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2014-04-29李云达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专业化

李云达

[摘 要] 伴随着教育的逐渐普及,各大高校纷纷扩招,同时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发展浪潮和高校教学改革等都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压力,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必然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本文在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学生工作现状的分析,探索实现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以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工作; 管理模式; 专业化; 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67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128- 02

1 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

随着社会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发展,社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重视对学生的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有着不同于传统的学生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队伍,在现代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对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设施以及多样化管理方式等,试图将学生工作提升为一个具有系统性、研究性和科学性的专业性学科。

具体来说,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具有3个方面的涵义:① 学生工作指导理论的专业化。学生工作指导理论的专业化是指将学生工作作为一门较为系统的专业,纳入学科的领域之中,它不仅具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明确的学科目标和相关知识结构等,还具有一定专业化的技能和理论。高校学生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以专业性的理论,诸如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为指导,不断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工作的专业性理论内涵。② 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必然要求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来支撑,首先,这支队伍的成员都是以学生工作为主要职责和任务的,如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团委部门、宿管部门等人员;其次,这支队伍是有一定学生工作的专业素养的,掌握相关的学生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能够及时正确地处理学生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的学校生活提供应有的服务。③ 学生工作程序和制度的专业化。高校学生的扩招使得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各种问题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如果没有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将会产生很多的麻烦。完善的配套制度包括学生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培训发展机制、晋升激励机制、学校规范条例等。在一定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下,按照学校的管理流程,通过层级管理和部门商定,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

2 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学校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部分高校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对学生工作不够重视,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等,本文通过对高校的学生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揭示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2.1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现状

近年来,高校学生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学校规模的扩大化和生活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等都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当前学生工作的实践形式较为多样,内涵也很丰富,相关研究也在增多,但是这些研究和实践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和经验,许多工作人员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来进行学生管理和指导,主观性和随机性较大,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总而言之,高校学生工作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2.1.1 学生工作的理念和目标不够准确

高校学生工作是做好高校教学等工作的基础,只有管理好学生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学习教育的机会。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对学生工作不够重视,只是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在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往往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学校往往忽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诸多高校仅仅凭借少量兼职人员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这些人缺乏正确的学生工作理念和技术,按照自己的理解较为随意地进行管理,没有在专业化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对学生工作的目标认识较为模糊,这就影响了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2.1.2 学生工作的队伍建设不够系统和全面

当前很多学校还没有将学生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而是把学生工作简单地认为是一种行政工作,缺乏理论的指导和研究性学习。具体来说,首先,学生工作人员缺乏理论知识和相关管理学生的知识等,由于没有理论的指导,容易产生错误性管理,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其次,人员缺乏学生工作的经验,直接招聘的人员并没有受到较为系统和科学的培训指导,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问题,考虑难免欠周全。总之,学生工作的队伍素质还普遍较低,影响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2.1.3 学生工作的相关体制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

首先,学生工作的相关体制的不健全,严重影响学生工作的实施和发展,比如人员的进修培训机制不能实施,素质不够高的人员面对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考核机制、晋升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使工作人员产生内在动力,更不能制约他们的行为。其次,学生工作的管理流程不规范,部分工作人员只根据个人主觀想法进行管理工作的实施,缺少部门间的沟通和意见的咨询,容易产生管理失误。

2.2 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意义

鉴于上述高校普遍存在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加快高校学生专业化发展是必然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专业化发展是加快学生工作学科性建设的需要,专业化的发展促进开展学生工作方面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出适用于学生工作的专业性理论知识,使学生工作成为一个专业的学科类型。其次,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专业化以人为本,以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为主要目标,通过专业的指导和技术能够较快地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学生工作专业化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近年来校园突发事件不断,对校园环境构成威胁,这就要求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保证学生安全和校园和谐,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 实现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3.1 转变学生工作的理念

正确的理念能够对学生工作起指导作用,理念决定个人的实践和目标定位。要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为主要目标,从管理学生到主动服务学生,正如当今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是要将管理型的党组织转向服务型的党组织;其次,树立学科理念,将学生工作作为一个学科进行研究,用一定的专业理论来支撑工作实践,实现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最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和权利,学生是管理的主体,工作人员应该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维护自身的权益。

3.2 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

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方面要依托学科建设,抓紧培养更多学生工作专业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学生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首先,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可通过社会实践、岗位轮转等的方式。其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供脱产进修、出国深造、学习访问等机会,使人员走出去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同时引进人才,引进学科理论和技术,进行内部的学习。最后,鼓励学科性的研究,丰富学生工作的理论体系,倡导学生工作人员撰写论文、修订教材等,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为实现学生工作专业化发展提供保证。[1]

3.3 走学生工作的学科化道路

将学生工作作为一个学科来研究,走学科化道路是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各高校首先要明确学生工作的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各学科之间的区别所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更加复杂,应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生工作的开展。其次,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学生工作也应该有一系列决策、实施和反馈理论,它以解决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矛盾为目标,可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最后,加大力度推进相关研究和学术探讨,学生工作实践性强,研究者必须结合实际和环境来针对性地研究。[2]

3.4 完善学生工作的相关体制

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学生工作也在高校改革中发生改变,实现学生工作专业化必然要求相关体制的建构和完善。高校应转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为专业化管理模式,完善学生工作的相关体制。首先应该实施资格认证制度,引进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工作者,这是队伍建设的引进机制;其次,完善学生工作的职业制度,明确学生工作的特点、宗旨、规范、流程等,给工作人员一个外在的约束和行业指导;最后,规范晋升激励和考评机制,通过外在激励促进工作人员产生内在动力,使学生管理与工作人员管理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绍红.专业化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势之必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145.

[2] 付继发. 论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建设[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5):91.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专业化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针对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略议其战略发展内容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