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2014-04-29韩曙东
韩曙东
【摘 要】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小学数学课在作业布置方面,部分教师往往会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到位.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能改变传统的作业教学中出现的缺陷,设计出新颖、开放、有趣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我们小学数学作业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分层设计数学作业,达到新课标所说的简练、精练、不搞题海战术的减负要求. 分层设计的作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保证每名同学都能够不断增长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一、作业分层概述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优秀是指做题速度快,接受能力较强,具备自主探究、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学生;良好是指智商比较高,可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中是指做作业相对比较困难的学生;差是指作业完成很困难的学生.
二、作业分层原则
1. 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作业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同学们的认知发展水平. 作业不一定是书面的,可以是一项手工制作,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挖掘教材,适当地演变、延伸,保证同学们的思维常常处于兴奋、好奇、积极的状态.
2. 差异性原则
我们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常常出现同学们“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为了使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学到知识,实现共同发展,老师就可以采取弹性作业的方式,就是依据同学们的能力来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强作业的针对性,提升作业的层次性,让同学们体验成功,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 实践性原则
新课标提出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且进行解答. 因此,老师应掌握在同学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作业的生活性、情趣性,尽量引导同学们动手、动脑,突破空间的限制,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研究性原则
新课标要求我们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老师要引导同学们学会主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启发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要鼓励同学们进行再创造.
5. 层次性原则
我们数学老师不应该追求解题的数量,而应该让每名同学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而学生是复杂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我们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尽可能考虑到同学们的差异性,要从实际出发,有层次地布置数学作业,让全体同学都有可以练习的题目,都能够体验成功,使他们都能得到提高.
三、作业的形式
由于小学生们年龄偏小,自制能力比较差,行为受到情绪影响较大,比较感兴趣的事可以废寝忘食地去做,不感兴趣的事他们可以置之不理,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形式时候,要求符合小学生贪玩、活泼、爱耍、爱动手的特点.
1. 绘画式作业
我们的数学与其他学科实际上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逐渐打破学科界限,增进学科之间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 所以,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部分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来加强和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同学们的数学思维.
2. 游戏性作业
游戏历来是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加入游戏当中,提高同学们对数学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像“小壁虎找尾巴”“小猴闯关”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数学作业,把数学计算融合在故事情节当中,让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运算方法,提高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要求
“因材施教”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原则,每时每刻提醒着教育工作者,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做量身定做式的作业,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数学上真正实现发展.
1. 计算分层
在计算教学时,我们可以要求优秀层的同学掌握计算顺序,熟练计算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还要求他们做拓展题,以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学生要通过多练习简便计算来提高计算的能力;中的学生尽要通过多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则应反复练习相对比较简单的题,保证他们掌握简单的题.
2. 问题解决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上差别也不相同,要想提高全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我们在作业上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优秀的学生,我們的要求是用综合算式解答常规练习题,强化练习解答开放性题目,提倡解题方法创新;良好的学生,我们要求用综合算式解答,并且鼓励他们练习一些拓展性题目,努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中等的学生,我们要求要认真审题,多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先分步解答,再综合解答;相对差的学生,我们则要求多练习相对简单的题,确保掌握基础.
五、优化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不应该只填写“优”“良”“中”“差”,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发挥老师的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促进同学们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1.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作业
我们要尊重同学们,欣赏学生,用赏识的眼光批改作业,从批阅中寻找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对他们进行激励,让他们变得优秀、自信. 同学们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他们行为活动的重复性就越高. 合适的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地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2. 简评作业
简评作业,就是我们老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同学们了解自我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的方向,做到认真学习.
总的来说,布置数学作业是一门艺术,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既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能让每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实现作业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