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教师流动:冲突与融合

2014-04-29姜先亮徐海波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冲突融合

姜先亮 徐海波

摘要:教师流动是均衡教师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乡之间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流动教师与流入学校在常规管理、教学考评、关系归属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冲突,两者的融合仍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和流入学校通过加强人文关怀、提升教师素养、制定合理政策等途径,促使教师自觉、有效地流动,以便进一步发挥流动教师的作用。

关键词:流动教师;学校管理;冲突;融合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9-0048-05

2013年8月,连云港市海州区教育局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实现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的文件精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教师流动工作,共有23名教师从初中、小学流动到小学和幼儿园(不包括同乡镇学区内的流动)。为了更好地了解流动教师在流入学校的工作情况和他们的现状,便于进一步合理有序地开展教师流动工作,区教育局于2014年5月设计了义务教育阶段《流动教师对流入学校情况的问卷调查》和《流入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流动教师工作状况的问卷调查》,主要从流动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学效果、对流动教师的常规管理等维度,对全区23名流动教师、361名流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回收有效问卷384份,回收率100%。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流动教师与流入学校的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这些冲突如果不能合理地解决,将给以后的教师流动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流动教师与流入学校的管理存在冲突

1.流动教师与流入学校的常规管理存在冲突

由表1可以看出,53.33%的流入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流动教师的遵纪情况不满意,但是有72.22%的流动教师认为自己遵纪情况较好。通过访谈得知:流动教师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职称评定的需要,自认为到流入学校是一种支教,有课就来,没课就走。有的流动教师由于路远,存在着很多实际困难,故对流入学校的规章制度难以完全执行到位,多数流动教师不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不能积极地参加学校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而流入学校校长认为,教师流动到本校,就必须严格遵守本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管理。造成了流动教师在认识与行动上和流入学校管理之间的冲突。

2.流动教师教学效果自我测评与流入学校测评存在差距

从表2可以看出,对流动教师教学效果的测评,流动教师本人和流入学校校长、教师的测评存在很大差距。有83.33%的流动教师认为所任学科教学效果位于学校的中上游,而42.58%的流入学校校长和教师认为流动教师任教学科教学效果位于学校的下游。通过访谈得知:2013年我区教师主要在不同学段之间流动(初中到小学、小学到幼儿园),很多流动教师是开学前才接到通知,部分流动教师专业与任教学科不匹配,多数流动教师开始难以胜任低学段任教科目。

3.流动教师绩效工资如何发放二者冲突最大

从表3的数据对比来看,关于绩效工资发放,66.10%的流动教师希望由流出学校发放,相反有93.34%的流入学校校长和教师希望由流入学校发放或者由流出学校、流入学校、教育局共同考核发放。由此看来,流动教师的绩效工资如何发放,决定了流动教师是“学校人”还是“系统人”,直接影响到流入学校对流动教师的管理。

4.流动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流入学校的期盼存在冲突

调查得知:流入学校的校长希望流动到本校的教师首先是学校目前紧缺科目教师的占37.93%,其次是教学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占33.51%,再次是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占28.56%,期盼这些教师的到来能够及时开齐开足本校课程,提升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能力,引领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流出学校为了完成上级教育部门关于教师流动的任务,校长对流动教师的确定常常是优秀教师坚决不放,需评职称的教师自愿参加,难以管理的教师努力做工作让其参与流动,导致多数流动教师自身素质不是很高。当流入学校所期盼的流动教师不能如愿时,会对他们产生失落感,这种失落感间接影响着流入学校对流动教师的管理。

二、影响流动教师与流入学校管理融合的因素

1.流动教师的实际困难直接影响着流动教师与流入学校管理的融合

调查显示:流动后有55.56%的教师不适应新的环境。对于多数流动教师来说,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教学环境,内心感觉孤单,心理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害怕到流入学校后教学任务重,自己担当不起;同时也担心与流入学校的教师关系处理不好,教师之间会产生矛盾冲突。再加上多数流动教师上班路远,路上的时间比原来增加不少,照顾家的时间就减少了。据了解,最远的教师到校要转3次车,耗费近2个小时。另外高学段的教师到低学段任教,由于学段的不同,即使有的教师专业对口,但是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不好,好多的工作不能得心应手,流动教师忍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多重压力直接影响了流动教师与学校管理之间的融合。

2.流动教师消极的职业态度影响着流动教师与流入学校管理的融合

由于社会上还没有形成支持教师流动的舆论氛围,参与流动的教师只是为了职称评定或者提高待遇,没有认识到流动对自身专业成长以及均衡城乡教育的推动作用。教师流动后,由于受到实际困难的制约,对教学活动失去热情,工作态度上出现消极现象。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很可能在教学中发挥不出原有的水平,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反而给流入学校带来一些教学管理的失效,在学校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导致流入学校的校长、教师对他们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调查显示,66.67%的流动教师和42.85%的流入学校校长、教师认为流动后对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没有带来提升,相反有28.57%的流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认为流动后给本校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在调查下一年度是否继续聘用目前使用的流动教师这一问题时,只有16.67%的校长仍然真心需要目前的流动教师,相反有25%的校长认为宁缺教师,也不要目前的流动教师。部分流动教师消极的职业态度影响了流动教师与现任学校管理的融合。

3.对流动教师的考核弱化影响着流动教师与流入学校管理的融合

虽然流动教师到岗了,但由于流动教师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实际困难,而且流动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评优评先等考核仍然由流出学校负责,这就造成了部分流动教师有课就来,课上完就走,上课也不认真,没有精心备课,作业情况也不能及时反馈,不参加流入学校的各项活动,学校的考勤制度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流动教师和本校教师是同样考核还是听之任之?调查显示:56.68%的校长想把流动教师与本校教师一样考核,29.87%的校长碍于情面,不想对他们与本校教师一样考核;13.46%的校长认为流动教师不是本校的教师,不愿意进行管理,导致流动教师的工作状态依然故我。因此流入学校如何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人性化的考核流动教师的管理制度,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4.教师流动政策的异化影响着流动教师与流入学校管理的融合

我区的教师流动措施是在全区初中教师大量超编,农村偏远地区小学、幼儿园教师缺口较大,急需师资的背景下出台的,势必带有行政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的政策,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研究,在政策层面只实行号召式的鼓励政策,明确教师流动的期限、待遇等,但没有明确流动教师应尽的义务,更缺少教师流动后的监督机制,导致教师流动政策难以被教师认可和接受。因此当教师个人目标与教师流动制度预期目标不一致时,会造成教师流动制度的异化,使其失去应有的作用,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其结果是流动教师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进入流入学校,干一年就可以一走了事,因此与流入学校的管理很难融合。

由此看来,如果在区域内开展教师流动,还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如果有教师向低一学段流动,对他们要有什么样的管理?他们的人事关系应该怎样调整?流动后怎样监督?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有所作为,而不是运用行政手段达到流动教师数量的要求。流动教师的质量没有保障必然导致教师流动这项政策难以为继。

三、促进流动教师与流入学校管理融合的建议

1.流动教师要提高认识、提升素养,积极唤醒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一方面流动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正确看待流动问题,把流动看作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型的过程,不会根据某些预先给定的步骤达到某个具体的目的地,而是一个随着对自己和对职场掌握的信息的增加,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动态过程。实际工作中,流动教师要学会体验流动过程的苦与乐,用心感悟教学生活,细细体会成功的愉悦,也要随着自我成长和变化不断地调整,从内心接受教师流动这个现实,自觉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指数。

另一方面流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是利用假期,借来低学段不同年级的教材,用最短的时间熟悉教材体系,为低学段教学打下基础。二是流入到学校后,和任教班级班主任、学科教师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走进班级,熟悉学生,尽快让学生接纳自己。同时通过沟通也及时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三是经常听同年级优秀教师的课,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根据本班级学生的特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四是积极参加流入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同行交流,向同行学习,赢得同行对自己的赞赏。五是课前认真备课、课中因材施教,课后对学困生重点辅导,发挥兢兢业业的教学精神,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切实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学生、家长、校领导和老师的信任。

2.流入学校要创设良好的管理环境,努力激发流动教师的正能量

首先,流入学校要给流动教师创设好的环境,使流动教师快速融入到学校中去。一是要给流动教师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流入学校校长和教师要真诚地欢迎流动教师的到来,把流动教师真正当成自己的同事,积极交流,尽可能地帮助流动教师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让流动教师找到归属感,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二是流入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流动教师自觉融入到集体中去。三是提供个别咨询,流入学校应该建立咨询机构,畅通咨询渠道,有针对性地帮助流动教师解决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咨询学习,进行其自信方面的训练,切实培养出具有良好情绪意志品质、能竞争、善合作的新型流动教师。

其次,流入学校要给流动教师营造好的氛围,充分理解和尊重流动教师。流入学校往往对流动教师有着过高的期望,认为流动教师不应该追求个人利益,应该全身心地为农村教育甘心付出。而实际上,面对流动教师在短期内难以适应流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也难以在教学成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时,流入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期望就会出现心理落差,对他们表示不理解和不认同,这种不理解和不认同会直接影响流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流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对于多数流动教师来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何况敢于流动,支援偏远地区的教师,要面对各种挑战,十分辛苦。他们已经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作用,率先做出了榜样。因此,流入学校的校长要转变观念,不要忽视流动教师的成长,不要封闭、打击他们,应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尊重,要抓住流动教师独特的一面,擦亮其自身的闪光点,促其充分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同时给予流动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让其在专业上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成绩稳定或有上升的情况下,考勤上也应给予一定的照顾。

再次,流入学校要建立科研新模式,提高流动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流动教师在教学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建立新的科研模式,帮助流动教师工作朝着制度化、系列化方向迈进。如:从学校实际出发,整合教育资源,采用常规培训和网络学习相结合、校本教研和外出学习相结合等方式,把流动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教学基本功的提高作为一项突出任务来抓,经常性地开展教科研活动,通过不同教学风格和思维火花的碰撞,有效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流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3.行政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流动机制的长效性

第一,创设有利于流动教师与流入学校管理融合的制度,让流动教师安心工作。一是在绩效工资的发放上,可将流动教师的工资关系从原单位转入到流入学校,和其他教师一起进行年度考核发放;或将所有流动教师的绩效工资留在教育系统,根据流入学校对流动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评,由教育局统一发放。二是在确定流动教师的人选上,从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教科研先进个人等中遴选,同时保证流动教师的专业与流入学校所需科目对口,充分发挥流动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三是教育行政部门除去对流动教师根据路途的远近对其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外,还要在政策层面建立相应的精神补偿机制。在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等情况下,在同等条件下流动教师享受优先权。四是建立流动教师监督机制,区教育局师资科定期到流入学校对流动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督导和管理,区教研室对流动教师的学科教学进行过程监控和指导,促进流动教师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五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过去流动结束前的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引入发展性评价手段,由教育行政部门、流出学校、流入学校共同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措施,通过纵向比较流动教师在流出、流入两个学校的具体表现,对流动教师进行客观评价,根据其实际表现考核是否回原单位。

第二,提供专业培训,提高流动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对流动教师的培训,特别要着眼于跨学段流动教师的专业培训。一是利用暑假对即将流动的教师进行一个月左右的培训,帮助他们理解教材,驾驭教材,掌握知识内容的衔接,了解低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区教育局师资科和流入学校协商,做好流动教师的名师引领,发挥名师“传帮带”的作用。三是区教研室的学段教研员定期对流动教师进行指导,了解他们的授课情况,及时做出反馈,调整他们的教学方式。通过培训和指导,保证流动教师学科之间不脱节,弥补他们学科上的“高原区”。

第三,教育部门要引导舆论氛围,提高流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一是从教师流动意义上加以宣传。流动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区域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二是从农村学校的优势上加以宣传。农村偏远学校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班级学生数比较少,是开展小班化教学最好的资源;农村学生单纯、活泼、可爱,特别喜欢询问教师;家长淳朴、热情、善良,尊敬和信任每位教师……这些为流动教师提供了新的专业平台,为流动教师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三是从流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加以宣传。流动教师面对新环境,在教育教学中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会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克服困难,进一步加强教学省悟与专业反思,争取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不仅成就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还实现了流动教师的自我价值,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还缓解了总在一所学校工作的职业倦怠感。四是借助社会媒体。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五月份开展寻找“最美流动教师”活动,通过媒体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和先进经验,并在教师节进行表彰和奖励,让流动教师获得真正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流动是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方法之一,只有合理的流动才能让这项政策“活”下去。任何一个地区,只有形成规范性、合理性、人文性的流动策略和氛围,才能切实提高流动教师与流入学校的管理融合度,才能从整体上构建业务水平高、教研能力强、教学质量优的流动教师队伍,从而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冲突融合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融合》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