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党的群众路线学领导

2014-04-29丁怀民张海涛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魅力转型

丁怀民 张海涛

【内容提要】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按照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提高各级领导科学领导的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本文通过对向党的群众路线学领导的依据、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的行成和完善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向党的群众路线学领导的根本是领导力从能力到魅力的转型。

【关键词】 群众路线 学领导 魅力 转型

【作者简介】 丁怀民,山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教授,山西省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海涛,山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山西省领导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3-0013-03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6月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可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按照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领导的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

一、向党的群众路线学领导的依据: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就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

我们党之所以有一条群众路线,是因为党从成立一开始,就认识到必须解决好两个关系到自身存在发展的重大问题:一是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二是实现对人民群众的正确领导问题。前者是党的生命线,后者是党的工作路线。而这两个问题,在本质上其实是一个问题。

经过70多年的不懈探讨,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党章中把党的群众路线总结为三句话:其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句话表明党找到了与人民群众的正确联系,也就找到了党的正确领导的基本内容。其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句话表明党找到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也就找到了党的正确领导的基本步骤。其三,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句话表明党找到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标准,也就找到了党的正确领导的基本标准。统而言之,党与人民群众的正确联系就是党的正确领导,这是一种非权力型领导。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形成与完善过程:也是科学领导思想的形成过程

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为探索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毛泽东就为党和工农红军制定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其中就有“不拿群众针线”和“洗澡避女人”的规定,从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纪律的严明性,堪称威武之师、文明之师。1929年12月,在福建龙岩召开的古田会议及决议案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一切工作党内讨论之后,必须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1943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明确提出党的正确领导的基本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正确领导的基本步骤,就是从群众来,到群众去。

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在七大通过的党章总纲中,对党和人民群众如何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提出了“六个必须”,即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的呼声和了解人民的迫切需要;必须决心向人民学习;必须经常告诫自己脱离群众的危险性;必须经常注意防止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官僚主义和军阀主义。刘少奇同志修改党章报告的第四个问题就是:关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他概括了四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群众负责;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刘少奇同志还指出:党的群众路线同时还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组织路线。

从党的八大以后,党的群众路线内涵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充实。八大党章中规定:必须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传统。党的一切主张的实现,都要通过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自觉努力。党的领导责任,就是要善于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限反复。邓小平同志在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简单说来,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方面,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新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明确指出这一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章和1987年9月党的十三大党章中,把党的群众路线总结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党章,最终把党的群众路线总结为现在的三句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可见,党的群众路线内涵极其丰富深刻,至少体现了十个统一,即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正确领导方法的统一;与党的正确工作方式的统一;与党的政治路线的统一;与党的思想路线的统一;与党的组织路线的统一;与党性修养锻炼的统一;与维护党的纪律与民主集中原则的统一;与党的作风建设的统一;与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建设的统一;与党的优秀干部形象塑造的统一。这一路线的确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接力棒,其核心与实质就是:如何实现党对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正确领导与科学领导,而正确领导与科学领导的基本要求是非权力型领导即魅力型领导。

三、向党的群众路线学领导之根本:领导力从能力到魅力的转型

一个领导者的能力是产生魅力的基础和前提,而其魅力一经产生,就会成为其能力的辅助和延伸。

1. 领导力从能力到魅力转型的理论基础:领导活动中须转化的矛盾及表现

其一,领导者与领导职责的矛盾。这一矛盾集中表现为工作中的不胜任。其具体表现为:对自己所领导的单位与地区未来发展的“无计可施”;对自己所领导的单位与地区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无所察觉”;对自己所领导的单位与地区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束手无策”;在自己所领导的单位与地区多年的发展中“无所作为”。可见,促进领导活动中这一矛盾的转化,更需要的是领导者的魅力而非权力。

其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这一矛盾集中表现为领导者在被领导者中的假“威信”。其具体表现为: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媚下”而产生的收买威信;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专横而产生的畏惧威信;领导者制造的“政绩工程”而产生的泡沫威信;领导者对被领导者信誓旦旦的自诩而产生的标榜威信。可见,促进领导活动中这一矛盾的转化,更需要的也是领导者的魅力而非权力。

其三,领导目标与领导绩效的矛盾。这一矛盾集中表现为领导目标与领导绩效之间的“错位”。其具体表现为:规划与问题的错位,即规划实现了,但问题没有解决;措施与目标的错位,即措施采取之后,目标并没有实现;目标与条件的错位,即目标很宏伟,但条件达不到,产生违规蛮干;政绩与后果的错位,即政绩背后出现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各种生态的失衡。可见,促进领导活动中这一矛盾的转化,更需要的也是领导者的魅力而非权力。

其四,领导者与领导者的矛盾。这一矛盾集中表现为领导班子中的“内耗”,其具体表现为:“争”,即领导者之间职责不清产生的冲突与内耗;“歧”,即领导者之间的政见相左产生的冲突与内耗;“派”,即领导者之间派系争斗产生的冲突与内耗;“捧”,即投其所错,明明知道一把手的决策是错的,还要违心的赞成。可见,促进领导活动中这一矛盾的转化,更需要的也是领导者的魅力而非权力。

其五,领导者与领导权威的矛盾。这一矛盾集中表现为领导者与领导权威之间的“脱节”。其具体表现为职责与职位的脱节,即在其位不负其责,成为不作为的领导者;职能与职责的脱节,即负其责无其能,成为难作为的领导者;职能与职权的脱节,即其能超越其权,成为乱作为的领导者;职权与职德的脱节,即用其权道德缺位,成为胡作为的领导者。可见,促进领导活动中这一矛盾的转化,更需要的也是领导者的魅力而非权力。

2. 新时期领导活动的重大变化更需要领导者从能力到魅力的转型

新时期领导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呢?其一,作为被领导者的人民群众发生的变化,即由压抑人格转变为独立人格。所谓“独立人格”,实质是人民群众有了大胆、合理的利益诉求,这就要求领导者树立新的群众观、领导观与能力观,领导者必须由以行政命令为主转变为主要依靠法治方式,再也不能用所谓“亮剑精神”去对待拆迁工作中的“钉子户”,再也不能像某县委书记喊出“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那样的口号。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提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中指出,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即注重深入基层,摸清底数,克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提高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能力;注重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克服情况不明、个人独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注重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克服避重就轻、回避矛盾,提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能力;注重顺应意愿、回应呼声,克服盲目指挥、强迫命令,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能力。

其二,领导者激励被领导者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即要由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由口号原则转变为利益原则。毛泽东同志早在1934年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就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他在1942年的《经济与财政问题》一文中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胡锦涛同志多次呼吁: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能把我们放在台上!

其三,领导者具体的领导艺术发生的变化,即由“控制”型领导转变为“放任”型领导,由被动接受领导型转变为自我领导型。这就要通过领导者制定正确的战略愿景、领导者的慧眼识人、领导者的以身作则、领导者善于授权副职、领导者完善制度规则、领导者借助外脑与内脑、领导者对下级关心理解、领导者对下级正确的表扬批评、领导者借助被领导者的民主参与、领导者经常的宣传鼓动与价值建设来实现。

其四,被领导者的执行能力发生的变化,即由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执行,由强制执行转变为自觉执行,由责任执行转变为忠诚执行。需要被领导者有正确理解和积极贯彻决策的能力,努力把决策目标变成现实的能力,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能力,组织动员激励控制员工的能力,主动、按时、优质、足量完成任务的能力,能够有发现、分析、解决执行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哈伯德所著《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所总结的罗文精神,就是这种我们也提倡的责任、敬业、主动与忠诚精神!

其五,领导作风与做派发生的变化,即由显性张扬转变为隐性低调,由摆谱炫耀转变为朴实无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就把追求“不知是之”的领导当做“上上”的领导。周恩来同志1943年在中共南方局检查工作时就深刻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让人家看不出我们是领导!”这就是指一种埋头苦干、不争名利、不事张扬、隐性低调、朴实无华的领导。

其六,领导者反腐倡廉发生的变化,即由依靠他律转变为强调自律,外力转变为内力,由一种强迫转变为一种信念的支撑。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胡锦涛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他还要求领导干部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会议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是安生立命根本,是政治灵魂,是核心精神,是保证身体强壮之钙!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中指出: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责任编辑:徐建秋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魅力转型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东方欲晓》的魅力
转型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沣芝转型记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