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女产后抑郁症的危害性及心理护理

2014-04-29黄容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婴儿产后孕妇

黄容

【摘要】产后抑郁症是指孕妇在分娩后出现的心境低落、悲观沮丧、紧张焦虑、失眠、对婴儿过分担心,伴有食欲显著下降以及头昏、头痛、心率加快、便秘等常见症状,在产后6d至产后6个月可高达30%。心理护理对本病的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抑郁症危害性 心理护理

抑郁症病人会陷入一种“负性认知模式”,极易产生自责自罪的心理,这样的心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心情的烦恼会超出对死亡的恐惧。自杀是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6成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愿望或行为,约15%的抑郁症病人最终以自杀死亡。10%不到的人接受了检查治疗。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与产妇的产褥期的护理有一定的联系,传统产褥期往往只看重對产妇身体的护理,反而忽视了其心理健康的护理,从而引发了各种心理层面的疾病。

1.产后抑郁症的危害性

产妇抑郁症属于心理上疾病,导致这种情况出现重要原因就是产妇分娩后情绪低落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在心里产生焦虑、烦躁、不安,严重的情况会带有自杀的想法。这种症状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有精神性运动缓慢、身体不协调、生理机能紊乱等。一旦患有产妇抑郁症,将对各方面造成消极影响。就产妇自身而言,产妇抑郁症会导致妇女体北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降低,使子宫收缩不足,还会引发产后出血;就婴儿成长而言,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妇女泌乳会有所延迟,而且乳汁分泌也会减少,在婴儿成长初期,这种情况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也是导致医院出现刚出生婴儿就死亡的诱因之一。就生活环境而言,在这种状态的下产妇,情绪极为不稳,心理上也处于高度的敏感时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情绪恶化,这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引发家庭离婚,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使孕妇萌生自杀的心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患有产后抑郁症的自杀率高达15%。

2.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2.1分娩前护理

2.1.1在分娩前要了解产妇的精神状态,对于产后抑郁护理这一问题,也要注意介绍相关的分娩知识和分娩过程,使产妇认识到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对所要经历的痛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帮助产妇以积极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分娩,消除紧张、恐惧的消极情绪,避免产生产后抑郁。

2.1.2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就需要医护人员开展一些活动来转移产妇的心理情绪,引导积极的情绪。其具体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点:

(1)开展适当的产妇身体锻炼,一方面可以保证产妇在生产时有足够的体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让孕妇保持愉悦的心情。

(2)开设婴儿知识讲堂,让孕妇可以掌握基本的婴儿护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分娩之后照顾婴儿的自信心,并认识作为母亲的的责任感。

(3)母乳喂养的实际指导。护理工作可以利用婴儿的原比例模型,演示母乳喂养正确方法,并讲解母乳喂养对孩子的好处。

(4)鼓励产妇与家人多交流沟通,以免心理出现不安的情绪。

2.2分娩中护理

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尽量在旁陪伴和指导给予安慰和鼓励,教会其如何在阵痛间歇中运用放松的技巧,消除其无助感,增强分娩的信心。允许家属陪伴,给予关怀和照顾,减轻孤独感,缓解紧张心理。及时补充易消化的食物和水分,减少产程中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对剖宫产的产妇要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的问题,减轻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忧。

3.产后护理

3.1适当限制亲友的探视,护理工作尽量集中,提高效率,使产妇有充足的休息。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使产妇尽快恢复体力,大大降低产后抑郁出现的可能性这也是产后抑郁护理的方法之一。

3.2对分娩经受了异常痛苦或有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给予重点心理护理,注意保护性医疗,避免精神刺激导致产后抑郁。为了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产妇本身要保持心情舒畅,对自身的心理变化要有意识地控制,切不可听之任之发展忧郁、愁闷。家人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特别是丈夫的体贴、关爱,对预防产后抑郁症极其重要。

4.其它护理

医务人员对产妇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对其有着直接影响的作用。因此,医务人员行业素质必须具有较高水准,这样产妇才能信任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安排的事项也会积极的配合,顺产的成功率也会得到提高。针对实际的工作情况,护理人员首先是要在业务水平上过关,其次要加强日常对孕妇生活情况的观察,并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及时了解孕妇的心理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要作出及时的处理。同时,产妇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抑郁,比如性格、教育文化背景、产后休息状况等,护理人员就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从不同的方向对产妇的心理情绪进行梳理。

5.小结

产后抑郁症属于心理问题,可通过心理支持和指导来解决,但持续时间长,对自身、婴儿、家庭和人际交往等都会有一定的危害,反应剧烈会发展为产后精神病。因此,护理时要随时观察、分析心理紊乱的程度,做到外松内紧,用简单的心理治疗给患者一定的支持治疗,达到身心整体护理目的。产后抑郁症是由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所致,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整体护理的同时,应加大力度,广泛宣传,取得社会的支持,给患者一个康复的空间,减少诱因、消除或减轻发病率,使产妇安全度过产褥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1-262.

[2]贺晶,上官雪军,王正平.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0-663.

猜你喜欢

婴儿产后孕妇
婴儿为何睡得多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婴儿房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