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究
2014-04-29李学艺钟佩思颜凤
李学艺?钟佩思?颜凤
摘要: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阐明了强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全面分析了当前机械类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水平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专业学位;实践教学;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70-02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专业实践是高等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更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教学作了明确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时间的实践教学,要求培养单位采用多渠道、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形式,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与学分,对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评价。
实践教学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是由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决定的。与传统的学术性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行业或职业特性,其未来工作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确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建筑师、会计师、律师、医师、软件设计师、工程师等。这些工作虽然也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但对应用能力的要求更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应用型人才的数量需求会日趋增加,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会越高。不断强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教学,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才能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二、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机械工程学科作为首批纳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的专业领域,几年来为我国制造及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工业技术进步提供了人才支持。但我国实行专业学位教育的时间较短,没有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可供借鉴,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尚在探索之中,目前我国的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还未构建出完善的培养体系,尤其作为专业学位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更是严重滞后,严重制约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刚刚起步,受传统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影响较深。目前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计划、教学体系、管理模式等基本都是由原来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演化而来的,在课程设置、师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与同领域的学术型研究生基本一致。由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自身特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识,现行的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对实践教学缺乏充分的论证和系统的设计,培养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随意性大,针对性和适用性不足,对实践教学的监督和管理也不够到位,导致部分培养单位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甚至是形同虚设。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制只有两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实践教学的时间应至少在半年以上,但事实上很多培养单位由于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或者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原因,增加理论授课内容,变相削减甚至取消实践教学环节,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理论上达不到学术型研究生的要求,在实践能力方面没有体现出自身特色,达不到企业和社会的现实要求,必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未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2.实践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与理论教学不同,实践教学的课堂授课较少,主要靠现场实验或实践来完成。机械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课程需要用到大量仪器和设备,如加工设备、仪器仪表、检测设备等,这些设备不仅价格比较昂贵,而且还需要供安放的专门场地和专业的操作及维护人员。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开设的课程主要是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较少,对实验设备等的要求要少,加之受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各培养单位对实践教学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研究生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匮乏。虽然许多高校建有不少实验室,但基本上都只适用于本科教学,不能用于研究性实验和教学。校外实践基地在设备、人员和应用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该在实践教学中承担重要角色,但在目前的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没有真正得到实施。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实践基地挂牌比较积极,但不愿意开展实质性的实践教学,高校也缺乏与企业就校外实践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沟通,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大多流于形式。总体看来,目前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资源远不能满足培养计划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3.实践型教学师资匮乏
师资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时刻关注专业学位的发展及与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在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技能方面,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目前,承担专业学位实践教学的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术型研究生授课教师,缺乏专业学位实践教学的经验,受传统觀念的影响,过于强调学术性,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授课过程中,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授课教师大多承担理论性课题,理论水平较高,但没有校外从业经历,对实践性课题的研究较少,对实践性问题的把握不足,自身实践能力欠缺,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三、提高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水平的对策
实践教学质量是决定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要全面提升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水平,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断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实践意识
针对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监督和评价机制。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和考核制度,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关的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还应该结合专业特点,优化实践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措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学生的实践意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培养单位应强化对学生实践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并将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催化剂,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针对不同的专业领域,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践性课程教学、课外科技活动或竞赛、企业实训、实践性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且贯穿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培养单位应将上述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纳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管理与考核、师资建设等培养体系建设的考虑范畴,基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自身特点,构建一套系统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有效實施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指导,使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进行完善与优化。
3.加大投入,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需要大量实验装备以及专门的实践场地,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投入,这也是目前实践教学普遍滞后的原因之一。各培养单位应加大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在校内建立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机械工程学科的工科优势,加强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的交叉渗透,依托相关液压传动实验室、测试实验室等各种专业实验室和各类工程技术中心,拓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深化实践教学内涵,发挥高水平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的载体作用,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应倡导不同学科、不同单位之间的实践教学条件共享,做到实践教学设备的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
4.强化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合作,利用企业生产和经营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是对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是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合作机制不健全,大多数校外基地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需要政府的支持。校外基地属于非赢利的公共资源,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投入,政府部门应在政策上对相关企业进行支持,减轻企业负担,调动企业积极性。其次校企应从双方的利益出发,拓宽合作层面,丰富合作形式,将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效结合,通过实现互利共赢,将双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研究生的校外实训不只是人才培养的手段,也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个着力点。
5.加强师资建设
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同时具有明显职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单位应该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一是加强实践教学任课教师队伍建设。选择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担任实践课程教学,并通过培训、与制造企业和其他院校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二是严格指导教师的遴选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必须有工程背景,承担过机械工程领域的实践性研究课题,并且与相关领域的企业有过交流与合作。指导教师提供给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工程实用背景,力求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单位管理部门应对导师的指导工作和学生的研究课题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培养计划得到真正落实。三是强化校外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充分发挥校外导师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借助他们的经验和实践环境与校内导师和校内教学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共同营造一个适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与环境。培养单位应制定完善的校外导师管理体制,既要有效地调动校外导师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对校外导师进行有效管理与考核,确保校外导师的指导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建军.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办学实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迪[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
[2]刘刚,黄一,张崎,等.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实践[J].船海工程,2012,(6).
[3]李忠,熊玲,陈小平.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4]郑冬梅.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
[5]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