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金融插上翅膀
2014-04-29
作为实践者,从实践的角度和大家讲一讲我所经历的金融创新历程。B2B是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发展,宜信公司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B2B模式企业。当年我们成立时和互联网、大数据也没什么关系。成立之初,我作为几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天使投资人,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商谈,希望银行能够帮助付不起培训费的学生,让他们先培训后付款,但银行对这个群体不感兴趣。
不愿意做,那我就做这样一个出借人,拿出自己的钱出借。别人不相信这个模式能够继续。那个时候什么数据都没有,这些借款的同学过去在大学是不是学生干部,是不是党团员,是不是爱心献血,都会作为他们的信用信息、信用数据。比起现在讲的大数据来讲,真的是小得太可怜了。但当时没有其他更多的数据。直到今天,整个行业仍然如此。
大数据,有海量的信息,另一方面,相对基础性的信用评估、风险控制工作,其实真正管用的数据非常之少。当然今天情况好了很多,至少对于宜信来讲,我们有一百多万的客户信息,可以基于小数据做很多的挖掘,做评分卡,做决策引擎等等。在一百万零一位客户到我们这里的时候,我们对他的信任评估,风险判断,要比一开始一百多位同学好多了。
当年我们做这个实验时,非常想使用互联网,但实现不了。现在技术在不断发展,高科技、互联网也推动着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在中国进行互联网交易现实不现实呢?虽然有很多社交网络的数据,但是在进行信用评估,进行风险控制方面,还是非常不够的。
过去在宜信平台之上,我们大量的工作就是做反欺诈。现在行业发展了,各方面的信息都真假难辨,而且黑中介开始成为一个产业链,我们必须要做反欺诈。去年我们成立了大数据团队,聘请了一群在国际知名的大数据专家。我们把这些黑中介的各方面信息,比如手机号,甚至声音、笔记等等,录入到我们反欺诈的库里。把欺诈案例集合起来,然后用大数据的方式来找到其中的共性,对照一系列的数据进行甄别。
同时我们大数据团队还对找到违约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很多违约不守信的情况,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失去联系。如何能够找到他们呢,我们大数据专家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的浩瀚数据之中找到相关的蛛丝马迹,使得消失的借款人出现在我们面前。
在中国,我们感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无论在客户获取,还是在客户服务,还是在风险控制,还是在交易达成方面都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在他们起到的作用,属于是增信的范畴,还不是信用判断,风险管控的最重要的那些信息还是需要我们通过在实体体系之中,核实,反欺诈,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所以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获得。
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呢?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互联网高科技给金融插上了翅膀,能够让金融覆盖更多的客户。我们还有许多的坚持创业的工薪阶层,还有几亿经济活跃的农户,互联网可以在解决他们获取金融服务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现阶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起到的是征信推动作用。一定要重视互联网,但是互联网也不是万能的。
另外互联网金融好像把我带回到1998年、1999年,我在华尔街工作的时候也亲手制造了不少泡沫。最后大家都知道,其实没有什么新经济,所谓的新经济和旧经济拥抱了彼此,互联网成为了重要的工具。未来所有的都会是互联网的,互联网是未来的一切和一切的未来,但是并不意味着过往的事情都要被新经济所取代了,最终它们拥抱了彼此。所以,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是非常好的补充,技术和金融将会越来越好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