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014-04-29姜延魁
姜延魁
一、学生主动参与,是其个性发展的前提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理解为学的个性优势发展。怎样能让学生个性发展呢?我认为,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就能促进其个性的发展。我的具体理解有以下几点:
1.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会使个性智力潜能发挥最大。学生为什么会主动参与学习,因为他对所要认知的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在强烈的兴趣和好奇下,其大脑处于极其兴奋状态,大脑中的血液循环加快,这时的大脑就处于极其活跃状态,此时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自身的智力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2.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会完善其个性智力缺陷。常言道,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集体。课堂上的学习,是一项集体的活动,是集体成员各自智力发挥、思想交流,并促其成长的活动。在班集体里,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是积极的、浓厚的,学生自会融入这样的一个氛围里,充分发挥着各自的智力。这些不同特色的智力因素,在交流、在弥补、在融合,会使每一个参与学习的人,都会得到个性的发挥和提升,都会得到个性的改变和发展,从而完成教育的目標。
3.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会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其内心主观的参与,包括其自主探究、合作研讨都会展现他乐观向上的态度,这虽是学习行为,也会锻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在生活中,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敢于向困难和挫折挑战。随时间的推移,定会将学生磨砺成具有顽强性格,敢于面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如何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必须激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学习热情。这种说法应该是老生常谈了,关键是激发兴趣的方法是什么?这一点我想就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入手了。初中的学生有着什么样的特征呢?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少年时期,在农村一般是13~16岁,这是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织的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作为教育者,我们能够把握这些特征,善加引导和利用,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尊重学生的思想。初中学生尚存一半的幼稚性,所以他会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特别在学习的时候,很多时候他的观点超出常规,超越习惯,为教师和其他同学所不屑。不过当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它有时却是打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钥匙。孩子的思想是他内心世界的表白,他的“幼稚”想法正是他没有被世俗禁锢的、自由的、纯洁的思想空间,所以,他的想法是有着很多的创造性的,是挑战权威和开拓未知的前提。当老师能够善待他的想法时,他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其次,尊重学生的“尊严”。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并且处事易冲动,特别生理发育逐渐成熟,性意识也非常强烈,尤其在异性面前更注重颜面。教师在课堂上就一定要区别于小学生,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尊严”,教学活动中多给点拨、多给鼓励,学习中遇到难题,多帮助他(她)凭自身能力完成。在众多的成功的光环下,他自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尊重学生的能力。前面一谈过,初中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这就是说,学生本身已经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了,他可以独立的处理一些自己的事情了,这个时候,还对其行为和思想进行限制,使其能力得不到发挥,自会致使其郁闷,就只能不抵触吗?现在已是信息时代,人们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众多,尤其是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孩子对新生事物的快速接受已令我们望尘莫及。在某些领域我们已经落后于孩子了,我们已经落后于学生了,如果我们还执拗地辩解着,维护“师颜”,学生能服气吗?如果此时我们自降身段,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一下,尊重事实,尊重学生的能力。学生自会感知老师的豁达与宽容,从内心愿意平等交流,在教学相长之中享受自我的成就感。这种学习氛围,他怎会不愿加入呢?
第四,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家长的教育功能是不可忽视的,有时他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助手,有时他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障碍。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要善于与家长做积极的沟通,多种原因致使家长对孩子你爱,但是其主观思想是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这样我们在于家长交流时,就应立足于这一点上。现在很多的社会习气,给农村家长也养成了很多的劣习,这对他们的孩子影响也很大,更有很多文字和媒体信息吸引着他们,他们对获取的大量信息不能甄别良莠,有时会被一些不良观念侵扰和俘虏。这些不仅我们要帮助学生,而且还要沟通家长帮我们共同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坚强的性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明确学习的意义之所在。这样会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自觉地进行学习。
总之,教师心里关注学生的前途发展,就会想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他就能主动参与学习,他的个性优势就会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