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在高校心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4-04-29刘琳琳
刘琳琳
[摘 要]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运用于心理学教学之中,是解决心理学“三多一少”的矛盾,改革心理学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也是必由之路。怎样更好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小为大,控制各种各样的信息媒体为教学所用,是心理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心理学教学;实践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46-02
在信息时代,能够熟练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自身的专业领域,已经成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必修课,尤其在高校心理学教学中,以往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板书加讲解已不能解决心理学所独有的基本概念多、实验成果多、抽象理论多,教学时数少的“三多一少”的矛盾,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计算机多媒体是将声音、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与计算机有机结合在一起,用交互方式来处理、表达、传递信息的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将它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运用于心理学教学之中,是解决心理学“三多一少”矛盾、改革心理学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也是必由之路。[1]怎样更好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小为大,控制各种各样的信息媒体为教学所用,是高校心理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1 结合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
从现代科学心理学整体而言,对它的诞生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的比喻: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人。这句话很贴切地概括出了心理学的基本特征,它首先是一门科学,但又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和一般研究物理性的科学有所不同,一般科学,例如,化学、物理、生物,研究对象的物理性变化较小,遵循“客观的客观化”原则处理即可,对解决同类问题可以推广应用。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性特征所测得的资料,则须按“主观的客观化”原则处理,研究者必须尊重受试者人性的主观反应,在不变其原意的条件下,按既定的客观程序处理,在结果的解释、推论及应用上,也必须考虑人性表达及其需求上的差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学都趋向主观性,被包裹在哲学的范畴里,直到莱比锡大学教授冯特1879年在该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当时研究的主题是“意识”,意识是由很多不同的元素构成的,在实验时,研究者通过控制有系统的刺激(视觉、听觉、体觉等),让受试者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此种方法称为“内省”。由于冯特首创了系统的实验方法,才使得心理学符合了客观性、证性、系统性的三大科学特征标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所以,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史看来,实验是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把实验作为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点对象。这和传统教学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因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介绍心理学概念、学派、观点、特点、运用等,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动,容易造成学生听课没精打采,教师讲课味同嚼蜡,如今教学改革之后把实验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象,正是抓住课程的基本特点,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积极参与实验。把传统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转变为思考型学习,通过参与实验,动手动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地优化了教学效果,为本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然学校教学环境的改进,多媒体设施配备不断完善,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
2 根据教学需求组织多媒体教学
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必须重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不是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而是理念上的问题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当。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先进,不等于教育思想的先进,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思想,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优势,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多媒体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达到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忌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而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两个难点足矣,不必面面俱到。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难度高、成本大的实验,罕见个例及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教学过程的应用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自都有独特的作用。[2]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材为基础,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基本因素之一,它规定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规定着学生所能达到的智能水平和思想品德水平,体现着培养人才的规格。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加大了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教学要求大容量、高速度。中小学教育实践表明,师范生在掌握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一定的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实验的知识,从而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然而心理学的授课总时数不能增加,那么借助多种电教媒体结合,便可以保证在完成原有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必要的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量知识。因为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可以加大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为增加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量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有助于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过程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关于“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这一问题的讲解,需要讲清无脑畸形儿、狼孩、熊孩为什么不具有儿童正常的心理活动这一内容。这只有采用电教手段,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形象,从而理解教材、把握知识。[3]
此外,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可以优化上课、备课、辅导、作业及考试等各个环节。这种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观察、实验与学习并行,使教学活动声色兼备、动静结合;使学生能够动真情、促其思、开其智,主动探求知识的秘密:使教学的紧张与松弛和谐、自然地相辅相成,使教学环节变得便捷、科学。如通过实验或演示推导出原理或结论,符合教学认识论。用微机建立题库,辅助学习成绩测验,可以实施考试的标准化,使考试成绩有了对比性,有利于教学评估。
综上所述,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心理学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要使它充分发挥其优势就必须要遵循原则而不能随意滥用,否则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另外,课件宜摒弃以“教”为主角的设计理念,应当从服务学生的主旨出发,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将教材中的观察着眼点、认知模糊点、记忆的知识点、真实情境的创设、动态的演示过程等都适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做到内容科学、画面简洁、信息量大、调用灵活,以保证课堂教学不受课件左右与约束,同时适合与学生学的特点。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的认知工具,一定要把握好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这三个向度,科学性是前提,教育性是目标,艺术性是特色,三个向度要有机地结合。它不应当是呆板的、单调的,仅仅突出科学性和教育性,而应该新颖、生动、有趣、富有美感和吸引力,去满足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课程,精心设计课件,艺术性地展现心理学的科学内容。一个优秀的课件,一堂优秀的多媒体课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的陶冶和艺术的熏陶。制作课件时,教师要从学生主体出发,根据教学大纲,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设疑引思,精心设计与主题相吻合的界面和屏幕元素,把握好声、像、图、文的关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使课件富有生命力。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文本要规范、大小要适中、色调搭配要合理、布局要整齐等;使用的图形图像要适合主题、吻合内容、处理恰当;使用的声音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使用的视频画面要贴切主题、表达主题、深化主题、符合影视语言的规律;使用的动画要实事求是、为主题而动画,而不是为动画而动画。现阶段网上有一些现成的心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但我们不能直接照搬,因为课件本身是具有不可移植性。过分依赖现成的课件会限制自己的教学思路,应该提倡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需要,对各种素材进行科学组合,将优秀合适的素材移植到自己的课件中去,而不是把现成的课件“拿来就用”。一般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看”与“听”占主体,而多媒体教学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再通过交流的方式表达出来,集看、听、读、参与交流为一体,知识的存储将大大优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有效输出,从而很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将发挥更大的功用,关键就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多媒体教学水平,使其优势真正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徐刚. 谈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1,15(3):131-133.
[2]马锡坤. 多媒体技术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 医疗设备信息,2007,22(6):58-59.
[3]裘秀月. 多媒体教学在护理心理学课程中应用体会及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