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斯特与勃拉姆斯狂想曲风格之不同
2014-04-29李木子
李木子
[摘要]李斯特与勃拉姆斯同处于浪漫主义时期,二人风格迥异,但作品都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文章试图从狂想曲这种体裁出发,结合所学的钢琴演奏方法,分析二者作品创作之不同。
[关键词]李斯特;勃拉姆斯;狂想曲;音乐风格
李斯特与勃拉姆斯同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有关狂想曲这种体裁,李斯特与勃拉姆斯二人都有涉及。众所周知,二人的风格截然相反: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技术辉煌,风格华丽,作品艰深,让演奏者望而却步;勃拉姆斯崇尚巴赫、贝多芬,逆流而行,他的音乐内敛、深刻、理智。这些对比在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和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两首作品之间有所体现。本文将以演奏手法的不同为脉络,对两位作曲家的钢琴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九首名为“佩斯城的狂欢节”,作于1850年,乐曲速度变化频繁,表现了佩斯城人们性高彩烈欢度狂欢节的情景。他利用匈牙利特有的旋律:一个乐句通常以长且慢的音符移动构成,突然快速的装饰音出现,由此造成的效果既狂想又悲伤——正如李斯特评价的那样,“可以采用吉普赛人既傲慢又忧郁的风格进行演奏”。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还拥有宣叙性段落和繁复的华彩段。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中右手常出现连续快速的华彩段落,并伴有短小的音程或和声形式的装饰音出现。演奏时要注意指尖与琴键的“亲密”关系——指尖抓住琴键但又不能“咬”的过紧,跑动时以手腕能够自由跟随手指移动,声音晶莹通透为佳。
像例2这种大段落的单手华彩,多在李斯特的作品中出现。演奏者弹奏时需要倾听其中的规律,有计划地划出段落,按照音的走向设计出节拍重音,抖动踏板的使用可以为华彩段的流畅演奏锦上添花。
双手同向(反向)八度的半音进行也是李斯特钢琴作品的一大特点,也是困扰演奏者的难题。慢练时要保证指尖的独立性,两端的手指分别如同演奏单音时深入键底却不压迫琴键。慢速移动时,手腕绝对放松,保证指尖能独立行走,且每个音都要有通透的音色。接着逐渐提速,运用小臂甚至大臂的力量带动手腕,整个手臂力量要毫无阻碍,保证每一分力量都渗透到指尖。起初练习可四音一组,每一组的第一个音要将力量全部放下,其他三音保持一样的力量和触键深度,待熟练之后可扩大音组的范围。
《狂想曲》Op.79是在勃拉姆斯放弃钢琴独奏曲的写作二十年以后才开始创作的。除了标题本身的含义,两首作品都具有清晰而又正式的构思。较大篇幅的作品1,b小调狂想曲采用三段式的结构,第一段与《培尔·金特》中的《奥塞之死》很相似,第二段模仿了风笛音调的田园风格曲;而作品2,g小调采用了完全成熟的奏鸣曲式,比之第一曲更富于色彩和技巧。g小调狂想曲在所有勃拉姆斯的音乐中有一个令人注目的开篇,虚假终止并没有按照规定出现在低音声部,而是在旋律声部从D-E的解决引发了一串螺旋进行的大胆的和声序列。
作为勃拉姆斯众多作品的中的特性乐曲,《狂想曲》并没有像其他作品与文学作品联系到一起,并不采用李斯特和其他作曲家推崇的辉煌效果,而是引用德国民歌发展创作,从而使作品多了几分朴素和稳重。在第一首b小调狂想曲中,勃拉姆斯大量使用了主属持续音,加上中间行进的声部,上中下声部平稳进行,这避免了音乐表演的炫技性因素,曲意平和且富有深意。如例4:
在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中,所谓的伴奏织体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仅仅把伴奏织体演奏的草草了事,不但会影响后面乐曲的演奏,还会使整首乐曲的创作意图不能得以表达。在《狂想曲》中,这段(例5)多次出现的主题材料堪称经典,左手的伴奏织体看似简单,以简单的八分音符节奏推进乐曲中和声的进行。但在乐曲的下文,左手的音型出现在右手的旋律声部,作为下一个主题将作品延续下去。可见,即便是乐曲中小小的动机,也会被勃拉姆斯运用得淋漓尽致。相比于李斯特的“一手炫技,一手辅助”风格,是截然不同的。
演奏左手这段连续的八分音符时,要注意小句子和大线条的结合,三个音一组用一股力量带过,还要保证整体的音乐走向。三个音符中的最后一个音,多用三指结尾,切忌用力过猛,破坏音乐的流动性,演奏时用三指指尖勾起这个音,手腕自然地将手带到下一音组的位置。右手演奏这段主题材料时,要注意双声部的进行,大指在演奏中间声部的时候,对应上面的音不能“砸”,要有保留地演奏,这需要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用分—合的方式练习,还要多听多分析,才能将主题材料表达明确。
例6的主题材料引用德国民歌,以pp的音量和内部暗涌的音量变化演奏出来,伴随着精美的和声,不禁再次让听者沉迷其中。勃拉姆斯同样使用三个声部来诠释:行走于低声部的主持续音,不时变化和声的八分音符织体以及德国民歌诠释的旋律线条。相比于李斯特充满噱头的大篇幅华彩,勃拉姆斯这段音乐显得小巧精致。演奏时同样要注意三个声部音色的不同诠释,可将上、中、下三个声部比作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音色。下方主持续音可加入大臂的力量把音弹到钢琴深处,使D音始终萦绕。中间声部手指平铺,把音“揉”出来,八个音符一个力量,流动地演奏。上方声部要演奏的清新秀丽,可立住指尖演奏。
李斯特与勃拉姆斯同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技术辉煌、富有动力,追求华丽的语言和宏伟的交响性;勃拉姆斯的音乐内敛、深刻、理智。二者创作的《狂想曲》风格截然不同,却同样经典。演奏者在演奏时要遵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练习时运用不同的触键方法,方能将两位浪漫主义时期的大师的作品演绎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