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谈
2014-04-29金成
金成
一、拓展阅读,增长见闻,使学生有话可“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总是低头遐思,不愿积极主动回应老师,这是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狭窄,生活条件局限所导致的,故而他们不知道说什么。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积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见闻,这样他们才能够在交流的环境中有话可说。笔者在进行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时,一方面根据生活的实际状况列举学生所熟知的事物,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另一方面,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搜集关于口语交际话题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阅读,以确保在上课时学生有话可说。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一些课外知识的普及,从而增长学生的见闻,有助于丰富其口语表达内容。
二、创造条件,活跃气氛,使学生有话敢“说”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充当着绝对的权威者角色,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与创新意识,與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严重不符,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与学生在追求知识的征程中一起苦乐,这样才能创设平等、活跃的课堂气氛,他们才能够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上、实际的交流活动中有话可说。譬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有的学生把“啊,那上面还有人哩!”的“啊”读成了轻声,有的把它读成了三声,还有的把它读成了四声。但笔者并没有训斥学生,而是分别让他们阐述了以下自己读成各自声调的原因。原来,他们读成不同的声调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样,笔者还给与了他们充分的肯定与赞扬,激发了他们积极交流、敢于交际的兴趣和信心,为构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示范,使学生有话会“说”
1. 教师示范。学生有着强烈的模仿欲望与习惯,这一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普通话讲话习惯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作用,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学生交谈,认真听学生讲话。当然了,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教师来说,讲好普通话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但我们首先应当给学生做个表率,将终生学习的教师形象渗透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在学习普通话方面进行不竭的努力。此外,在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同时对于不了解的地方及时发问,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做到语言优美,让学生在老师的行为举止中获得启示。
2. 交流方式多样化。这里面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横向交流,一个是纵向交流。所谓横向交流就是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学生根据主题提出自己观点,同学间交流、讨论、评价。由于学生间的交流具有同等的学习者地位,交流的内容都是学生所熟知的,知识结构也非常相似,因此这种交流方式比较容易地消除在课堂中的紧张感。老师与学生地交流是纵向交流,虽然交流会有障碍但只有将横向交流与纵向交流结合,才能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既无拘束又较热烈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1. 借助插图,想象“说”。当前的语文教材中,无论是上课前还是课文中,都穿插了很多形象、生动、直观感人的图片,是我们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无视这些图片的存在,忽略了其重大的教学辅助意义。笔者以为,我们当积极借助这些插图,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并根据插图,教给学生说话的顺序、方法、艺术,给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如,教学《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看图想象:图上有三个小动物分别是谁?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每个人又是怎样做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样的课堂环节,看似离题千里,实则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不但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
2. 创设角色情境,体验“说”。阅读教学中,抓住角色人物情感,让学生去体验人物的思想,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去深刻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是教师们经常会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这种方法也可用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例如,《丑小鸭》一课的教学片断。师:哎呀!可怜的丑小鸭真不幸,来到了这个世界,受尽了欺负,如果你是丑小鸭,你会怎样呢?生1:我会感到孤单寂寞的,因为没有朋友。生2:我肯定伤心、难过。师:请你用我是一只的丑小鸭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