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经济理论的跨国公司网络化成长研究
2014-04-29余林
余林
摘 要 模块经济即价值链模块化是一种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生产模式,跨国公司在其经营管理中运用模块经济,可以解决个性化需求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促使其实现网络化成长。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在模块经济理论下跨国公司是如何通过价值链模块化共享各种资源,实现网络化成长。
关键词 模块经济 价值链模块化 跨国公司 网络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1世纪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模块(Modularity)经济理论的提出为跨国公司提供了解决的方法。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选择模块经济基于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实现全球价值链各个模块之间的时间同步性,最优化价值链的配置;二是通过提高模块化价值链对最终顾客的反应速度,最大化满足最有价值顾客的需求。模块经济理论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处理个性化需求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日趋灵活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要想成功实行全球战略,其必须把管理的重心放在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和统一、灵活、有效地享有资源对商品销售进行全球统一调配这两个方面。
1模块经济理论
1965年Starr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模块经济理论的概念,其自身的优势在于能够平衡个性化需求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受到一些诸如IBM、SUN等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视和应用。
青木昌彦等(2003)认为模块是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跨国公司根据模块经济理论把一项完整的科研活动分割成许多模块,核心模块的研究由母公司控制,而其他的模块就放到该公司在不同东道国的子公司进行。然后跨国公司再将这些子系统按照“可见”原则(该原则保证了各个模块之间的协调一致)组合起来,形成一项完整的技术。
2模块经济与跨国公司
2.1 模块经济对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中,模块经济控制者利用建立和发展产品的标准这个主线,把产品分解为多个不同的模块,选择资源能够实现最佳组合的地方进行相应的生产和组合,这一过程体现了标准化和模块生产者之间的双赢关系,这同时也体现出了标准化对模块生产者控制的全方位性。
跨国公司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利用它们自己手中掌握的强大信息网络,以产品标准和新的商业游戏规则为核心,对全球资源进行整合控制,使得产品在适当的地方以模块方式进行组合,最终创造出全球价值。这一生产架构中,标准和商业游戏规则的制订仅仅掌握在极少数国家手中,而大多数生产者则以模块生产的形式,实现和应用着这些标准。
2.2 模块经济使跨国公司更具优势
模块经济使跨国公司能够获得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模块化生产的标准化和灵活性来解决大规模定制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跨国公司为了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获得范围经济。
(2)模块化管理可以获得跨国公司高效率的组织模式。模块集群化的网络组织模式的效率是最高的,能够实现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上信息、决策、财务和运作等方面的联合优势。
(3)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模块化经营抵抗风险。模块化生产能够降低企业业务合作的风险成本,交易成本模块化可以使跨国公司和供应商实现双赢。
3模块经济时代下跨国公司实现网络化成长的对策
跨国公司网络化成长的理论基础在于价值链理论,该理论指出企业的成长缘于其价值链的解构、整合和重建,价值链的整合过程就表现在价值链模块化的过程。在企业模块化的过程中,把实施纵向分离的企业称为主导企业,接受业务模块生产的企业称为模块企业。因为拥有技术及品牌优势,所以经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常承担主导企业的角色,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常承担模块企业的角色,也就是说承担加工制造环节的业务。价值链模块化的过程就是对价值链进行解构、整合和重建的过程,主导企业和模块企业相互作用形成跨国公司的价值网络。
企业成为跨国公司价值网络成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单个价值模块参与。另一种是以价值链模块参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第一种方式处于主导地位,第二种方式处于附属地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成长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新建投资,二是并购。
4结语
目前,研究模块经济即价值链模块化与跨国公司之间影响的文献还非常少,本文通过模块经济理论,从比较宏观的角度简单的论述了价值链模块化对跨国公司网络化发展的影响。从某种意义来说,跨国公司模块经济的营造正是对传统企业结构和战略的一种扬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组织的不断变革,突出某一单独能力要素的模块化组织和模块化簇群将会取代传统按价值链构建的内部组织结构。
跨国公司运用模块经济实现网络化成长,必将会对我国的产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在我國企业的技术及管理能力都相对较弱的形式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模块化经营与管理可能会使我国企业的发展空间出现边缘化,也就是无法获得核心竞争力,仅仅在制造业和装配业等低附加值行业具有优势,我国企业被放置在价值链中次要的环节当中。由于跨国公司群体已经在我国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基于群体的核心利益,它们只会把价值链中的一些非关键环节(比如产品的生产、组装、测试等)委托给我国的相关企业,换句话说,就是把我国企业纳入其构建的价值链中,但是不会把其关键性技术泄漏给我国企业。总而言之,基于跨国公司群体和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不对称性,决定了我国企业在这种市场结构下积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的艰巨性。
参考文献
[1] 李平,狄辉.产业价值链模块化重构的价值决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9).
[2] 李晓华.产业组织的垂直解体与网络化[J].中国工业经济,2005(7).
[3] 罗珉.大型企业的模块化:内容、意义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5(3).
[4] 吴俊梅,鄢红星.价值链模块化与跨国公司的网络化成长[J].商业时代,2008(22).
[5] 汪斌,侯茂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3).
[6] 邬爱其.企业网络化成长—国外企业成长研究新领域[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0).
[7] 朱有为,张向阳.价值链模块化、国际分工与制造业升级[J].国际贸易问题,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