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
2014-04-29曹敏
曹敏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之乐于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不会主动深入地观察事物,感受事物,就很难写出动人的文章。
1. 创设情境。小学生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必须在创设情境上多做文章,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我在网络上采集了各种小动物的动态形象,将猴子、兔子、鸭子、公鸡、松鼠、孔雀的形象通过ppt课件一一展示出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对比,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名人激励。运用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使他们懂得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不会成功的道理。如瓦特通过观察,发明了蒸汽机,成为世界工业革命的先驱,列宁通过观察蜜蜂,让蜜蜂带路找到养蜂人等。在学习《我家的猫》时,我对大家说:老舍能把猫描写得活灵活现,是因为他有善于观察的习惯,如果我们也能向老舍一样观察事物,我们也可以成为老舍一样大作家。
3. 激情引导。“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幽默、激情、生动的教学语言,能激活思维,舒缓心绪,也能提高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饱含深情地说:“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小河开始欢畅的流淌,大地显露出一片生机,每当此时,小燕子就会飞到我们的身边,向我们传达春天的讯息。请大家仔细观察挂画,看谁最认真、最仔细。生动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观察热情,不仅观察到了图中细节,还说出了燕子戏耍、衔泥、筑巢、捉虫、喂小燕子等情节。
4. 亲身模仿。只有观察的细致入微,才能模仿得惟妙惟肖。按照先观察,后模仿,再写作的顺序,我在指导“小动物运动会”的作文时,设计一个小游戏,先让学生观看准备好的动画片,然后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神态进行表演,由于学生的观察仔细,把鱼儿游、小兔跳、小熊走、小鸟飞等模仿得活灵活现。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使之勤于观察
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观察习惯上,我注意把握了三个原则。
1. 由浅入深。就是帮助学生先观察熟悉的,再观察陌生的,先观察简单静止的,再观察复杂运动的,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观察习惯。在指导作文《妈妈的一天》和练习作文《新来的实习老师》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妈妈的方法,观察哪些方面,突出哪些特点等。而对《新来的实习老师》这篇作文,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由浅入深地帮助他们形成观察习惯。
2. 联系实际。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电脑管家》一课时,我运用学校统一配置的电脑设备,给学生演示了文字编辑、计算储存、音乐欣赏、电子像册、信息查找、网络教学、安全监控、网上图书馆等各种功能,激发了学生从小学好电脑,建设祖国的信心。在学习《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时,我播放了神舟10号飞船宇航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录像,让学生观察王亚平演示的太空现象,同学们都啧啧称奇,不仅了解了太空生活,也提高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3. 坚持经常。经常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和发生在身边的事,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认真撰写观察日记。学习《一次有趣的观察》后,我安排学生观察牵牛花、扁豆等攀援植物的爬行方向。有一名学生在观察日记中写到,扁豆是向右绕着爬的,金银花的旋转方向正好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在网上找到了原因。原来,植物旋转缠绕方向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祖先分别生长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生长在南半球的植物就随着日出日落向右旋转,北半球的植物则向左旋转。
三、指导学生观察方法,使之善于观察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处于启蒙和发展阶段,在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和习惯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1. 有目的地去观察。我始终强调观察要有目的性,知道为什么去观察,要达到什么目的。在指导《我家的一个小动物》的作文时,我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小动物动作、神态和性情特点,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帮助抓住了观察的主要方面。
2. 深入细致去观察。观察入微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走马观花则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在实践中,我注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观察,让他们仔细看,认真听,亲手摸,亲口尝,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事物的属性。
3. 有层次地去观察。按一定的次序去观察事物,才能观察全面,才能形成有条理的思维。在教学《趵突泉》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有近处到远方,如河岸到水面的方位次序进行观察。而在《黄果樹听瀑》一课时,我按照先听瀑声、后见瀑形的描写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形成了有层次观察的好习惯。
4. 饱含情感去观察。一部生动的作品,源于有感情的观察和把情感注入到文章中。在学习《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我说,这篇文章之所以生动感人,就是因为作者是带着感情去观察和写作的,我们必须掌握这种带着感情去观察的方法。
5. 带着联想去观察。观察是联想的基础,联想是观察的延续。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授《小守门员》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那个小守门员,随时准备扑救飞向球门的足球,不仅使学生进入了情境,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