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软对诺基亚的收购
2014-04-29高婧文,樊雨桐
高婧文,樊雨桐
[摘要]在如今的手机市场上,人们提到最多的名字是苹果、三星、黑莓,甚至HTC、小米等,然而将时间倒回本世纪初期,那时最为人们称道的手机是“手机中的武器机”,诺基亚。然而,这个成为了一代人记忆的“神器”在2013年9月2日正式宣布,微软对其的收购相关协议已彻底达成。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就是,诺基亚作为手机行业最先崛起的企业,究竟是怎么走到该业务被收购的呢?收购过程具体是怎样的步骤?收购之后的市场情况分别对微软和诺基亚都有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关键词]微软;诺基亚;收购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044-02
1收购前夜:诺基亚的危机
回顾手机市场繁荣发展的过程,诺基亚公司一直是手机行业的领头企业。自1996年以来,连续15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然而不断崛起的新品牌、新系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抢走了极大的市场份额。2007年iPhone及IOS系统冲入市场。2008年,第一部携带由谷歌公司研发的Android系统手机问世,于同年收购塞班公司的诺基亚更是遭到巨大冲击。2011年8月2日,Android手机已占据全球智能机市场48%的份额,并在亚太地区市场占据统治地位,终结了Symbian的霸主地位,跃居全球第一位。
诺基亚在面对后PC时代的巨大挑战时,并不是没有动作。2011年诺基亚在新加坡发布了首款由MeeGo系统支持的手机诺基亚N9,并被很多业内人士大赞惊艳。但诺基亚高层对此款颇具吸引力的产品并不全力支持,决定转向研发Windows Phone 7系统手机[1]。然而,摇摆不定的产品战略在重心转向Windows系统后并没有给诺基亚带来妙手回春般的回转,市场占有率持续走低。
总而言之,诺基亚高层对智能机时代来临的错误判断、没有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反而死守塞班系统等原因使得这个曾经的手机业巨头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最终决定出售逐渐处于亏损状态的设备与服务部门。
2收购进行时:“四顾茅庐”
微软于美国时间2013年9月2日(周一)晚间宣布,将以379亿欧元(约合5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旗下的大部分手机业务,另外再用165亿欧元(约合218亿美元)购买诺基亚的专利许可证,因此这项交易的价格总计大约为544亿欧元(约合717亿美元)[2]。
为了达成以上协议,历时八个月微软和诺基亚高层,共经历四次谈判,首次谈判陷僵局,第二次谈判藏转机,第三次谈判表诚意,最终在第四次谈判达成共识。
21谈判伊始
微软CEO 史蒂夫·鲍尔默在2013年一月下旬打电话给诺基亚董事长里斯托·席拉斯玛,第一句话是“我们能谈谈吗?”这句话拉开了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的序幕[3]。
22第一次谈判
在此次会议中,微软的法律总顾问史密斯本希望能够在对话开始之初抵达,但无奈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上为移民改革作证过程比预想的要长,继而无法及时赶到。当史密斯最终抵达谈判会场时,谈判已近乎陷入僵局。双方进行短暂商讨后,诺基亚董事长席拉斯玛用10分钟阐明了双方在诺基亚手机业务估值上的巨大差距。随后,双方决定会议无须继续进行。
23第二次谈判
第一次谈判后,双方重新审视了谈判内容,此时谈判似乎出现一丝转机。2013年4月23日也就是第一次谈判的第二天,席拉斯玛给鲍尔默发短信,讨论双方是否还有值得商讨的地方。史密斯与诺基亚内部首席法律顾问彭特兰也决定通过会晤来理清双方产生估价差的原因。
2013年5月24日,谈判地点选在了位于伦敦的微软外部法律顾问公司Simpson,Thacher & Bartlett的办公室。双方开始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但仍有些问题僵持不下,例如诺基亚的地图业务就是双方僵持不下的一个焦点问题。
24第三次谈判
史密斯和微软CEO鲍尔默于2013年6月14日下午飞抵芬兰。在位于诺基亚公司以西30公里的Batvik小镇上的一个宅邸中会面。
此次谈判历时两个小时,双方就之前谈判中的难点交换意见。虽然谈判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双方都同意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
25第四次谈判
2013年7月20日第四次会面,谈判地点又定在了纽约。此次会议仅限八名关键人物参与。在谈判的结尾阶段,他们仅就幻灯片上的一些原则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在一周内,法律与商业部门致力于落实实际的交易条款。微软和诺基亚都竭尽全力,期望在2013年9月3日之前达成决定性的共识。2013年9月2日星期一,鲍尔默抵达芬兰,双方已为最终签署收购协议做好一切准备并顺利完成了此次收购。
3后收购时代:微软和诺基亚的未来
31微软
311优势
(1)利润。对于微软而言,此次的并购为其带来了相当的好处,首要的一点便是利润的上升。根据美国科技博客AllThingsD估算,在收购之前,微软从每部诺基亚Lumia(搭载WP平台)可以获得10美元的毛利润;而收购之后,相同的毛利润将会超过40美元。这意味着微软只要卖出2500万部Lumia,这笔交易就能得到回报[4]。而显然,从全球的角度讲,无论是微软和诺基亚的品牌效应,还是WP平台本身的客户群正在增长,2500万部的销售达成是一个相对轻易就能达到的目标。
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此前的报告显示,微软目前拥有高达764亿美元的海外现金储备。而这些现金如果要汇回美国会面临高额税率,因此用海外现金收购诺基亚,微软也可以有效利用海外现金储备,而不是放在银行里等着潜在的贬值风险。
(2)WP平台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自从微软推出WP7,重新将注意力对准智能手机领域,经过三年多的时间,WP手机如今仅仅拿下全球市场37%的份额,只是勉强超越日薄西山的黑莓手机,成为尴尬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平台。相比谷歌与苹果合计接近90%的市场份额,微软的智能手机战略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然而在收购之后,由于诺基亚在塞班之后一直专注于WP平台的搭载,所以微软这次彻底锁定了WP阵营最重要的力量,使得其软件与诺基亚的硬件可以更加有效的结合,以提升Lumia等WP平台手机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从而获取更高的收益回报。
不过就当前数据来看,WP平台的前景依然不是那么可观。6月底时,Kantar发布了为期三个月,截至2014年5月份的智能手机市场统计数据。这期的数据增减不一,总体来看WP的表现有所退步,在欧盟五国的市场份额为81%,而上个统计周期中这一份额超过了10%。WP在美国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现在只有38%的市场份额[5]。不过除了中国和美国等市场,WP的市场份额相比去年同期都有所增长。暂时的份额下滑我们认为还是由当前无论是诺基亚还是微软都尚未推出新产品导致的,毕竟从当前用户使用情况和未来技术预测角度看,WP平台将成为真正能够对抗IOS平台的系统。
(3)商誉的增加。诺基亚拥有巨额的专利储备。近年来,微软的市场愈发狭窄,如果不进行市场扩张,微软就只能通过企业业务进行生存,然而个人业务的巨大市场是十分诱人的。通过这次收购,微软能够获得诺基亚持有的资源,打开手机市场,获得了诺基亚强大的硬件设计与制造能力,得到了诺基亚在全球的巨大品牌影响力,为自己越来越狭窄的销售面提供新的领土。
312注意事项
由于诺基亚的专注与微软的坚持,微软必须在此次收购完成之后对诺基亚不断投入资源并给予重视,使得其能够继续有良好的生存空间,并带动WP平台乃至整个微软移动平台发展。
32诺基亚
对于诺基亚而言,这一场收购带走了其主要的盈利部门,虽然依然保留“诺基亚”这个名字,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诺迷们心里的那个诺基亚可能已经死了。但是必须注意到的一点是,通过这次收购,诺基亚将会获得资金更为雄厚、方向更为多元化的投资和帮助,从竞争激烈盈利不易的手机硬件领域抽身,转型成为网络设备与服务公司,这或许会推动诺基亚联手微软迈上手机业的一个新高峰。
4收购与反收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或者一个好汉三个帮?近年来在手机业上出现的收购案例微软与诺基亚并非第一家,从索爱的出售到谷歌收购摩托罗拉,这一起起事件看似独立,但是串联起来则会发现这其实就是全球手机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其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仿佛是这样的:老牌名企纷纷衰弱转投他人怀抱结成有从属关系的同盟,而新兴品牌则迎头赶上各占一峰。前者如上述三家,后者则不得不说小米、HTC和中兴。
由此而言,这次影响巨大的收购对于我国自主品牌手机的启示当是极大的。主要仍然以诺基亚为例。
一是不要抱残守缺。变革初期,诺基亚死守塞班系统,虽然必须说多年来其培养出来的客户群体数量之庞大、信念之坚定几乎如同今日的果粉,但是在大变革到来的时刻,新系统的诞生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然而诺基亚的高层不仅断言塞班系统的坚挺同时也轻视了苹果这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技术角度在此抛开不谈,关于创新,手机业每年消费量最大的是年轻群体,这个群体的特征就是喜新厌旧,更新换代极快(平均而言)。而诺基亚的塞班系统经历十余年,好用是好用,终究还是有厌烦的一刻。而在这种厌烦达到顶点的时刻,乔布斯带来了他的苹果手机和IOS,年轻人蜂拥而至,各地的苹果门店排出看不到尽头的长队。这时的诺基亚就算推出了Asha、Lumia,始终还是落后了一步。事实上也就是这一步导致了日后诺基亚步步的落后直到成为微软的子公司。
二是莫要冒进。诺基亚在意识到塞班系统竞争缺乏的同时,他们立刻宣布了塞班的死亡,没有给老用户们任何的准备时间。而这样一个果断的决定使得很多诺基亚的老用户愤慨异常。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部分用户主要都是诺基亚和塞班的死忠,另一方面是作为消费者的他们觉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不仅没能使得诺基亚在当时挽回一定的败局,反而还流失了相当数量的用户,包括那些潜在的看重品牌持久力的用户。同时,这也使得诺基亚的品牌影响力急剧下降,一时之间提起诺基亚大多数人都相当的不以为然。这对一个手机制造企业而言几乎是灭顶之灾。
而达到上述两项的最重要点则是一定要有对市场的敏感性。当今的国际市场,不仅仅局限于手机业,时局瞬息万变,上一秒流行的新品下一刻或许就只能在垃圾堆里看到,这种极高速的更新换代在各行各业都已经是普遍情况,更何况是手机这种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的敏感性主要依赖于对多重多角度数据的完整正确分析,市场份额统计、各地销量分计、本企业和其他主要竞争者财报数据、顾客满意度等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指标。
收购的风波过去之后,微软依然是全球巨头,而诺基亚在大部分人心里还是那个砸核桃神器。只是其中的苦乐恐怕只有两家的掌门人才知道吧。
参考文献:
[1]王冠雄追忆似水诺基亚:三大失误和三个启示[EB/OL].[2013-09-03].http://techsinacomcn/zlpostdetail/it/2013-09-03/pid_8434164htm.
[2]百度百科微软收购诺基亚[EB/OL].[2013-09-02].http://baikebaiducomview5759841htm?fr=aladdin.
[3]思睿微软诺基亚收购交易幕后故事[EB/OL].[2013-09-07].http://techqqcom/a/20130907/001858htm.
[4]郑峻微软收购诺基亚:意料之中的一石数鸟交易[EB/OL]. [2013-09-04].http://techsinacomcn/zlpostdetail/t/2013-09-04/pid_8434218htm.
[作者简介]高婧文(1993—),女,汉族,北京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2011级国际会计专业。樊雨桐(1993—),女,汉族,北京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2011级国际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