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4-04-29徐多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植树创设情境

徐多妹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虽然课标中没有出现“学法指导”的字眼,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的本质在于教师的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导,以导引学,要教会学生学数学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数学课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导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材特点,创设合乎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满足他们好奇、好胜、好学的心理.

1. 创设问题情境,设疑生趣

创设情境,制造悬念,让学生因好奇而产生求知欲. 如在教学“一亿有多大”之前,我提出问题: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全国13亿人一天大约能节约多少粮食?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立刻情绪高涨,在急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主动地获取新知.

2. 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兴趣

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例如通过“年、月、日”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制作生活作息表,并适时进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3. 注重及时反馈,保持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反馈越及时效果越好.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恰当地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应该用点头微笑予以肯定,使之迅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学习兴趣.

二、组织务实学习活动,导探

学生思考的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实践证明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而长期以来数学课的课前预习实效性不是很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学生不知道应该预习什么,该怎样预习. 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设计了这样一套预习提纲:(1)自读课本,理解书中内容.(2)搜索和本课内容有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或你了解的相关知识.(3)试着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本课新知.(4)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惑?

对于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困惑,教师可以将它视为课堂教学的难点;对于学生预习时产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教师要为他们创造交流的时空;对于学生课堂中随时迸发的灵感,教师要作出合理的引导. 由此可见,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更多地去进行一种探究型的预习,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自己的预设,那么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一定能够在课堂上和谐共存.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中,应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教师则要善于调控教学的双边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折角”的教学活动:每名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先找一找这张纸上有几个角,各是几度,接着让学生用这张纸折一个45度角,学生很快折出来了. “你还能用这张纸折出哪些角?”这时所有学生都忙碌开了,他们有的折,有的用三角尺量. 在随后的交流中得知,学生从最初的45度、90度、135度,到后来的30度、60度、120度等等. 在折30度角时,好多学生其实已经知道要把90度的角平均分成三份,但是他们又在为平均分成三份感到为难,于是有人想到用三角尺的30度角去量,然后再折.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地思考,进行各种尝试,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进步和成功. 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数学能力和培养数学情感都是大有益处的.

3. 鼓励学生应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教学“可能性”后,我创设了以下情景:某商场要举行抽奖活动,设一等奖(红球)1名,二等奖(黄球)3名,三等奖(白球)6名. 先要求学生替商家设计抽奖箱内球的摆放方案,然后再进行抽奖活动. 在学习“统计”后,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统计一个班的学生其家庭一周、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带来的乐趣.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导思

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在教师鼓励和引导下,对教学设计的题材提出问题,展开思维,并力求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

如在“找规律”中,可以让学生看图找出“两端都植树,树的棵数就比段数多1”的规律,紧接着让学生尝试猜想“两端都不植树,树的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再鼓励学生用图形验证他们的结论. 这样可以形成认知冲突,锻炼学生的思维,随后的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也可以让学生先猜测再证明. 从而更好地形成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善教者,善导.”教学之道 ,贵在引导.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只有教师“导”得当,学生才能“学”得活,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猜你喜欢

植树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植树
植树真快乐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植树鸟的来信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