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2014-04-29石冰竹

中国市场 2014年42期

石冰竹

[摘 要]2010年中国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此同时,中国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不断加大。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分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试图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现实入手,分析造成过大收入差距的原因并据此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政策;城乡二元经济;行业垄断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2-0121-02

1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

一个国家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体现。1978 年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步打破了传统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逐渐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也开始愈发显现,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均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也是不容忽视的。

1.1 总体差距不断扩大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从2000 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截至2013年,我国基尼系数的官方数据为0.473,而民间统计的数据则已达到0.61。这表明我国的总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已十分严峻,在向着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长此以往下去,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下图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03年至2013年基尼系数的走势图。由该图可以看出,我国基尼系数曾在2008年达到峰值0.491,而后虽逐年回落,但数十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在0.47以上,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标准。

1.2 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农村居民纯收入889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3∶1。而据估计,中西部的城乡收入差距更在4∶1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3倍以上的差距,这在世界范围都是罕见的。然而,这已经是10年来的最低值。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了2,中国名列其中。而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一般是在1.5左右。

不仅如此,在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倾向。根据1985—2012年各收入组的收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收入与最低收入组的收入差距由1985—1989年最高的3.1倍升至2012年的9.8倍,农村居民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的收入差距也从2002年的6.9倍升至8.2倍。

1.3 行业差距不断扩大

我国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工资差距。金融业与IT业作为我国收入最高的群体,人均收入远远高于从事农、林、牧、渔业的群体,而后者作为我国收入最低的群体,数十年来,虽平均工资有显著增加,但从全国来看,全国工资增长的速度仍不及我国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速度,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最高与最低行业的收入差距依然在逐步增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03年至2013年这11年间,行业之间最高与最低工资差距由2003年的24013元激增至2013年的73839元,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虽逐年下降,但2013年仍高达3.86∶1。

2 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

2.1 倾斜性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选择了非均衡发展的战略,即工业优先于农业发展,东部优先于中西部发展,特殊行业优先发展等政策,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种非均衡发展的战略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积累了收入分配问题,造成了收入差距不断地扩大,形成了“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即城乡间和城乡内部的穷人和富人四个不同的阶层;同时,这种行业性的倾斜发展战略也造成了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2.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所谓城乡二元结构,就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尚处在这样的二元经济结构之中。大部分东部沿海城市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欠发达地区则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为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口相对较少,而消费水平却远远高于农村。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不利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同时,长期割裂的城市与农村经济进一步阻碍了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

2.3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在影响收入分配的众多因素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造成当前我国过大的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出台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要素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但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我们过度重视效率,从而在保护劳动要素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在初次分配领域过度纵容了强势要素,造成了分配的差距;另一方面,再分配领域内,我们长期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没有能及时修正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

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如覆盖面较低、资金不充裕、管理分散等。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实施范围有限,城市人口得到的保障较多,广大的农村贫困人口、进城农民工、私企人员等能够享受的社会保障相对较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缩小贫富差距、调节收入方面具有一定作用,而我国这方面的建设尚显不足,并且侧重面在于城市,至少对于再分配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4 市场机制的作用

萨缪尔逊认为在分配方面,市场是瞎子。由于要素的地位不同,在市场机制下,各要素参与分配的结果是向强势要素、稀缺要素倾斜的。而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要素相对充裕。与之相比,资本是相对稀缺的要素。市场机制的运行本身将导致资本的回报率较高,而政府对于资本要素的政策倾斜就更加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2.5 缺乏有效的行业收入调节机制

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行业收入调节机制,过于依靠市场的力量而忽视政府的调控作用。过去我们倡导“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并未划分适用的企业类型。而在此思路下,相当多的垄断性行业、企业,凭借其独有的资源,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使其工资收入增长较快、水平过高;而政府却未起到监控的作用。这就使得一部分垄断行业如金融、通信、电力、能源等职工收入增长较快,与非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差异显著,居民收入分配向垄断行业倾斜严重。

3 调整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对策

3.1 利用禀赋差异,加强西部地区建设

当前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这导致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巨大的收入差距。而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发展的眼光更多投向西部。我国西部地区拥有广阔的空间、充足的人力和丰富的资源,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政府应着眼于加大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建设,并鼓励部分需要人力资本较多的、占地面积较广的甚至部分会造成污染的企业西移,以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并增加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培养高技术人才以适应当地发展需要。

3.2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将发展的侧重点更多地集中到不发达的农村,合理地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取消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各项制度,如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力度,双管齐下,争取从物质与意识形态上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3.3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重视初次分配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中,我们要更加重视政府的作用,加大政府调控的力度。在政府干预和调整收入分配的过程中,通过初次分配提供起点和过程的公平来缩小收入鸿沟比再分配更重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

3.4 加强政府监管,限制行业垄断

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控制,不仅能防止少数企业长期获得超额垄断利润,还能消除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差距带来的居民收入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