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振国 笔墨篇(续前)

2014-04-29

艺术沙龙 2014年3期
关键词:浓墨墨法墨色

1946年2月出生,山东临朐人。师从梁树年、郭北峦、白雪石先生专攻山水。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友联画院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和多家艺术馆收藏。

中国传统的水墨结合毛笔的运动,从中所产生出万物形态的缤纷色彩,即是中国画所特有的“墨分五色”。虽然称“五色”,实际已经超出了五色的概念,可理解为水墨的变化无限地展现在有限的空间里,从中产生出变幻莫测的效果,足以展现出大自然中的万类形态,进而可以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一种特殊的感受。这种感受的形成,不仅仅是由技艺的工巧决定的,其中的诸多因素伴随着对用笔用墨的解释已经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趋向更高的境界,从中充分地体现其独特的魅力以及“技进乎道”的深层含意。

对笔墨的把握以及运用应当从全面综合统一的规范中展现,在“墨分五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蘸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宿墨法、醒墨法、烘墨法等技法。同时,墨色的干、湿、浓、淡、焦、宿的变化交织在一起逐渐铺陈展开,各种墨法的实施既有其独立的存在价值,亦有其相互关联所形成的综合而统一的效果。无论是独立存在还是综合表述,始终不可偏离对“状物造型”这一宗旨的完善而展开。

中国画中墨色的发挥须依赖毛笔的运动,毛笔含水量的多少或浓淡以及行笔的疾缓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任何一幅画的形成,都有其大笔墨关系的对比,而大笔墨关系的对比皆由局部小笔墨关系的对比组成。中国画用笔用墨始终脱离不开画家的情绪、对技法规范的理解和把握而展开。中国画中有诸多对笔墨的解释,如:中锋力求圆润敦厚、落笔“金刚杵”,在画面中起到骨力支撑作用;侧锋奇峻爽利;散锋挥洒率意。用笔应千变万化,墨色从而随之。只有通达艺理并纯熟于胸臆、运用得体才能产生出“元气淋漓障犹湿”的缤纷色彩。

1.蘸墨法。通常作画首先将笔用清水发开,蘸淡墨后再蘸浓墨,开始近景的落墨。无论是树或山石从所需墨色最重处下笔,随着墨线的延伸,浓墨逐渐减少变淡,如需要淡则蘸清水。周而复始,自然而然,墨色的浓浓淡淡在变化中展开。或浓或淡根据图式所塑造的形体所需而定。随着宣纸对水墨的吸渗,湿笔、渴笔同时显现出来,运笔中因浓淡墨的变化而产生的节奏感最接近视觉美感。

2.破墨法。顾名思义就是将第一遍墨色有意地用第二遍墨色渗破,其中可分为两种,以浓破淡或以淡破浓。渗破的目的是为了使第一遍和第二遍的墨色更好地成为一体。破墨多为第一遍淡墨未干时用浓墨按其形体的需要进行破渗,致使物象阴阳向背更为凸显,营造一种浓、淡、干、湿有机融为一体的效果,待干后可呈现出一种“淋漓障犹湿”的润泽墨光。淡破浓要难于浓破淡,运用得法便可出现更为奇异的视觉效果。可将浓墨借用淡墨或水渗冲,使浓墨增强虚灵感而跃然纸上。有时也可用墨破色或色破墨,墨色相融,要做到“色不碍墨,色增墨光”。

3.积墨法。积墨法在山水中用得最多,因为山水画更多地追求浑厚华滋,墨色需反复积厚才能得以彰显。积墨法的表现力要根据第一遍墨色的浓、淡、干、湿的程度强化物体的层次感。假如第一遍渴笔渴墨多,可比喻“干裂秋风”,待层层积厚不同墨色后显现“润含春泽”,从中感受自然圆晕、墨华鲜丽而苍润之韵致。墨是通过毛笔的运动而显现的,必须以优质的毛笔运用娴熟的技艺而展开。

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时刻不可不遵循“骨法用笔”的准则,无论是于第一遍或更多遍积墨的同时都不能偏离这一准则。积墨得法,浓、淡、干、湿、焦、宿墨的发挥,使得墨色不腻不躁、光彩莹透,才能充分发挥“墨分五色”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待续)

猜你喜欢

浓墨墨法墨色
写意青蛙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浓浓墨香溢煤海
浓浓墨香溢煤海
如何使墨色有变化
饱蘸浓墨写禅声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渴望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
胶印机墨色智能控制技术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