北方音乐 2014年3期
关键词:前奏曲调性和弦

马丁元 章雅轩

[摘要]波兰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肖邦无疑是19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通过对作品《24首钢琴前奏曲》的和声手法研究,可以进一步地了解肖邦的音乐表现意义。虽然近几年我国有对肖邦24首钢琴前奏曲的一些文献研究,但对于音乐表现意义却未曾有深入的了解,更多地研究了作品的风格、特点与形象。文章期望通过多个角度,包括持续音、和弦、和弦外音以及和声进行等等,对这部作品的和声手法进行分析,并深入地研究作品的表现意义。

[关键词]前奏曲;调性;和弦;和声手法

一、巧妙的调性安排

无论是调性的选择还是设计布局,肖邦可谓是十分精心,每一个安排都有着其个人的表现目的。从调性的选择方面来看,24个关系大小调五度循环,排列出了24首前奏曲的调性。例如在第一个前奏曲中,调性是C大调、关系小调a小调是第二前奏曲、之后的两部作品调性分别是C大调的五度关系大调G大调以及关系小调e小调。纵观24首前奏曲,24个大小调式包含其中。

除了调性选择和布局的特殊性以外,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传统调性布局也在肖邦的24首前奏曲中有所体现,这也正好映衬了其浪漫主义和声语言的代表身份。包括NO.10和NO.18两部前奏曲,都有着这样的调性特色,调性布局是古典主义传统的四五度呈现。虽然有着对传统的借鉴,然而肖邦却并没有一味地遵循传统的调性安排,而是有着自我的突破和创新。特别的调性安排,让NO2a小调前奏曲显得耐人寻味,首先是G大调然后是D大调,最后才是a小调的体现,而且都不是始于主和弦,反而是从等和弦渐入的,最终才明确了a小调的主旋律。19世纪后期的浪漫主义作曲家,纷纷从肖邦的这种调性安排中,找到了一些能够更好传承和声手法的信息。

正值国家人民起义败北时期,1831年肖邦创作了这部前奏曲,作者本人对于国家的命运感到深深的担忧,内怀痛苦和忧愁,所以N02作品中的音乐形象比较悲惨,色调偏于暗淡。忧国忧民的作者内心表达,通过下行式的叹息音调展露无遗,并且整首作品的主旋律也围绕了这一核心。G大调:ⅥK64-V-I-D大调的和声安排,体现着作品和声手法的特殊性。而除了这部作品以外,N06作品的调性布局同样有着特别的调性关系,鲜明的音乐色彩对比,透过半音关系的调性安排所体现。

此外,前奏曲内的调性安排,也存在着同主音大小调对置的情况。比如NO1中,大调的调性布局,在几个小节的过度之后,中间变成了小调的演绎,最后又回到了D大调的呈现。这样的调性对置变化安排,更好地塑造了音乐形象上的变化性,从明亮变得沉重,最后由转化为了较为明亮的色彩,让作品的形象化更加有特色。由此可见,调性的变化往往能够带给作品音乐上不同的表现力。而肖邦的前奏曲调性虽然有传统色彩,但是并没有全部借用,而是有着大胆的创新和突破。也就是在这样的创作手法之下,让没有名字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存在了自己的一种特殊含义。

二、各种和弦的丰富使用

在肖邦的这24首前奏曲中,各种和弦的使用极为丰富并充满多样性。通过作曲家的合理安排,这些和弦不仅完全地融入到了作品的旋律中,而且还凸显了其优美柔和、和谐融洽的艺术效果。

属九和弦、三和弦以及七和弦等和弦结构,在肖邦的24首前奏曲中,都是比较常见的。在NO18前奏曲中,就以属九和弦作为其和弦结构的框架。NO5的前奏曲D打掉中,同样也采用了属九和弦的应用,一开始便有着和弦的音型分解,之后又有着紧张度与色彩的变化,大属九和弦与小属九和弦不断交互出现,最后才回归主和弦。除了之前介绍的和弦以外,半减七和弦与减七和弦的应用在24首前奏曲中也比较常见,在NO9和NO16当中均有体现。其音乐作品的旋律存在着作曲家内心的焦虑和爱国主义激情,所以和弦的紧张度与音乐色调的建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除了和弦的较多使用之外,变和弦在24首前奏曲中也有着非常普遍的运用。比如在NO17当中,就有着这种营造音乐不稳定形象的变和弦的使用,在第二十三到二十六和声进行中,E大调的呈现分别是V7-I-V/III-5V7/VI-V/II-b5V7/V-V7,有着降五音的副属变和弦的应用。

三、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主、属持续音在肖邦的24首前奏曲中,有着增强和声的效果体现,更丰富地塑造了作品的音乐形象呈现。在24首钢琴前奏曲中,“雨滴”特征闻名的有两首,其一是b小调前奏曲,另一个则是NO15的降D大调前奏曲。前者的主持续音以连续的八分音符的形式伴随着主题的出现,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后者以4/4拍子和持续八分音符的属持续音贯穿全曲。在属持续音的转换之下,其作品所呈现的音响效果也逐渐增强,中间位置营造了一种阴郁的凝重气氛。

许多不同类型的带有装饰性色彩的和弦外音,在肖邦的前奏曲中也频频出现,增强了作品的细腻情感和华丽色彩属性。之所以肖邦被人们赞誉为“钢琴诗人”,正是与其作品中大量的精彩和弦外因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音符好似有着灵魂一样,让作品韵生出了更多的浪漫主义色彩,更增添了人们对作品的想象力。比如在NO.1的十二小节中,和弦外音的使用让作品充满热情活力。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运用和弦外音,是肖邦创作钢琴曲的一大特色。在这种巧妙的和弦外音与和声手法的配合之下,肖邦的音乐作品总是能够呈现出更加有魅力的音乐形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肖邦24首钢琴前奏曲的诸多细节方面研究分析,可以发现肖邦的和声创作手法不仅传承了传统的一些特色,而且还有着很多突破与创新。在这些丰富与多样的和声手法使用下,肖邦的24首前奏曲拥有着鲜明的音乐形象和饱满的音乐表现力。有着钢琴诗人美誉的肖邦,其24首前奏曲细腻和丰富的情感,让人们好似欣赏着24首深情款款的短诗,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马丁元(1981-),回族,昌吉学院,研究方向:音乐理论;章雅轩(1979-),蒙古族,昌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表演、钢琴教学。

猜你喜欢

前奏曲调性和弦
《前奏曲NO.1》钢琴曲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钢琴前奏曲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
调性音乐中“非结构因素”的延长与扩张——以所选的李斯特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