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财务舞弊审计对策研究
2014-04-29桑千蕴周雨陈旭王海申
桑千蕴 周雨 陈旭 王海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管理层舞弊的动力增加,舞弊手段更加高明,公司财务舞弊现象频频发生。本文采取规范研究为主,首先明确财务舞弊内涵,在联系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财务舞弊的种类与特征,研究审计策略和改进方法,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本文认为审计人员要认真履行财务审计职责,保持敏锐的职业怀疑察觉能力,坚持有效的审计程序,同时密切关注管理层逾越内控的行为。
[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风险;审计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112-02
1引言
1978年以来,我国在经济、科学、政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会计舞弊的境况不断恶化,先后出现了银广夏、东方电子等重大舞弊丑闻。目前,企业财务舞弊行为愈演愈烈,投资环境不断恶化,投资人失去投资信心,严重破坏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虽然,我国在审计技术上有了较大突破,但是由于舞弊实施者舞弊手段的多样化,审计失败还是时常发生,无法很好地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基于此,本文从治理舞弊问题着手,重点研究财务舞弊特点以及财务审计方法,为解决我国企业财务舞弊提出建议。
2财务舞弊内涵与类型
2.1财务舞弊内涵
不同组织、机构关于财务舞弊的论述有很多,主要观点有:
(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指出:“财务舞弊包含以故意欺骗为实质的一系列违法乱纪行为。”
(2)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2003)指出:“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目前,各方对“舞弊”的定义莫衷一是,但对舞弊特征的理解已经达成了共识。尽管实施舞弊行为的人会出于各种目的,但是这些舞弊行为都具有针对性,通常是违反法律或者触及道德职业底线的行为,包括财务报表的错报、违反相关法律政策等。
2.2财务舞弊类型
目前,企业会计舞弊主要表现为操纵利润、调节资产、偷逃税金三种类型,这是企业会计舞弊中的常见手法。
2.2.1恶意造假操纵利润
会计活动中的当事人为了小部分人的利益,事先通过缜密计划,使用欺骗、隐瞒、舞弊等方式,致使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表现出现错误;或是有意制造虚假的会计事项,人为虚增或者减少营业利润。
2013年3月16日,万福生科公告:“公司2008—2011年存在财务数据虚假记载情形,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2.2.2利用会计制度缺陷造假
近年来,我国经济环境的演变风起云涌,新的经济活动和业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新、旧经济转型的进程中,新的会计制度取代旧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转变中不免会出现制度漏洞和制度弊端。
2011年,紫鑫药业为了掩盖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事实,紫鑫药业故意将实际上已于2007年年底就完工且投入试生产医药建设项目应付债券利息约9000万元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2009年的公司虚增利润为3220万元。
2.2.3利用关联方交易来造假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关联方交易一直备受投资人关注,从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非公允的关联交易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对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恶劣影响。
2013年4月19日,证监会发布通报,勤上光电公司在2011年的经营活动中存在隐瞒关联交易的行为。勤上光电公司隐瞒其与广东品尚光的关联交易行为,大量虚增了2011年1~6月的业绩。
2.2.4利用“销售截期”来造假
会计舞弊惯用手法也包括利用销售截期调节利润,“万福生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发布公告称,承认公司从2008—2011年通过改变销售截期的办法,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虚增净利润1.6亿元,因此制造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假象。
2.2.5利用虚假信息来调节资产
有些企业经常会通过虚假的资产评估来虚增资产,或者采取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手段减少公司账面资产,以满足人为控制企业资产的非法目的。
2009年,绿大地生物科技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情况下,未达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的,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款项支付给其控制的公司组成人员,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
2.2.6利用销售截期和混淆成本偷逃税金
在我国,由于实行的是标准的税率,因此企业实际应缴税金就与营业收入息息相关。为了延期缴纳或者偷逃部分税金,有的企业故意延期确认应计入当期的营业收入;将视同为销售的部分直接以成本价转入其他科目,但在账面上不显示出来;将超出限定金额的捐款,理应在税后列支的罚款,非正常损失计入成本费用中,达到降低应税所得额的目的。
3舞弊审计的有效途径
作为规避舞弊风险的主要方式,审计人员应该提高舞弊审计的工作效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3.1.1要有审计职业怀疑倾向
审计师在工作中应该时刻保持谨慎的职业怀疑态度。长期以来,审计界对职业怀疑态度的理解都是中性的;但在舞弊审计中,这种中性理解阻碍舞弊内容的发现。舞弊审计中的职业怀疑态度应该是先入为主,审计师要把质疑舞弊嫌疑放在首位,整个阶段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
3.1.2要进行职业判断
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师应该提前作出职业判断,例如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舞弊嫌疑,公司会计报表利用哪些方式进行舞弊。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师要有捕捉重大舞弊的蛛丝马迹的能力,不能偏信高层的陈述,要独立分析舞弊的存在性,出其不意地审计公司账户、工作场所。
在审计完成阶段,审计师应该密切关注被隐匿的重大期后事项、或有事项。
3.2坚持有效的审计程序
3.2.1深入执行了解程序
为了隐藏公司经济状况不佳的事实,管理层可能会萌生财务舞弊的想法。因此,审计师为了方便准确做出风险评估,就必须提前摸清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状况。这些经济状况和经营风险情况包括:业务类型、经营特点、管理状况、财务结构、经营绩效;行业特点、竞争状况、经济环境、与供应商的关系。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经济状况,审计师能够站在不同角度审视企业财务问题,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3.2.2充分运用分析性程序
分析性程序是识别舞弊的工具,在管理舞弊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因为不同信息间相关性的存在,审计师借助有效的分析性程序可以轻易察觉财务报表的舞弊迹象。分析性程序的运用更多地依赖于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包括比率分析或趋势分析、绝对数分析或相对数分析,将财务信息与前期信息、同行业信息、非财务信息、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3.2.3执行询问程序
尽管藏匿舞弊的方式花样繁多,但还是留有蛛丝马迹。企业内部人员往往能提供查找舞弊的最佳线索,而不是依赖账面资料,通过询问企业管理层和普通职工,审计师经常可以发现舞弊行为的重要线索。审计师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询问方式,掌握询问的技巧。除此之外,审计师还理应向与财务报告过程不相关的员工调查企业是否存在舞弊嫌疑。
3.2.4重视实地调查
重大财务数据舞弊往往牵涉虚增经济业务,常用的手段有提供虚假发票,伪造金融凭证、经济合同。审计师的调查范围包括内外两方面:深入企业基层生产车间,查看生产经营流程,同企业员工进行交谈,掌握企业生产销售客观情况;对供货商、代理商、消费者甚至同行业企业的调查。对于虚构收入的舞弊审计,通过观察供产销过程、函证供货商及客户,审计师可以得到更多线索。
3.3关注管理层逾越内控行为
因为管理层的地位不同于其他人员,他们可以越过内部控制,从而编制舞弊财务报告。尤其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始终关心企业经营成果、个人收益。管理层为了完成更高的财务绩效,常常逾越内部控制、串通舞弊、伪造文件。审计人员应该密切关注这种逾越内控行为。
3.3.1检查特殊分录及其他调整
有关人员通过对财务报告的操纵以达到舞弊的目的,例如作不合理或未经同意的账簿记录;对报表个别项目进行调整。因此,审计师需要熟悉公司的财务报告过程,以确认需要测试的账簿记录、调整业务,例如企业明细账记录授权流程,调整业务的要求规范;了解有机会调整会计账簿内容与业务的人员,锚定有机会舞弊的人员。
3.3.2复核重大会计估计
为了达到财务报告造假目的,经常故意错报重大会计估计。管理层的会计估计往往涉及很多判断或假设,它们会对会计估计产生显著影响。所以,审计师要判断企业管理层提出的假设是否合理;思考会计估计和支持证据之间是否存在区别;利用审计理由自行做出的独立估计或从其他渠道获取的独立估计期后事项,分析财务报表舞弊的概率。
3.3.3评估重大非经常性交易的合理性
会计报表舞弊的另一个惯用手法是利用错综复杂的经营结构和交易安排。假如企业重大经济业务与正常生产经营之间存在较大出入,审计师应该密切关注)非经常性交易,并评价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商业规范,最后判断企业经营是否隐匿着财务舞弊。
4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与手段层出不穷,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恶劣影响。要想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就应该对企业常见舞弊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使用有效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审计舞弊与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改革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2]王晓舟.上市公司审计舞弊问题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5.
[3]沈嘉惠.公司治理中会计、审计舞弊行为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4]赵华,田娟,宋士杰.独立审计行为异化的成因与对策[J].财会月刊,2008(3):62-64.
[5]赵保卿,高翔.注册会计师审计协同舞弊的经济学简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