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民间传统仪式安代歌舞研究

2014-04-29刘炫铄

中国文艺家 2014年11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宗教医疗

刘炫铄

【摘 要】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传统安代仪式歌舞,以自己独特的宗教表现方式,记载着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作用。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歌舞蕴含的独特社会价值意义与自身艺术价值。,通过那个年代安代舞所伴随的民俗、宗教、艺术特点、以及社会价值等多方面来综合分析。

【关键词】传统安代歌舞;宗教;医疗;文化;艺术特点

在富饶、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文化生活圈中盛开着许多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的花朵,这些花朵有些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有些带有着神秘传说的娱乐色彩,这些文化遗产斑斓多姿。其中有一朵具有悠久历史和神秘色彩以及直发展到现在具有生命活力的花朵,它伴随着非物质文化的头衔,流传于科尔沁草原之上,是草原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部分。

一、安代歌舞的起源及形态发展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精神信仰,统治者需要在除物质以外的领域里例如精神层面来统治、限制其民众。这只草原上滋长出来的非物质文化艺术之花的母体“安代”起源于蒙古草原初期的宗教信仰——萨满教。它是萨满教中的某一种用于治病的民间仪式。

据一些资料编著,类似有关“安代”发源的传说有十多种。因在这片相对广袤的土地上流传的版本太多,因为只是口传,没有相应确切的正规文字记录,在这其中因地域的差异,年代的变迁,每一个口传人的依各自的情感色彩有所删减或添加,使得“安代”起源的传说版本有很多细节方面也有一些出入,但是这些相应的传说始终都围绕着一个最终的主体情节,那就是为患者治疗疾病,这标志了祭祀的内容有了具体的指向性。

这个“安代“仪式整个的流程是的比较严谨的,主要包括了三个大的阶段,阶段一,请神部分;这一部分由整个祭祀的萨满巫师,在蒙古族科尔沁部落这一片地方称之为这样的萨满法师为“博”,这个仪式的开始部分是由博来通天、通神、使之仪式开始的,在这里不做过多的研究。阶段二,开场部分,也是安代歌舞阶段,是整個仪式最多参与者,最高潮、最华彩的一部分。阶段三,送神部分。共三个过程。安代舞的实质在于对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为什么在这里强调是传统安代仪式,因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安代分为传统的安代仪式歌舞和现在我们看到的新安代。那他们是同一种艺术歌舞么?我们通过历史的发展轨迹梳理一下。传统安代仪式里的阶段二作为整个仪式中最活跃高潮的部分,其实可以把它归结为一种仪式音乐活动,

在《论仪式音乐的系统结构及在传统音乐中的核心地位》一文中杨民康说:“仪式音乐的特殊性在于因其占据了文化信仰和世界观的理性高度和……其演释过程自始至终包含了音声,而音声便是仪式深层意义及灵验性体现的重要媒介。”[杨民康《论仪式音乐的系统结构及在传统音乐中的核心地位》中国音乐学(季刊)2005年第2期。]学者们给出了一个界定的期间,20世纪50年代以前,“安代”多是萨满教中为了劝解精神病人而举行的医疗祭祀,并非为民间人民自发生成的歌舞娱乐活动。

二、安代仪式中的宗教生命意识及社会功能

在内蒙古文化发展史上,不能不提到两支影响很大的典型宗教,分别是蒙古博教(即萨满教)和后来引进的藏传佛教。蒙古博教在蒙古高原土生土长,以图腾崇拜为起源的博教是蒙古人信奉最早且最久的古老宗教。成吉思汗时期博教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但在忽必烈建元朝后,逐步摈弃了博教的国教地位,引进了萨迦派藏传佛教,定为国教并给予大力拔擢,,这样才使得最早最古老的萨满教逐渐衰退。也使得安代歌舞逐渐退去了宗教的色彩,只保留了艺术的歌舞部分一代代流传至今。

这部分在传统安代歌舞仪式中,表演台中央竖立一根车轴或木杆,歌者和舞者舞者围成圆圈,这和蒙古族自古以来的圆形崇拜相必是有一定关系的,歌舞者右手握一块绸巾随领唱 边歌边舞,在中间直立的车轴称作 “奈吉木”亦称“朋木”,在奈吉木的顶端还要系白色象征纯洁的丝带。“奈吉木”是男根的象征,应该说是原始人民对生命的崇拜,生殖崇拜。他们认为这样是对女性安代病患者来说最有效的精神治疗方法。蒙古语“奈吉木”是象征恋人、好友的。因此,在广袤的场地围圈而舞,对安代病女性患者,是一种暗示一种心灵寄托的方式,可以理解为是对其心理上的一种安慰。

这种仪式性歌舞,其模拟性的表演有着较强的和感染力凝聚力,非常有保留着蒙古族古老的宗教的文化特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歌舞仪式?笔者认为是从两个客观性的原因出发的,一是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在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束缚下,大多安代病患者都是年轻的女性,当时的社会制度里婚姻大事由父母包办,亦或是由于医疗科技的不发达导致不能传宗接代,类似这样的心里抑郁而累积的心理疾病得不到良好的排解,女性带着精神上的压力,积郁成疾。有些类似当今的“抑郁症”等疾病。二是从医学角度来说,“安代”这样的治疗方法,是从患者心里出发,由于当时根本不完善的医疗社会条件,虽是借助于宗教的神秘色彩,但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安代场地是比较辽阔的田间空地,相对于广袤的环境,也为安代患者提供了良好的释放环境,在加之欢乐的歌舞,众人欢腾的场面,是有一定的疗效的。这近乎于当今是国际医学界的 “自然疗法”的精神体现。

三、仪式中安代歌舞的艺术研究

在仪式中,只靠“博”单纯的文字语言来展开宗教仪式模式远远不够的,身心合一的舞蹈及一些打击乐道具等,不但可以衬托文字语言的作用,甚至地位有超越语言的主导作用。同时伴随着仪式歌舞使用的道具、服饰等与舞蹈一同运用在整个祭祀活动中,赋予某种神性,来完成整场安代祭祀驱魔活动。传统安代仪式的流程中除了开始的宗教仪式由“博”全场的巫师,为众人主持仪式和相应的阶段由他来作法,中间的舞蹈安代部分是由一位领唱歌手带着众人一起来完成的,歌手带领群众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场景,表演的形式热烈、内容丰富、规模大小也不拘一格。即兴表演。随意性很强,也是最吸引众人和最欢愉的程序部分,这个阶段是安代仪式最具艺术感染力最强的部分,也是现代安代歌舞的来源所在。

其中,在歌唱部分中由于演唱者的角色和演唱内容的不同,群众也跟着演唱者的旋律围圈踩踏而跳,形成了既有领唱,又有众合的形式,这些因素构成了“安代”民歌的多声,类似今日的复调概念的音乐形态。就是这样的“呼应”式演唱在歌词中有所体现

一人颂唱万人和

万人合唱众人舞

红绸甩起光似火

众人踏步山摇地动……

这是安代艺术所特有的表达形式,独特的安代其魅力,“一人唱一百万,百万人合唱共舞”,欢腾的场景立马映入眼帘,充分说明了安代歌舞一领众合的群体性的特点, 以及以及民歌中呼应的手法。构建出一幅场合宏大、欢腾的景象。

安代歌舞中唱词还有一个特点,在每段唱词中只是稍加一点改动,其他的重复演唱,只是更换个别的字,大多数安代唱词都有这个特点:

火红明亮的太阳

浮云遮住就是昏暗

相爱的心情虽然专一

嫁了别人就是苦难

火红明亮的太阳

雾气罩住就是昏暗

相爱的心情虽然专一

不得结合就是苦难

……

这一特点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和营造的欢腾的气氛比较符合。

再从旋法上面看,要代歌舞的一大特点是,演唱者使用一领众合的方式,呼应式织体,合唱的部分主要起形象衬托和补充的作用,可以看出那时的“安代”歌舞民歌已经初步具备了呼应式织体的特征。“安代”歌舞民歌的这种呼应手法也,是蒙古族民歌的多声音形态曲调的典型音乐形态之一,含有复调的特点,但是气势上可以更加体现的出来。充分证明了蒙古族极有规律的多声音乐思维观念。

四、结语

蒙古族安代舞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代歌舞,作为传统宗教仪式的依部分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特殊作用,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吸引着一代代内蒙古人继续学习研究它的动力,也是民族的骄傲。安代舞成为灿烂的蒙古文化艺术景观。(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

参考文献:

[1] 杨民康《论仪式音乐的系统结构及在传统音乐中的核心地位》中国音乐学(季刊)2005年第2期;

[2] 王建民.<艺术人类学新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 潮鲁《蒙古族民歌的多声音樂形态—“安代”民歌中的呼应手法》199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宗教医疗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