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尾寒羊矛形双腔吸虫病的诊治体会

2014-04-29徐国栋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4期
关键词:畜主吸虫病吸虫

徐国栋

临床诊疗中,笔者曾诊治小尾寒羊矛形双腔吸虫病一例,现报告如下:

1 概况

天津地区某养殖户共养殖190只小尾寒羊,种羊于三年前购自国内某省某地,该地为该畜主的家乡,种羊购入时约15 kg,购入后自繁自养。羊群常规免疫口蹄疫疫苗、三联四防菌苗,30天前羊群曾连续7 d口服伊维菌素驱虫,当前饲养全程为放牧,饮用水源为放牧时所经过的养鱼池水。近来羊群中部分羊只出现啃咬泥土、砖瓦、粪尿等异嗜现象,5天前曾发现有一只种公羊耳肿、脸肿,直肠温度37~38.5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反刍,卧地不起,昏迷,后死亡。此后又发现有一只体重约52 kg母羊也表现出同前一只死亡羊的类似症状,并于2013年5月23日-24日夜间死亡,畜主于24日早及时送检病死羊到我中心进行诊治。送检羊外观消瘦、腹围膨大、眼睑及下颔水肿、巩膜及会阴部等处黏膜苍白,自两侧鼻腔中流出带有气泡的草绿色胃内容物。

2 剖检病变

心室外观呈淡红色,沿心室肌纤维走向有略显苍白色的病变区;腹腔内存在约1 500 mL的淡红色腹水;大网膜腹侧面近瘤胃处有两个花生样的长形黄白色异物附着,异物的花生壳样外表凹凸不平包裹于光滑的包膜中,横切感觉质硬、有砂粒摩擦声,切面可见内有不同直径的黄白色圆形钙化颗粒聚集;肝脏质脆易碎、肿胀、切面外翻,自破裂口流出黑色成团的扁平虫体(图1);实质切面扩张的黄色胆管壁与白色血管壁可明显区分,切开后自扩张的粗细不同的胆管中涌出大量单个或成团的扁平虫体(图2):虫体呈淡红色矛状,长5~10 mm、宽在1~2 mm间,前端稍尖略显白色,中后端或其内充满连续弯曲向前成熟卵粒的子宫而呈黑色,或其内充满成熟与不成熟卵粒相间的子宫而呈淡红色,具有成熟卵粒的黑色子宫呈弯曲的细线状一直前行,止于腹吸盘后体长的1/6~1/5处,后端在成熟虫体略钝圆,在不成熟虫体后端较锐但钝于前端;胆囊壁薄,内容物充盈,胆汁淡绿,剪开后流出大量单个存在的虫体(图3),个别虫体附着于胆囊壁上。

3 实验室显微观察

取虫体置于10×4倍显微镜下观察(图4~6):口吸盘位于虫体最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6~1/5处且大于口吸盘;咽紧邻口吸盘后部;口吸盘和腹吸盘间可见长圆形的雄茎囊,并见含暗褐色成熟卵粒的子宫止于附近;腹吸盘后可见前后斜列的圆形或分叶状睾丸;卵巢略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位于睾丸后偏右侧;紧邻卵巢后可见圆形受精囊;自卵巢横径向后两侧分布有对称的分枝状卵黄腺;自卵巢向后分布弯曲的子宫,其中有暗褐色成熟的或黄褐色不成熟的卵粒。参照唐崇惕等[1]关于“中华双腔吸虫和矛形双腔吸虫在生活史各期中的比较”中的记述,初步确定所获寄生虫为矛形双腔吸虫。

4 诊断

依据羊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病变、所获虫体组织观察确诊为小尾寒羊矛形双腔吸虫病。

5 防治措施

间隔10~21 d,连续2次使用吡喹酮驱虫。

尽量避免在蚂蚁较多的堤、沟处放牧。

6 结果与体会

6.1 结果

6月9日回访,畜主诊疗当日即进行驱虫,使用含有吡喹酮,现生产状态相当好,不再有相似症状或病死羊出现,嘱其今后应定期驱虫,圈舍中的粪便应堆积发酵。

6.2 体会

查阅该畜主养殖羊群的既往病例记录,曾于2011年9月13日来我中心就诊,当时诊断为莫尼茨绦虫合并血矛线虫及犬绦虫中绦期寄生虫混合感染,后经连续两次使用伊维菌素驱虫后病情趋于稳定,本次该羊群种羊的发病不排除畜主自外省引入矛形双腔吸虫虫种的可能(因所引入种羊的某省为矛形双腔吸虫病的老疫区),如能在引入种羊群外的其它羊只体内发现该类寄生虫,则可证实矛形双腔吸虫病确实在天津地区羊群中流行。以上两次寄生虫病在该羊群中的严重流行,反映出畜主防治寄生虫病的意识淡薄,该地区被不同种类寄生虫污染的可能性极大;本次该羊群在诊治前30天曾使用伊维菌素类药物驱虫,但未见有明显效果,而诊治后使用其它类驱虫药疗效显著,是否该虫体对伊维菌素类药物不敏感或产生抗药性有待研究;本病例所测量到的虫体长、宽数据略小于文献记载[2]的长5~15 mm、宽1.5~2.5 mm,是否与先期使用伊维菌素后对虫体生长发育产生了抑制?还是种或亚种的差异?有待进一步调查。

矛形双腔吸虫是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双腔科、双腔属吸虫,该科吸虫最早起源可能是在蜥蜴类和蛇类分途分化前夕,即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间[3],是一类古老的寄生虫。唐仲璋等[4]曾报道解放后矛形双腔吸虫对牛羊的严重感染主要分布于我国从东北到西北的各牧区, 例如1964年前后吉林省某种羊场曾严重流行该病。因矛形双腔吸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多种贝类(如条纹蜗牛、蚶小丽螺、蛞蝓等),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蚂蚁摄食了贝类宿主排出的“黏球”(其中包含尾蚴群囊且外被黏性物)而被感染,并在其体内形成囊蚴,易感动物吞食了含有囊蚴的蚂蚁而受感染,囊蚴在终宿主肠道内脱囊,经十二指肠到达胆管中寄生,因此易感动物可能因摄食感染蚂蚁、被感染蚂蚁爬行过的水果和叶草等而被感染。该虫主要引起反刍动物发病,而猪、马、驴以及人类等多种动物也可感染发病。非、欧、亚洲均有人体感染的记载,国内早在上世纪30年代即有报道[5],当前该病在我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分布达20个省以上,宿主范围广,是除蝇类外119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种之一[6]。查阅《天津畜禽疫病志》[7](注:该疫病志记载了1991年9月份前天津地区普查的动物疫病),未见有天津地区动物感染该虫的记载,也未见天津地区近来关于该病的报道,而在天津市2002年农业重点技术推广项目《动物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8]的天津市畜禽寄生虫名录中明确记载了该病在牛羊中的流行。鉴于该虫种致病历史久远、流行范围广泛,加之当前国内动物活体交易与运输频繁,推想该寄生虫病很可能早已在全市动物中循环、流行,果真如此,则进一步调查该虫及其近似虫种(东方双腔吸虫、中华双腔吸虫)在天津地区的流行分布和生活史,明确其适宜的贝类宿主和蚁类宿主对防治该病至关重要。因该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当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编辑:狄慧)

参考文献:

[1] 唐崇惕,唐仲璋,等.牛羊肝脏中华双腔吸虫的生物学研究[J].动物学报,1980,26(4):346-355.

[2] 孔繁瑶主编.家畜寄生虫学[M].(第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80-81.

[3] 李敏敏.双腔吸虫科的进化和分类[J].动物学研究,1982,3(增刊):27-39.

[4] 唐仲璋,唐崇惕.牛、羊二种阔盘吸虫及矛形双腔吸虫的流行病学及生物学的研究[J].动物学报,1977,23(3):267-282.

[5] 唐仲璋,唐崇惕.牛羊胰脏吸虫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学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1975,2:54-90.

[6] 沈杰.中国家畜家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概况[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5,13(2):1-4.

[7] 天津畜禽疫病志编写组.天津畜禽疫病志[M].天津:海洋出版社,1991:9.

[8] 天津市二00二年农业重点技术推广项目编写组.动物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项目编号02003 )[D], 2004.5:11.

猜你喜欢

畜主吸虫病吸虫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兽医临床问诊方法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怎样规范猪尿样采集
一例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奶牛断角出血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