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晋南朝时期多才多艺的诗画家

2014-04-29高顺岭

中国文艺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历代名画山水

高顺岭

自汉武帝时代,就有“黄门画者”,元帝时亦有“尚方画工”。在宫廷统一的绘画机构和绘画目的的要求下,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民间画工的绘画风格。而民间画工则用单一省略、高度概括,以及风驰电掣的生动用笔来图史图经。两汉时期的画像石可以让我们领略那时的质朴生动的造型能力。但是到了东晋时期,人们认为前代的绘画是非常粗略的,“古画之略,至协始精”[1]。这是因为有了一个更高的审美标准。当时绘画得以有全新发展的原因包括以下三项:一、纸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绘画的交流,使得范本、稿本有了广泛的交流;二、西域画家东来,带来了新的绘画技术和颜料;三、上层人士介入绘画,“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2],使得绘画的地位从类于皂隶劳动的工匠制作上升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其题材、理论、风格都得到与前代不同的发展。

当时绘画水平的提高,自然也有赖于画家群体的出现。事实上,东汉时即有许多善画的士人,如赵岐、张衡、蔡邕等。据记载,蜀郡太守刘褒有《云汉图》、《北风图》,人见之觉炎凉[3]。 这可能是士人绘制的最早的风景图。魏晋以来,人们越来越多的将绘画和文学相提并论,陆机便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4]。与之相应,出现了许多热爱绘画并从事创作、品赏、收藏的诗人。

兼擅山水诗画的既有高门大族中的王廙、顾恺之、王微、谢庄,也有隐逸士人宗炳,还有帝王萧绎等人。

张彦远认为王廙“过江后,为晋代书画第一”[5]。廙(276-322)有集三十四卷,做过明帝司马绍、侄王羲之的绘画老师。他创作的山水诗有《春可乐》:“春可乐兮,乐孟月(春)之初阳。冰泮涣以微流,土冒橛而解刚。野晖赫以挥绿,山葱倩以发苍”。此诗刻绘了阳春初至,冰涣川盈,山峦草木新披绿装的景象,并以此表达心中的喜悦。王廙过江时四十二岁,六年后卒,不能判定该诗作于何时,但对山水的由衷倾慕,是可以想见的。王廙曾云:“书乃吾自书,画乃吾自画”,“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强调绘画的个人风格。有《吴楚放牧图》、《鱼龙戏水图》,图绘吴楚一带的山光水色。

在南方大族中,顾恺之(3485-4096)的画名甚高,谢安评之为:“有苍生来所无”[6]。谢赫《古画品录》评其:“格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将其入第三品第二人。姚最《续画品》:“至如长康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终始无双。”顾恺之的画作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其名即有山水画的韵意。他另有《水府图》、《庐山图》、《清夜游西园图》、《荡舟图》、绢六幅图山水、沅湘并水鸟屏风等。世传《洛神赋图》摹本,以《洛神赋》为题材,四周苍翠的山石林木和回旋的波泽间隔了画面的故事情节,同时表现了“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凌景山,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的景象。《女史箴图》传为其手笔,其“弋猎”一段,山石的刻绘朴茂雅正,如汤垕所说:“细视之,六法兼备”[7]。顾恺之对前代绘画作品,有《画论》进行评述;对于绘画的结构布局、色彩搭配,以及相关技巧,记有《画云台山记》,另有《魏晋胜流画赞》保存了他绘画创作的经验之谈。其《神情诗》“以二韵答四首之美”,“文虽不多,气调警拔”[8]。

王微(415-443)是王珣孙,“山水之好,一往迹求”[9],且“善属文,能书画”[10],有山水诗《四气诗》。诗云:“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当然,这首诗的意境未必比得上顾恺之的《神情诗》。顾诗云:“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王诗前面两句写季节景物,后面两句“鸣笙”、“置酒”以对秋冬,将个体生活和情怀与四季变迁相连,有文人之情,却不如顾能准确精妙的把握季节特征。《古画品录》称其师法荀勖、卫协,而“得其细”,录入第四品第四人。有画论《叙画》,作于宋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11],强调了运用绘画达到“明神降之”的境界,给予山水画独立而崇高的地位。

谢庄(421-466)的特长是“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宅内为一。”[12]这类“山川土地”,可能类似于地理地图,有军事或其它社会功能,如吴均所言“画地取关西”[13],写实性较强,与后世山水画的定义不同,属于“前山水画”状态,但谢庄的造型比例应该是比较准确的。他还为自己的绘画作序[14]。他的文才也很好,共著文章四百余篇,明人辑有《谢光禄集》。其《月赋》闻于时,《曲池赋》云:“北山兮黛柏,南江兮赪石。赪岸兮若虹,黛树兮如画。暮云兮十重,朝霞兮千尺。”将风景的色彩、空间的远近高下都用绘画般的语言表现出来。其诗《山夜忧》云:

庭光尽,山明归。松昏解,渚稀。流风乘轩卷,明月缘河飞,迺干西枻乱幽澨。出药屿而淹留,过香潭而一憇。屿侧兮初熏,潭垂兮葐蒀。亦转采而途云,云转兮四岫沈,景閟兮双路深。草将濡而坰晦,树未而涧音。涧鸟鸣兮夜蝉清,橘露靡兮蕙烟轻。凌别浦兮值泉跃,经乔林兮遇猨惊。跃泉屡环照,惊猨亟啼啸。

在夜色中,草木、屿岫、潭涧和鸟鸣猿啼把湿漉漉的山谷映衬的更为幽谧,《诗品》评之曰“尤为繁密”。类似的作品另有《侍宴蒜山诗》、《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等山水诗。

宗炳(375-443)绝意仕途,“栖丘饮谷,三十余年”,曾奔赴庐山,向慧远“考寻文义”,并作《明佛论》,认为“孔、老、如来,虽三训殊路,而习善共辙也。”他“好山水,爱远游”,“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老年时“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认为“山水以形媚道”[15]。他有风景画作《永嘉邑屋图》。谢赫评其“明于‘六法,岂无适善。而含毫命素,必有损益。迹非准的,意足师放。”录入第六品第一人。宗炳是最早將老庄思想贯彻到画论中,在其《画山水序》中提出以“澄怀味象”的状态画山水,为中国山水画的特质奠定了决定性的方向。他的诗作往往描写了登高眺望一览群山的景象:

清晨陟阻崖,气志洞萧洒。嶰谷崩地幽,穷石凌天委。长松列竦肃,万树巉岩诡。上施神农萝,下凝尧时髓。(《登半石山诗》

我徂白鸟山,因名感昔拟。仰升数百仞,俯览眇千里。杲杲群木分,岌岌众峦起。(《登白鸟山诗》)。

梁元帝萧绎(508-554)“工书善画”[16]。他的山水诗作颇为清丽,如:

日照池光浅,云归山望浓。入林迷曲径,渡渚隔危峰。(《晚景游后园诗》)

游鱼迎浪上,雊雉向林飞。远村云里出,遥船天际归。(《出江陵县还诗二首》)

萧绎也喜欢通过拟乐府诗来描写自然风光:

巫山高不穷,逈出荆门中。滩声下溅石,猿鸣上逐风。树杂山如画,林暗涧疑空。(《巫山高》)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折杨柳》)

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台。月中含桂树,流影自徘徊。寒沙逐风起,春花犯雪开。(《关山月》)。

萧绎亦是绘画能手,“工书善画,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之,时人谓之三绝”[17]。《职贡图》传为他的手笔[18]。他的诗句中时有“画轮”、“画舸”、“画扇”、“长虹画彩旃”、“边梁图画云”等词句出现。《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等载其山水景物画《游春苑图》二卷、《鹳鹤陂泽图》。值得一提的是,他有画论《山水松石格》名世[19]。

当时能诗善画成为士人的一种风尚,有许多人或兼善二者,或偏于一科。世族中兼善诗画的人很多,如王濛、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谢稚、顾宝先、陆杲等人。其中“书圣”王羲之“丹青亦妙”,曾致书谢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摹取,当可得不?须具告。”[20]尽管见于记载的《杂兽图》、《临镜写真图》、《扇上画小人物》均不是山水作品,但他寄意山水,写下不少山水诗:

“修竹荫沼,旋濑萦丘。穿池激湍,连滥觞舟。”“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兰亭诗二首》)

萧瑟仲秋月,飂戾风云高。……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秋日诗》)

史书记载王献之事迹说:“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駮牸牛,甚妙。”[21]《历代名画记》则说“又书《牸牛赋》于扇上,此扇义熙中犹在”。这可以说是绘画、书法、文学的结合之作。

谢氏家族也颇有诗画兼擅的人物,如谢惠连、谢灵运。谢灵运“山水性之所适”,将鉴赏自然之心称为“赏心”[22],且有诗才,故其吟咏山水“方轨前秀,垂范后昆”[23],被视为山水诗的不祧之祖。像他这样热衷山水,通过诗、赋、志等文学体裁来全力模山范水的人,绘画、书法方面的才能也毫不逊色。谢灵运是翻译佛经的能手,并绘制过菩萨:“谢灵运菩萨六壁,在天王堂外壁”[24]。他的书法“隶、草入妙”[25],《南史》本传称“灵运诗书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谢惠连也有“书画并妙”[26]美名,他着力描写山水的诗有《三月三日曲水集诗》、《汎南湖至石帆诗》、《西陵遇风献康乐诗》等。其中《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诗》云: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亭亭映江月,瀏瀏出谷飚。斐斐气羃岫,泫泫露盈条。

《诗品》评之为“工为绮丽歌谣”。谢稚是谢裕(景仁)的孙子,“善吹笙”[27],《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绘制的许多作品,其中《濠梁图》、《轻车迅迈图》、《狩河阳图》、《秦王游海图》、《游仙图》、《秋兴图》、《游仙翡翠篇图》、《洛阳门翻车併水图》等,顾名思义,均有山水之绘。到北宋时期,他的作品还存世二卷。《宣和画谱》卷五云:“虽纸笔和墨,不无意也。”

顾宝先出生于吴郡望族,擅画肖像、风俗、花鸟类,有《射雉图》、《鸂鵣图》、麻纸画《洛中车马斗鸡图》《越中风俗图》。谢赫评其“全法陆家,事之宗禀。方之袁茜,可谓小巫”,入第四品第三人。

陆杲信佛法,著《沙门传》三十卷,作文难范缜的《神灭论》。谢赫评其画“体致不凡,跨迈流俗。时有合作,往往出人。点画之间,动流恢服。传于后者,殆不盈握。桂枝一芳,足敷本性。流液之素,难效其功”,入第三品第九人。但到张彦远的时候已经难见其迹。

隐逸士人中很多能善诗画。如宗炳的孙子宗测也“善画……又尝游衡山七岭,著《衡山》、《庐山记》”[28]。另外陶弘景“偏历名山……性爱山水”[29],其文《答谢中书》论“山水之美”,十分精美。诗《寒夜怨》云:“夜云生,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空山霜满高烟平。”《历代名画记》评其:“好著述,明众艺,善书画。”

出现在贵族家庭的这种爱好山水诗画的风尚,也见于皇室。这一时期的皇室不乏热衷文艺者。如东晋明帝司马绍,提倡“博学足以明道”,绘有《息徒兰圃图》、《洛神赋图》、《穆天子宴瑶池图》、《游猎图》、《瀛州神图》、《游清池图》、等山水景物之作,《全晋文》中收其文《虞喜传》,《世说新语》中亦载其少时聪哲善辩的故事。梁朝萧氏中的萧方等“偏能写真,座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30]。《历代名画记》载其有《龙马出渥洼图》。萧贲的山水画“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姚最《续画品》)。另外萧大连、萧放以及北朝高孝珩均善丹青。

注释:

[1]谢赫《古画品录》。

[2]《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第64页。

[3]参见《历代名画记》卷四,第232页。

[4]转引自《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第11页。

[5]《历代名画记》卷五,第256页。

[6]《世说新语 巧艺》第7条。

[7]【元】汤垕《画鉴》,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476页。

[8]《诗品》卷中。

[9]《历代名画记》卷六,第328页。

[10]《宋书》卷六十二《王微传》。

[11]《中國画学书目表》,台湾南天书局1980年版。

[12]《宋书 谢庄传》。

[13]吴均《古意诗二首》。

[14]“作《画琴贴序》,自序其画云。”《历代名画记》卷六,第333页。

[15]《画山水序》。

[16]《南史》卷八《梁 萧绎本纪》。

[17]《南史》卷八《梁 萧绎本纪》。

[18]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绢本设色《职贡图卷》为宋摹本,纵25cm横198cm。《艺文类聚》卷五十五载有萧绎《职贡图序》,《唐书 艺文志》记有“梁元帝职贡图一卷”,据此美术史学家认为,宋人此卷即据萧绎的《职贡图》摹绘。参见《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魏晋南北朝绘画”部分,第56页。

[19]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明文渊阁书目有松石格一部,未著撰人名氏,未知即是书否。《四库提要》谓‘此篇之文凡鄙,不类六朝人语是也,其必托元帝。疑旧传元帝本有是书,其后已佚,故后人搜集相传口诀而伪。为之必谓元帝擅长人物而不作山水松石之书稍嫌武断。宋宣和韩拙作《山水纯全集》曾引‘秋毛冬骨,夏荫春英八言,则伪托者至迟亦为北宋人,犹是古书矣。”浙江人民1982年版。

[20]《法书要录》卷十。

[21]《晋书》列传五十《王献之传》。

[22]小尾郊一《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第164页。

[23]《宋书 谢灵运传》。

[24]《历代名画记》卷三“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记载甘露寺壁,第210页。

[25]《书断》卷中。

[26]《历代名画记》卷七,第353页。

[27]《宋书》列传十二《谢景仁传》。

[28]《南齐书》卷五十四《高测、宗测传》。

[29]《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下 陶弘景传》。

[30]《颜氏家训 杂艺》。

猜你喜欢

历代名画山水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名画欣赏
爱在一湖山水间
名画欣赏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与名画撞脸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当名画变胖以后