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缩差”的分析与思考
2014-04-29朱运生
朱运生
摘 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机关、事业单位自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调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理顺工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紧扣这一主题,结合目前工作实际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关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收入“缩差”分配;分析探索
当下,收入分配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心话题的当下,一直以来存在呼吁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和收入分配立法的声音。党中央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是:从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出发,坚持分类管理、内部搞活、有效激励、政府调控的原则,逐步建立符合各类机关、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完善的收入水平决定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健全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管理体制及调控机制,使職工的劳动报酬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相联系,实现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经过几轮改革,目前我国的单位分为机关行政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筹自支事业单位。从目前来看,自筹自支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收入水平较低,也是工资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的“洼地”。国务院和人社部多次进行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于:一是健全公务员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二是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实行新的工资分类管理办法;四是完善特殊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五是健全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六是形成纪律严明、管理严格的工资分配秩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巨变,我们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当需与时俱进,果断吸收其可行建议,对消极滞后的举措要坚决革新,并积极探索构建出一套适应当下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制度。
一、现行机关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006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发[2006]22号通知,《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该通知随即成为新一轮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最大背景,其目地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改革的目标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力求形成科学合理的工资水平分配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建立适应经济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要求的工资管理制度,实现工资分配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改革公务员职级工资制。2.完善机关工人岗位技术等级(岗位)工资制。3.完善津贴补贴制度。4.健全工资水平正常增长制度。改革特点表现在:1.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合理拉开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2.重在建立新制度。形成新机制。3.适当向基层倾斜。4.改革工资制度和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这次公务员工资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实行了年终一次性奖金。并且调控了地区工资差距,逐步的将地区差距控制在了合理范围。
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成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福利、检验检疫、园林绿化、物资储备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2006年6月21日起按照国人部发[2006]59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统一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其通知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执行国家统一政策和标准。事业单位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内,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分配。工作人员按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待遇,以及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有专家表示,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改革方向使事业单位开拓多元化收入渠道一直受到政策鼓励和支持,同时,事业单位本身服务性质多种多样,介入市场程度有深有浅,行业受国家政策扶持、限制程度也大有区别,因此不同事业单位间盈利能力区别很大。一些事业单位因具有行政特色,利用特殊地位进行盈利,这也成为扰乱市场秩序、打破不同事业单位收入平衡性主要症结。
三、打破公务员职务决定级别,级别决定工资
2013年人社部等方面按照国务院要求,加快了筹划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的步伐。目前,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概括起来,就是4句话24个字:调整工资结构,扩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2006年6月,国务院颁布《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制定津贴补贴制度,但是对何时出台没有时间限制。现在公务员津贴补贴都是各地自行规定,这就造成有些发达地区公务员津贴补贴“冒高”,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的津贴补贴差距达到3至5倍,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把重心放在了“限高”和“提低”上。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出台之后,受益最直接的将是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群体,对于中西部、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公务员,国家将会提高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公务员的整体工资收入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公务员职务晋升这个瓶颈很快也会得到解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被明确的表述为“职级并行制”。就是要建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其主要是把激励重心更多放在公务员的级别职务上来,也就是说,即使公务员没有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之后,一些职务不高,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其工资将可能与同层次职务较高的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当。也就是说,一个副科级的公务员可能比科级公务员的工资高,一个副处长的工资同样也可能比处长还高。这样的制度改革,对于县和乡镇层级公务员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地域津贴补贴差距的缩小,铁饭碗变瓷饭碗的出现,都将成为新一轮机关工资制度改革中的分水岭。
四、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成关键
“绩效工资”是以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工资制度,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以绩取酬”。自2006年我们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以来,绩效工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和难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关乎利益和公平,备受关注。绩效工资怎么改才是事业单位自身变革的核心。在长期计划经济思维体制下,一些事业单位求稳怕变,在绩效工资改革方面一直没有作为。比如教育工作者和卫生工作者绩效考核不平衡问题。从事教育工作的事业人员在绩效工资的考核发放中,往往工作的业绩要通过半学年或一学年的各项考试来评定优劣,而在卫生部门从事工作的人员,他们的绩效评定考核往往通过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本科室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就可以得出结果,这导致了同样待遇事业人员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过程不一样,医生和护士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效率,更短时间的享受以绩效改变工作以绩效拉动薪酬的优越性。而老师们则要在一个漫长的学年考核制度转变思路,激发工作热情,改进工作效率。而在这一过程中即使今天发现工作的存在问题,也会因为感受不到绩效鞭策而产的惰性思维。往往让很多优秀的创新式教育枯竭、甚至衰亡。同样的绩效制度产生两种不同的绩效结果,是制度的短板,还是实践中存在弊端,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改进。
综上所述,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我国又一轮收入非配制度创新的历史使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制度改革是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千家万户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机关、事业单位自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由于历史的原因,机关、事业单位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人员众多,改革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和掌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制和收入分配合理性方面的政策,法规,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张肖冉、李英华.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
[3] 2006年7月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文件汇编,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