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音乐之美

2014-04-29夏婷

北方音乐 2014年3期
关键词:马思聪牧歌民族化

[摘要]《牧歌》是马思聪先生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小提琴曲。其运用多样化的音乐发展手法,是中西合璧的优秀经典乐曲。在清新曼妙的音乐旋律中,我们一次次奔向草原,走进牧场,举起酒樽,醉梦毡房……每当耳边响起《牧歌》时,烦劳的身心顷刻间在辽阔的草原放飞,无比轻松愉悦。

[关键词]马思聪;小提琴曲;牧歌;民族化

马思聪(1912-1987),广东海丰人。因其具有非凡的音乐天赋,在名师的指点下,演奏技巧迅速提高。1925年马思聪进入法国南锡音乐学院学习,主修小提琴,并系统学习了音乐理论、视唱练耳、单簧管、钢琴等课程。1927年马思聪考入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成为第一个考入该院的中国人。学成归国后,他创作了大量的以民间音乐为题材的小提琴作品。他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找到了中西音乐的“契合点”。他用毕生的时间致力于将西方的小提琴音乐与中国的民族音乐相融合,并运用西洋音乐手法与中国民族音乐手法相结合,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作品,主要作品有牧歌、内蒙组曲(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山歌、西藏音诗、新疆狂想曲等,让这件来自异国他乡的小提琴奏出了带有东方色彩的旋律。《牧歌》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马思聪先生采用内蒙古民歌作为创作素材,以舒缓的曲调、温和又温暖的情愫来表现蒙古族的朴实和温情。

马思聪先生的《牧歌》创作于1944年,它不像《思乡曲》和《第一回旋曲》等作品那样,音乐元素直接取材于民歌,而是根据他当时的心境状态及生活经验的积累,运用民族音乐曲调加上西洋作曲技法创作而成。《牧歌》以豪放幽美的民族音乐风格、多元素的音乐手法、碰撞的音乐曲式结构以及极其独特的中国音色备受中国人的喜爱。

一、豪放幽美的民族风

西方的小提琴刚进入中国时,不被中国接受。因东西方人在音乐习惯上存在的差异,无法很快地接受西方的十二平均律下的西洋音乐文化。小提琴想要被中国人所接受与喜欢就一定要创作出中国人喜欢的音乐风格的作品。中国人喜欢的五声民族调式,在五声音阶中都是按照纯五度的关系推算而来的,其效果非常和谐。这也正由于中国的历史渊源,即中国人推崇的儒家思想影响,使中国的音乐文化也追求和谐。五声音阶不管如何去组合,都不会出现西方人称为魔鬼的音响,这就是五声调式与西洋调式的本质区别。而马思聪先生创作的牧歌正是运用中国典型的五声民族调式,以三段式,主题优美而宁静,作两次反复,曲调舒缓,听起来就倍感亲切、悦耳。

不仅是调式,《牧歌》还融入了内蒙古民歌元素。我国民族众多,无论是汉、满、蒙、回、藏和其他民族,都有着大量的音乐素材丰富的民歌。马思聪先生的很多作品都运用内蒙古民歌作为创作素材,这正是因为内蒙古民歌大多具有豪放、朴实、深沉兼具的特征,并且它们的曲调舒缓,又具有适应各种心情的可塑性。小提琴曲牧歌就是这个形式的乐曲的典范。伴随着《牧歌》,仿佛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眼前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微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宁静、祥和,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

二、多元素的音乐手法

《牧歌》恰到好处地处理了重复与变化的比重的关系,既让主旋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恰当地运用变化让音乐的层次更加丰富,给人以新意。

在调性转换中,马思聪统筹全面将《牧歌》中调性转换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在把握中国人传统的调性观念同时,还兼顾小提琴自身的演奏特点,成功地寻找到了二者的契合点。对于调性转换的布局,马思聪在把握中国观众欣赏习惯的同时,恰当地融入西方音乐调性的理念。这种中西合璧的创作方法和风格,为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和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可以说,马思聪在运用外国作曲技巧及发挥西洋乐器演奏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碰撞的音乐曲式结构

马思聪在巴黎学成回国后,面对这种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他没有采用硬搬西洋曲式套人旋律的原始方法,他立志要创作出一种更新更具有独特性的国乐。他以中国民间音乐为基本,并结合西方音乐的形式和技巧,创作出了大量独创性的小提琴优秀作品。

在《牧歌》中,马思聪在曲式布局上大胆尝试,巧妙地安排了中间部分与开始部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使我们感受到这种中西合璧的音乐曲式结构中的美妙旋律。

四、中国音色的运用

中国史上至今,作曲家都十分注重音色精致设计,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喜欢品味细腻的演奏带来的变化。马思聪在小提琴的演奏上大胆地融入中国名族乐器的精华,将胡琴类的表现技法运用在小提琴上。并且因马思聪自幼受到广东音乐的熏陶,在《牧歌》中大量地运用滑音,使其成为马思聪作品风格的一部分。另外在演奏时为既要与民族音乐相吻合,又要独放异彩,马思聪改变传统重音设置位置,把重音设置在装饰音上,使作品体现出了很多的后附点节奏。所以我们在聆听时会感受到好像音乐在说话,表现出了不同的情绪。这种别具一格的演奏方法,让单一的旋律变得五光十色,时而鲜明,时而朦胧,都与聆听者的心灵相映律动,让我们觉得在一个立体的空间中。

五、结语

马思聪的小提琴作品体现当代小提琴音乐民族化,是满载民族音韵风情的“音诗画卷”。他曾说过“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所以要将小提琴化为本民族的乐器,靠的是群体的文化行为,单靠一两个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选手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本民族的音乐作品。只有做出具有本民族的音乐作品,才能真正地立足于世界的音乐舞台,让全世界感受到具有中国民族色彩的小提琴作品的悠然之美。

作者简介:夏婷(1981-),女,湖北孝感人,西安音乐学院讲师,小提琴演奏硕士,研究方向:小提琴教学。

猜你喜欢

马思聪牧歌民族化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田园牧歌难不难?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永远的牧歌
天山牧歌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马思聪的出走
桥头牧歌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马思聪和他的钢琴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