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世纪的良心——巴金

2014-04-29郑重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曹禺巴金

郑重

今年是巴金诞辰11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举办纪念活动,这几天,一件萧珊亲手染色、巴金亲手打过补丁的棉军服,又被拿出来翻晒,准备在即将举办的诞辰纪念展上展出。就在这样一个金色的秋日,让我们再度走近巴金。

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曾在四川广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1914年母亲去世。1917年父亲也去世。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旧历年底,祖父去世,巴金庆幸“家里再也没有人可以支配”他的行动了。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巴金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并第一次启用“巴金”这个笔名,“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巴金于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巴金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巴金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解放后,巴金精力充沛地继续从事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写了上百篇短篇小说、特写、通讯、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出了十多种集子,其中重要的有《大欢乐的日子》《英雄的故事》《保卫和平的人们》《生活在英雄的中间》《新声集》《友谊集》《赞歌集》《李大海》《倾吐不尽的感情》《贤良桥畔》,粉碎“四人帮”后出版了《巴金近作》《探索与回忆》等。“文化大革命”前他被选为历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后,他又是第五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第五届人大常务委员,积极参与国家大事。他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理事,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主编过大型文艺刊物《收获》,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巴金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他把他的爱,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由此,巴金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反映了时代的呼声、人民的要求。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的主要内容。这也是巴金作品,在经历70多年后,仍为今天的读者,接受与喜爱的根本原因。

在巴金许多文论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反对那摧残爱的,在众人的幸福里谋个人的快乐,在大众的解放中求个人自由。”“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我的敌人是什么,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场阻碍社会进化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它们都是我的最大的敌人。”

巴金还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多次出国访问,参加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1950年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62年8月,率团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八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以后又多次去日本访问。1979年4月,他率中国作家代表团首次访问法国,在巴黎掀起了一股“巴金热”,极大地促进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他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巴金曾说:“出了国境,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觉得有一双慈爱的眼睛关心地注视着我。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摆脱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

生活中,巴金善待每一个人,在朋友面前,总是赤诚地捧出自己的心。50年代,作家萧乾受到莫须有的批判。这时候,昔日的朋友,避之不及,形同陌路人。只有巴金,在公众场合,大声地唤着他,大方地坐在他的一边,悄悄地关照他:要谦虚,要谨慎。而当曹禺头上的头衔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时,他却批评他:不要太顾及事务,应该多写些好作品。曹禺逝世后,他又嘱人帮助曹禺夫人李玉茹,整理出版曹禺未发表过的文稿,留下曹禺在最后的真实形象。

步入晚年的巴金疾病缠身,但年过七旬的他,却用惊人的毅力花8年时间写了自己的重要作品——150篇《随想录》,共计42万字。巴金曾说:“在17年中(1949年至1966年),没有写出一篇使自己满意的作品。”所以,巴老克服巨大的困难,写成了沉甸甸的《随想录》。巴金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账。”学术界认为这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的本身和文学范畴。

巴金的整个文学道路,就是长时期的坚持控诉和反抗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的道路,而且具有相当的深刻性。这在新文学作家中也是很少见的。他终其一生都竭力站在正义、真理和人民一边,是那种努力重视“终极关怀”的作家。在巴金那里,有一种一般作家不易达到的高尚纯洁的道德力量。就是努力追求做人与为文统一的崇高境界。巴金这种富有高尚的人格在本世纪文学史上,对许多作家产生了影响。这些年还影响到整个文坛的习尚和风气。

猜你喜欢

曹禺巴金
海上日出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一生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好剧本离不开认真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
小巴金“认错”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