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弊端与改进策略初探
2014-04-29史文娟
史文娟
摘要:农村高中学生大都不喜欢写作文,较为典型的问题为:内容空洞无味、素材贫乏陈旧、语言晦涩啰嗦、立意平庸肤浅。另外,教师的有效辅导与反馈不到位,甚至缺失。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语文教师应该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指导和解决相关突出问题,以提升高中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弊端;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66
作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被强调、被重视,但是作文教学又是一个令众多农村语文教师头疼的话题,一部分语文教师较难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指导学生的作文,大多数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写作文,甚至惧怕写作文,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更是加大了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查力度,高考语文试卷总分160(不加附加分),就作文一项的分值就高达70分,占了将近总分的半壁江山。农村高中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有的甚至在高一、高二的语文教学中就基本不去涉及,把重任推给高三语文教师,长此以往,势必带来一定的弊端。因此,要能全面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国民语文教学质量,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弊端分析
1. 语文教师的问题
(1)作文教学理念的禁锢
农村高中的语文教师似乎有一个共识:觉得再怎么在作文上下功夫,也只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确实有一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作文的重要性并且付诸行动,但农村中学学生本身语文基础较为薄弱,教学难明显见成效,使得这部分教师长期处于压抑中,渐渐地也就丧失了作文教学的热情和兴趣。而又有部分教师不按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机械地教给学生所谓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一味地模仿“高考优秀作文”、“高考满分作文”,而忽视学生自身的潜力挖掘。写作是一个长期训练和积累的过程,这样消极的教学态度,学生的作文怎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2)作文教学过程的马虎
农村高中有这样的现状:教师随意想到一个题目,或是更多地在网上找到的觉得还不错的题目,就可以直接作为作文课堂上的题目。往往是教师把题目一布置,稍微说说要求,然后就让学生自己构思,大多数农村高中的教师只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指导上。接下来的作文,有的教师压根不会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予以指导,除非个别好学的学生主动请教。试问,这样的作文教学目的何在?作文教学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应该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循着学生作文能力形成的规律,编制相应的作文教学计划。作文中的每个小点我应该怎么达到,侧重点是什么?每个阶段我大致需要学生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如此这般才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作文批改评析的滞后
不管怎样,学生只要是认真写了一篇作文,大多数学生还是特别在乎自己的作文情况和成绩反馈。所以,教师就作文的反馈应该及时,包括作文的批阅、讲评和修改。学生作文后一般2-5天就必须反馈评讲,绝对不能拖延迟。时间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冲淡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 学生的问题
农村高中学生写作情况不容客观,具体如下:(1)作文缺乏兴趣与积极性。学生普遍认为写作耗时又费力,而且收效甚微,不如解答理科题,有一种征服的快感和成功的愉悦。另外每次作文得分都在固定的分数上下,时间一长,学生也就缺乏了作文的兴趣,敷衍了事。(2)学生作文语言比较贫乏、晦涩,读来生硬,有时显幼稚。作文语言的表述在很大程度会直接影响作文分数。(3)作文内容空洞、素材陈旧、缺乏新意,学生普遍对作文很反感,说肚里没货,一味炒冷饭。(4)审题不准,对题目的把握不到位,往往片面去分析问题,导致偏题。分数就直接低了下去。(5)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文豪大家的文章也是记过了好几遍几十遍的修改才能最终定稿。大多数学生写文章基本是应付任务、交差了事。导致作文中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如大量的错别字。其实你仔细修改,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的。
二、改进策略
1. 教师需持之以恒地指引学生多写多改
教师必须及时更新农村作文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勤于实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作文教学充满活力,切实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而提升自身从教的价值。切忌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语文教材的教学与试题的演练上,让学生陷入枯燥的题海战,反复地做题、评讲、再做题。陈军认为:“一个有创见的语文教师,应该调查社会生活实际、把握社会运动脉搏,应该把社会发展需要当作进行教改的标尺。”
写作是一种技术活,也有一定的技巧,熟能生巧。要想切实地掌握它,反复的操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慢慢从作文的各个细节来落实训练,让学生质疑释疑,在研究和探索中去不断提升。比如议论文,可以让学生列提纲,慢慢充实提纲,包括开头(立论)、正文(多种论证方法的应用)、结尾(总结提升)。一步步来,告诫他们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想要作文有较大的提升,踏踏实实地循序渐进非常重要,要有耐心。对于写得优秀和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品尝到写作的成就感,进而提升他们写作的信心。对于那些反复写但提升不够明显的学生,教师要注意鼓励和有效引导,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指导他们多写多改。
2. 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我们从教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那些平时读书多,知识面广,爱好写作的学生,平时不怎么学语文,可是每次考试成绩都比较突出。所以说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写作能力低是造成学生语文成绩低的重要原因。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要记住,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怎样的文字。
(1)有效阅读,丰富储备
阅读是写作积累的前提,离开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一些警句(下转第69页)(上接第66页)格言、经典的诗词,还要引导学生摘抄一些美妙片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背诵这些摘记的内容。量变才能带来质的飞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凑。只有让学生反复地品读、比较、思考,才能真正意义上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大部分学生就手边的书籍读物仅限于阅读,甚至只是拿来充当一般的消遣类的读物而已。这般阅读没有一定的目标与指向。如果光看光记而不背,到写作文想引用时,似乎只有那么一印象,绞尽脑汁估计都不容易想起来。
(2)利用教材,渗透课堂
江苏必修教材大多为名家经典之作,具有典范性,内涵丰富,文字精美,应该成为中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及价值观念的形成很大部分也是来源于语文教材,把教材学好用活,不怕我们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诵一些精彩语段,譬如,《荷塘月色》、《我的四季》《我与地坛》大量有写景的优美语段。还有使用频率较高的诗句。又如《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劝学》中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这些名句在学生的作文中就比较实用。
3. 教师应引导学生切实关注农村生活
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它为写作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农村特有的环境,会给学生带来与城市完全截然不同的的生活情趣和经历。这是农村高中生较城市学生的优势,为何身边每天都存在的现成的生活素材不用,而要舍近求远呢?只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就会发现农村学生写作其实有着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农村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反映农村的新人新事,描述家乡的巨大变化,描绘农村美丽的景色等。这些内容都有助于培养农村高中生高尚的情操和投身大自然的宽广之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 2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