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2014-04-29朱敬凤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对应点直观现象

朱敬凤

第十一届NOC活动 教学实践评优·一等奖

创新整合点

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有优势,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整合点有:①利用动画播放游乐场情景,激发学生兴趣。②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生活素材,把教学重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③通过信息技术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找对应点、对应线突破难点。④利用实物展台,直观展示评价学生。⑤播放视频,帮助学生感悟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43页的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利用一些典型实例帮助学生认知平移旋转现象,在观察对比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运用,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平移和旋转知识奠定基础。同时,本节课也是为今后学习平行线等几何知识做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因此,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现象是旋转。然后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活动,能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成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将带你们到游乐园去看看,仔细观察,每个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并汇报观察结果。

2.丰富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

(1)师:(出示例1、例2)图中画的分别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现象是平移,什么现象是旋转。)

(2)发现特征。(利用课件展示)

师:平移现象有什么特征?旋转现象有什么特征?(生:平移是沿直线运动;旋转是以一个点为中心进行运动。)

通过观察,使学生能辨别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3)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再在全班讨论各小组所举的例子。

3.实践操作,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计算机演示搬家平移过程)。请大家思考,谁经过的路程长呢?(学生猜测提不同的意见)

(2)教学图形的平移、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学习画平移图形。

a.出示例题,移一移,说一说。(计算机演示过程: 突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箭头表示什么?虚线图形表示什么?实线图形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箭头表示向上平移,实线图形表示原来的位置,虚线图形是平移后的图形)

请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从整体图形说,也可能提到找对应点)。观察这三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生回答)是的,一个图形平移后,每组对应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教师在方格纸上向右平移,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大家再看一看,这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有没有改变?(生:图形平移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

b.让学生自己把其他两种情形填完整。同时进一步巩固练习,提问:最右边的房子向哪个方向移动多少格就回到原来的位置了?

4.巩固应用,深化理解(在习题纸上完成,用实物展台展示)

(1)画一画,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O”。

(2)做一做,练习十的2、5。

5.感悟平移和旋转的价值、课后小结

师:平移和旋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工程师利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奇迹!(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平移视频)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现在老师最想知道的是,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汇报)

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自由的探索、自学、发现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在《平移和旋转》这一课中我感受到借助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丰富教材内容,可缩短了时空距离,把远方的东西呈现在学生眼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从而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这样的课堂,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注意:①教师要有足够的能力来组织管理、驾驭课堂,能比较好地做到收放自如;②如果能更好地及时交流并反馈就更好了;③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很繁杂,教师需要下的工夫很大。

同时我思考可以试着引入其他软件来增加整合的层次,如可以尝试着引入《几何画板》与小学的几何知识整合,或是利用电子白板,从而增强整合的交互性与实效性。这个问题还需更进一步深入的思考研究与实践,总之,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我坚信:信息技术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精彩起来!

评委点评

首先,我非常赞赏设计者把这次学习放在了“游乐园”中。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我总觉得每一个小朋友应该都有过游乐场经历,因此这个场景是源于孩子现实生活情境的;二是因为游乐园里确实有好多“平移”和“旋转”的游戏项目,更重要的是,游乐场还有一些“又转又移”的项目会成为课上很好的讨论焦点。

其次,值得肯定的是设计者还关注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让孩子们在小组讨论中辨析,很是接地气。这也让我想起了前些年和同事一起讨论“平移和旋转”时的情景,当时我有一个几近玩笑的建议——“画作业”:就是让孩子们画一画家里的平移和旋转,然后往展台上一放去讨论,说这就是最好的“整合创新”(事实上是我实在想不出所谓的创新方案)。但后来孩子们的作业却异乎寻常的精彩,“拉窗帘”、“旋转的门”、“移门”、“卷笔刀”、“钟表”、“订书机”、“剪刀”、“门把手”……孩子们画下的这些身边的“平移”和“旋转”五花八门,有对也有错,但就在这种对对错错的反复讨论中,引导他们逐步清晰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当然,我谈论这个案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孩子身边的人、事、物也许就是最好、最真实、最亲切的资源,我们不一定要舍近求远,也不必总是想着如何猎新猎奇。

再次,在实践操作环节,信息技术手段恰到好处的使用,把原来一个个具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逐步抽象出它们的科学概念,尤其是关于对应点、对应线的直观展示,对解决问题帮助甚大。或许,这个环节大家都会有类似的设计(针对例题的设计极容易类同),但这也确实是最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一点,我认为“上海音乐厅平移”视频的播放颇有必要,虽然我总是忠告老师们课上要谨慎使用视频,但这里的应用,让知识的力量得到了具体而清晰的印证。为此,我们“浪费”几分钟时间是很值得的。

(张勤坚 NOC活动教学实践评优赛项小学组评委组长/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对应点直观现象
凸四边形的若干翻折问题
三点定形找对应点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一定一找”话旋转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比较大小有诀窍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