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2014-04-29张红梅
张红梅
【摘要】慢性结肠炎在现代医学中被认为是一种结肠的炎性疾病,在中医中属于泄泻和久痢范畴,病程比较长且难治愈,因此治疗比较困难。中药灌肠是将中药汤剂灌注到人体结肠腔内,然后运用结肠自身潜在的吸收以及排泄功能来清除结肠内和肠黏膜上的有害代谢产物和毒素,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是中医治疗疾病常见的手段之一。本文结合临床病例,探讨运用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中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中药治疗;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45-02
1 前言
溃疡性结肠炎(UC)或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结肠炎。炎症分布在黏膜以及黏膜下层,早期症状是出现水肿和充血,还会伴有小溃疡,若继续发展则可能会变成大溃疡,会波及到直肠和乙状结肠,更严重的会波及到全结肠。
1.1 病因与症状
经总结,导致慢性结肠炎的病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肠道感染了细菌、霉菌等病毒,导致肠道一直处于炎症的状态;二是,当人的身体处于过度疲劳或者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并且有情绪容易激动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慢性结肠炎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一种原因未明的炎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以及里急后重。中药灌肠是通过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渗湿利水等方法来修复已经受损的结肠组织。
1.2 治疗
慢性结肠炎的治疗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所以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没有特效的药物,在西医中,主要是运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止痛与抗感染治疗。而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可以对症下药进行多角度的治疗,因此疗效显著。根据中医,本病具有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特点,所以调理患者的肝肾脾胃,并且增强人的体质,用来打到机体抗病毒的目的。
1.3 临床资料
例一, 周某,女,53岁,于2013年8月6日初诊,患者一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伴粘液脓血便,腹痛以左下腹隐痛为主,大便次数平均2-3次每日,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症状持续不缓解,患者曾至我院就诊,因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入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后反复发作,平素服用“美沙拉嗪”治疗,效果欠佳,经进一步诊治,查肠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为腹痛,脾胃虚寒证,遵循“标本兼顾”原则,拟温胃健脾,化湿止泻为治,方可选黄芪建中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6g,砂仁6g,陈皮10g,炒苡仁15g,炒山药15g,桂枝10g,炙黄芪10g,升麻10g,柴胡10g,炒白芍12g,当归6g,葛根12g。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餐后半小时服用。辅助中药200ml保留灌肠,三诊,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无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无里急后重感,无尿频、尿急,大便黄软,小便淡黄,量正常。
例二, 李某,男,37岁,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约10次每日,伴粘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无心慌胸闷,间断口服肠炎宁等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后予我院查肠镜显示: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呈斑点状充血水肿糜烂,浅溃疡,血管纹理模糊,有黄白色分泌物,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以芳香化湿、解表散寒为治法,方以藿香正气散加减。中药汤剂整理如下:藿香10g,佩兰10g,白芷10g,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大复皮10g,紫苏10g,茯苓10g,炙甘草10g。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辅以中药灌肠治疗,四诊患者大便次数减少,夹少量粘血,小便通畅,外观无异常,病情稳定。
2 护理方法
1.4 心理干预
慢性结肠炎出现的腹泻、腹痛等症状会反复发作,大部分的患者在承受痛苦的同时神经极度紧张与焦虑,思想的包袱很重。作为护理人员,应当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因以及性格特征等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让患者接受事实应以轻松乐观的心态对抗病魔。如果患者的身体条件容许,可以让他们看些放松的电视节目,参与聊天等有助于放松情绪的节目,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消除掉不良的情绪。与此同时,患者家属应当配合医院对患者细心照顾,不仅仅在身体上,更应该在情绪上对患者进行疏导。
1.5 饮食护理
应当正确的指导患者的饮食,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且为柔软易消化的食物。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蛋、嫩绿叶蔬菜、鲜果汁等等,但要避免含有多纤维的蔬菜,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辛辣、冷硬、生冷等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牛奶和所有海产品等有可能引起肠道過敏的食物。另外,可以适当的补充益生菌,益生菌过少是引起结肠炎的根本原因。病情缓解后可逐渐调整饮食,在此期间,患者与家属应当密切注意食物对身体的影响,总结出饮食的规律。
1.6 环境护理
患者居住的环境需要整洁、安静、舒适,要保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天气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影响,病情会出现反复,遇寒则凝,得温则化,因此要注意保暖,在天气变化、季节交替的时候尤其注意。冬季的时候,不要过早起床,夏秋季时不要贪凉。
1.7 灌肠方法
首先,根据病变的范围来确定灌肠的药量,在灌肠前,必须让患者排空大小便,灌肠的时间安排在白天比较合适,可以清楚的观察大便的情况。灌肠的温度在37°~40°,插管时嘱咐患者抬高臀部30厘米、张口呼吸,缓解括约肌的紧张,肛管插入深度根据病变的部位不同而定,约为10~30毫米,操作的时候动作应当轻柔,遇阻可适当的转动肛管,切忌不能强行插入,以避免损害肠黏膜。药液全部注完后,轻轻拔出尿管,擦净肛门,可以用卫生纸轻压肛门来防止药液流出,药液在体内保留4-8小时。最后用温水擦净肛门。
3 结果
慢性结肠炎临床症状以慢性腹泻、腹痛。排粘液便、血便为主,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或者持续性发作,中医辩病属泄泻、腹痛、痢疾等范畴,本病病程较长,多因长期饮食不慎、劳倦内伤,导致脾胃虚弱,且易复发,重在预防,要注意保暖,节制饮食,加强锻炼,护理人员也应该对患者给予鼓励与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渡过难过。在当今社会,工作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是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参考文献:
[1] 徐俊伟,赵旭.朱建华教授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探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
[2] 谭爱平,陈秋辉,皮茂.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